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2020-08-06 14:27徐芳芳李晓阳朱慧芬王李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救治

徐芳芳 李晓阳 朱慧芬 王李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进行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诊疗时间、误诊率、漏诊率、溶栓成功率及预后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诊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误诊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和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急性肺动脉栓塞;救治;CTPA;急性胸痛症

[中图分类号] R54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16-0080-03

The role of chest pain center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XU Fangfang   LI Xiaoyang   ZHU Huifen   WANG Lihua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Quzhou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Quzhou   32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est pain center management mod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May 2017 and January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study group performed chest pain center management mode. The treatment effec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ime, misdiagnosis rate, missed diagnosis rate, thrombolysis success rate and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thrombolysis success rate and prognosis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hest pain center has a good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Chest pain center management mode;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Treatment; CTPA; Acute chest pain

肺動脉栓塞是一种由于多种致病因子积累形成的栓子融入肺循环从而阻塞了肺动脉以及其他分支造成的疾病,其主要表现是患者的肺循环受到阻碍,是较为严重的一类肺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漏诊率、误诊率和致死率[1]。现阶段,肺栓塞研究是医学界心肺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早期诊治能够较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本文旨在探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5~64岁,平均(54.5±1.4)岁;研究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46~65岁,平均(55.5±1.5)岁。急性肺栓塞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标准[2]。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详细收集病历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诊疗时间、既往病史、危险分层、误诊漏诊情况、治疗方式、溶栓是否成功及预后等。

研究组:进行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急性肺栓塞患者在进入医院时,优先进入急诊科,胸痛中心服务流程根据患者疾病的紧急性,有效地进行符合急性疾病特点的科学设置,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原则。依据急性肺栓塞的治疗指南及SCPC认证要求,本院针对日常操作完善并改进传统工作流程,制定有针对性的急性肺栓塞诊治流程。胸痛中心在建设早期,急性肺栓塞的传统诊治流程为“急诊科医师→呼吸科→进一步检查→确诊→启动溶栓”流程,在实施过程中步骤繁琐且耗费大量时间,造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经过重新梳理传统流程,对急诊科医生进行有关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的专业培训后,有效制定了“一键启动”制度,即“急诊科医师→检查→启动溶栓”流程,节约诊疗时间,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救治率[3]。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诊疗时间包括从接诊至CTPA报告的时间及急诊处置时间。

两组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和溶栓成功率及院内死亡率及半年内死亡率。半年内生存情况根据电话随访存活出院患者获得,具体记录资料由专业人员进行核查和监控[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包括:显效: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得到极大程度的降低,由30%的概率降为3%左右,溶栓成功率增加,有效的控制了患者死亡率的上升。有效: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无效: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溶栓成功率及院内以及半年内的死亡率无变化甚至更加严重[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诊疗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诊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误诊漏诊率、溶栓成功率及预后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误诊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和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自上世纪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家胸痛中心以来,欧美各个国家随后广泛建立各种类型的胸痛中心,而中国的胸痛中心建立较晚[5-6]。规范化的胸痛中心建立需要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影像科、胸外科、急诊科、手术室、介入室等多个科室间的有效合作,对胸痛患者进行正确分类和危险分层,并在短期内对致命性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评估、识别及治疗,胸痛中心利用程序化“绿色通道”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诊治延误的发生,较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并提高了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7-8]。现阶段胸痛中心模式在国内发展较快,但在推广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阻碍,主要是因为急救体系存在极大的地区性差异,不同急救体系之间的医疗模式并不完善。国外近期研究提示,胸痛中心的管理模式可及时有效地对急性肺栓塞等致命胸痛急症进行筛选和确诊,有效减少了诊断过程中误诊和漏诊发生,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9-10]。

