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文本微探

2020-08-06 14:34蔡奉先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秋池仕途李商隐

蔡奉先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给妻子的一首诗。彼时,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地他乡,山高路远的巴蜀之地、情真意切的思念之情编织出绵延悠长的孤寂和伤感,即使经过岁月千年的涤荡,至今读后仍让人回味无穷、思绪难平。

一、下了一生的雨

《夜雨寄北》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紧扣题目“夜雨”,为我们营造了秋雨绵绵、昏暗低沉的意境。一个“涨”字极富有画面感,闭上眼睛我们脑海中不禁会出现这样的画面:雨水止不住地落,池塘里的水涨满了,雨水落在水面上,泛起一道一道涟漪,涟漪向池塘四周蔓延,一直蔓延到池塘的边沿,接着又是一道又一道的涟漪……

“涨”字带给了我们的丰满的想象,那淫雨霏霏的画面似有一种近在咫尺的感觉。我们不禁去追问:茫茫黑夜,诗人李商隐真的能够真切地看到这样的画面吗?或者换句话说,诗人真的看到了“雨涨秋池”吗?也许诗人百无聊赖走出屋门看到了这样画面,但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在漆黑的夜,陪伴作者的只是那盏孤独的烛光,豆大的灯光怎么能够照亮夜的黑?在深沉的黑夜里,作者听雨水不断地敲打在窗上,其实更是在敲打在作者的心上,山高路远、天各一方带来的思念,漫漫长夜、孤枕难眠带来的孤寂,连同外面的雨伴随着心里的雨一起下,作者便忍不住感慨:雨下得好大、雨下得时间好长,秋池一定下满了吧!

李商隐是一个对“雨”情有独钟的诗人,他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写道:“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他在《端居》一诗中写道:“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他在《哭刘蒉》诗中又这样写雨:“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有人统计过在李商隐现存的549首诗作中,有73首写到了雨。在李商隐的诗中为什么会下这么多的雨?这绝非是一个巧合。当我们了解了李商隐的身世背景后便能找到答案:李商隐一生穷困潦倒,空有满腹壮志却怀才不遇。尤其是自己还陷入了唐代晚期的党争之中,最终沦为了牺牲品。他从一个人生的低谷走向另一个人生的低谷,四十六岁便抑郁而死。可以说,李商隐的这场雨下了整整一生,这场雨是仕途的不顺,是离别的无奈,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二、追了一生的梦

对于诗人和他妻子来讲,他们都有一个梦:归来、回家。正如这首诗在一开始就流露出了这样的梦:“君问归期未有期”——一个“归”字直达读者的内心,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归”有这样一个解释:“归,女嫁也。”女子出嫁称之为归,后来“归”又引申出来这样一个意思:回家、回乡。这本义和引申义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女子出嫁,能有所归宿。女子出嫁后就成了别人的妻子,后来还会成为别人的母亲,有妻子有母亲的地方才叫家啊,回家回乡的人才会有归属感。也许这能更好地诠释“归”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

妻子盼望诗人回家,我们不难想象到她为丈夫准备了可口的饭菜、缝制好了崭新的衣裳,甚至写好了多情思念的诗文准备读给诗人听。

李商隐盼望归家,因为他想把所经历的苦楚和艰辛与妻子倾述,他厌倦了漫漫长夜,梦想着能与妻子“共剪西窗烛”,共守一盏烛光、相依于窗前聊天南地北,聊诗词歌赋,聊人情冷暖——“却话巴山夜雨时”,聊在巴蜀之地的风云过往。或者,两个人什么都不聊,就彼此默默地看着对方都是无限美好的。

李商隐一定记得古老的《诗经》里的约定:“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妻子白头到老是他的梦。辛弃疾在他的词作《清平乐·村居》中描绘过“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李商隐一定也做过这样的梦:即使白发苍苍了,两个人还能彼此爱慕、不离不弃。可是,这样的梦对诗人李商隐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何当共剪西窗烛”。扎心的“何当”,它无情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助、怨愤和彷徨,这也使得作者与自己的梦的距离越来越遥远。

三、续了一生的情

有人说,李商隐和妻子的相遇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可在李商隐看来,这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李商隐看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小女儿,李商隐对她一眼惊鸿,成就了这首著名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对李商隐来说,这个夜晚一定是世间最美好的,漫天的星辰会眨眼,清凉的夜风会唱歌,更美的是花楼之西,桂塘之东的王氏——李商隐和她眼神交汇之际,便读懂了彼此。

美好的爱情却给李商隐的悲剧人生埋下了祸根,因为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属于牛僧孺的派系,而岳父王茂元则是李德裕的部下。这是两个水火不容的派别。是为情做出牺牲?还是为自己的仕途做出牺牲?李商隐选择了前者。对于牛党来说,李商隐是背信弃义的无赖,对于李党来说,李商隐是见风使舵的小人。为了爱情李商隐在仕途上真正成了无助的孤家寡人。

仕途上的不顺并没有使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读《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人对妻子那特别的爱便能深刻地体会出来:一个“君”字是诗人对妻子的敬称,面对仕途上的不顺,李商隐对妻子更加地不离不弃,只是简单的一个“君”字就让我们感受到妻子和诗人之间的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以及彼此的尊重和理解。读罢这句诗,我们能够想象到妻子在望穿秋水给诗人写信的情形——不停地问:“归期几何?”我们也能够想象到诗人在无可奈何中给妻子写回信——“未曾有期!”我们还能够想象到相隔千山万水妻子无法给诗人写信——也许诗人只是在想象着妻子在望穿秋水地给自己写信。诗人相信妻子一定很思念自己——像自己思念她一样思念自己,因为他们彼此之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论他们彼此间隔多远,都能读懂对方,这样的深情也只有彼此才能读懂。

四、笼罩一生的愁

元好问曾有诗云:“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的诗作便是在讽刺后人只爱李商隐的绮丽朦胧,却读不懂李商隐诗歌背后的沉痛深切。李商隐少年丧父,而作为家中长子,他必须佣书贩舂,来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李商隐缺少了父爱的童年必是孤单的、冰冷的;20岁的李商隐怀着一腔热血本想建功立业,奈何迎接他的却是一次次名落孙山的惨痛;中举后正要大展身手之时,恩师的去世让李商隐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只能在晚唐阴暗的凄风苦雨中踽踽独行;他追求的爱情没能得到更多人的祝福,反而使自己卷到了牛李党争之中,从新婚到妻子去世,王氏与李商隐共相伴十三年,但相聚的时间,前后不过四五年而已。李商隐多半岁月是在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中度过的。巨大的悲伤淹没了李商隐的一生,他的人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愁苦。

据史料记载,李商隐写《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去世好几个月了,由于当时的通讯条件所限,李商隐并不知道;也许李商隐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只不过他还是执意写了这封信,因为不愿接受妻子早亡这一残酷的事实,他相信妻子能听见他的心声。当我们读到他写给妻子的悼亡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后,那种失妻之痛会让我们体会得更加淋漓尽致:“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失去了妻子也就失去了家,失去的妻子便无人牵挂自己的冷暖,再见妻子只能在梦里,即使在梦里相见见到的还是妻子为自己做衣服的样子。

愁云笼罩的李商隐看不穿这朝堂,也参不透这人生,更无法得到解脱,在反复的痛苦、悲伤和迷惘当中,四十六岁的李商隐含恨离开了人世。

从《夜雨寄北》這首诗中,我们能读出李商隐寄给妻子的思念,也能读出寄居在李商隐一生的悲、苦、情、愁,我们能从这首诗里领会到诗歌中虚实相生、寓情于景、反复咏叹的诗歌艺术,也能领悟到诗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灰色人生。读李商隐的诗,读的是一个过往,一种酸痛,一世情怀,一味愁苦。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秋池仕途李商隐
Comparative Study of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Ye Yu Ji Bei from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嘲桃
叹秋雨
石榴
相通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七绝·秋池(新韵)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仕途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