随着临床中对急性肺栓塞检查措施的不断完善,其中肺动脉栓塞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的本质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因为患者肺部分支在临床上造成机体出现肺循环障碍以及病理生理的综合征。如果患者发病后未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出现病情延误,使病情发展到较严重时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提高临床诊治效率十分必要。胸痛中心主要是利用心电图、血浆D-二聚体和动脉血气分析等對早期急性肺栓塞进行快速、及时、有效地诊断。早期诊断急性肺栓塞可有效地在早期进行溶栓以及抗凝治疗,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的作用,以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管理模式下两组患者诊疗结果进行比较,提示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明显减少急性肺栓塞患者从医院接诊到CTPA报告之间的时间和在急诊科所耗用的时间,减少了误诊率和漏诊率。虽然溶栓成功率提升不明显,但患者院内死亡率明显降低,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出现大面积栓塞时,病情发展较快,易产生血流不稳定的问题,治疗窗口期较短,因此死亡率非常高[11-12]。溶栓治疗是处于极度危险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溶栓治疗应在就医初期进行,其越早进行效果越好,有关资料显示溶栓治疗在发病48 h内进行效果最佳[13-15]。有关研究认为随着肺栓塞病程的延长,溶栓疗效也随之降低,所以及时的初期诊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在临床治疗中普遍采用的确诊方法是CTPA,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发现肺部栓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具有规范性的诊断流程,经过医院内有关科室相互合作,明显减少急性肺栓塞患者从接诊到CTPA报告期间的等待时间,有效减少患者在院内的诊断时间[16-17]。胸痛中心的建立既减少了急性肺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也对急性胸痛的诊疗过程进行规范。本院胸痛中心对在心电图检查中没有异常的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心肌酶谱、D-二聚体及血气分析等方面的监测,同一时间与影像科等有关的科室进行有效合作,以达到迅速诊断急性肺栓塞等具有致命性的急性胸痛症状,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误诊率[18-20]。另外,需要对未出现明确诊断结果的患者进行数小时观察,并对有关项目进行第二次检查,避免漏诊情况出现。因为急性肺栓塞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缺乏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因为临床医生及影像医生等对急性肺栓塞的认知程度不足,导致漏诊的现象经常发生。本文通过研究显示:研究组诊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胸痛中心可有效的促进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可有效地增加患者的存活率;研究组误诊漏诊率、溶栓成功率及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胸痛中心可及时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诊断,提高了医院对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胸痛中心可较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建立后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减少急性肺栓塞患者误诊漏诊的现象,提高疾病发现率,从而有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尽可能地减少就诊的时间,提高溶栓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鑫,郭自同,王钊,等.胸痛中心对偏远地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34(9):35-38.

[2] 涂琳,于琦,鲁玉明.胸痛中心模式与常规诊疗流程对STEMI急诊PCI救治效果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 47(11):1544-1547.

[3] 唐萍,罗素新,余中琴,等.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速度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24(5):550-553.

[4] 刘伟静,寇宁.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影响:一项建立前后对比研究结果[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2):119-122.

[5] 陆政德,甘剑挺,袁军,等.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34):4790-4793.

[6] 许玮,王凯,汪刚,等.胸痛中心的多学科协作管理与评估[J].中国卫生经济,2018,37(11):71-72.

[7] Borondy AK.Patient-Friendly summary of the 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Acute  chest pain-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2018,15(1):1.

[8] 秦纲,贾永平,吕吉元,等.综合医院胸痛中心微信平台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8,241(7):29-33.

[9] 林旗才,毛祖冠,周汝亮,等.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报告[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45(10):994-997.

[10] Volcke J,Michels M,Malfait A,et al.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Tijdschrift Voor Geneeskunde,2017, 73(21):38-50.

[11] 米玉紅.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及面临的问题[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1):17-22.

[12] 李培秀,耿园园,焦亚彬,等.急性肺栓塞治疗前后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半定量对比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33):1850.

[13] Roy PM,Corsi DJ,Carrier M,et al.Net clinical benefit of hospitalization versus outpatient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Journal of Thrombosis & Haemostasis,2017,15(4):243.

[14] 白俊,邹琳岑,孔令秋,等.病例193:反复肺栓塞1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26(3):89,93.

[15] Li H,Jen S,Agarwal S,et al.Management of cardiac tamponade during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of saddle pulmonary embolism:A clinical dilemma[J].Lung India Official Organ of Indian Chest Society,2018,35(4):336-338.

[16] 苏玲.“胸痛护士”模式在“胸痛中心”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42(35):179.

[17] 马春朋,刘晓丽,王庆胜,等.急性胸痛缺血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和验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2):131-136.

[18] 侯学静,白景林,高志红.放射性核素肺显像与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对比观察[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45(7):840.

[19] 李超红,陶雨婷,曲新凯,等.社区联动下胸痛患者院前救治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3):29-31.

[20] 刘璇,李树仁.胸痛中心及区域协同体系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策略的改进[J].中国循环杂志,2018,23(8):830-832.

(收稿日期:2019-10-08)

猜你喜欢
救治
急诊快捷流程在老年急性脑出血救治中的应用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与护理方式研究
门诊胸痛患者的分诊与救治分析
颈外静脉穿刺及其护理干预在心源性
移动互联技术在创伤救治中使用的展望
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价值
肺性高血压的急诊救治研究
除草剂药害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