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2020-08-06 15:23巩丽娟
黑龙江水产 2020年4期
关键词:水产品渔业结构性

巩丽娟

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十九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内容。为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农业部《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开展了泰来县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泰来县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情况

近年来,黑龙江省泰来县委县政府积极适应发展形势变化,坚持农业立县战略,全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绿色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加速渔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9年,全县渔业总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2%;全县渔业总产量达到1.54万t。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1.1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扎实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结合泰来县实际,进行统一部署,全局谋化。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

1.2 明确目标任务,措施得力

一是目标任务明确。2020年全县养鱼总面积达到25万亩,完成绿色、有机、无公害和水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等“三品一标”工作,安全水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二是明确了主攻方向。结构调整上突出三大调整、两大支撑,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在“优”、“绿”、“名”上下功夫。改革创新实现“三个激活”,激活市场深化主要水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激活要素做好“阳光”文章,发挥独特地理优势;激活主体深化渔业经营体系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3 渔业结构调整基础较好,优势产品突出,品牌战略逐步推进

一是稻渔综合种养结构调整有较好的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大兴镇开展稻田养鱼开始,近些年引进现代渔业生产理念和技术,逐步形成了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鳅的综合种养生产模式。二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雏形。泰来县渔业结构较长时间二三产业发展较弱,2018年中央1号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国乡村的“强、美、富”的发展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新时代的农业产业需要突破传统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传统发展格局,加快向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推动乡村旅游等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延伸,最终构建起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在“互联网+”、休闲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驱动下,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休闲渔业、电子商务等渔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渔业新业态,为泰来县深化渔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三是优势产品突出,品牌战略逐步推进。泰来县得益于自然水域面积大和优越的地理优势等条件,是一个只要放了鱼苗就能自然成长的地方。长期以来,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辛勤耕耘,生产出了河蟹、鳜鱼、大白鱼等一批优质、优势水产品。品牌戰略逐步推进,“嫩江壹号”大闸蟹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并逐步走向全国,为泰来县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4 重视渔民技术培训,专业化、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

一是加大了渔民技术培训力度。近几年,渔业部门把渔民培养工作作为培育新型渔民的重要工作来抓,着力提高渔民的专业技能、专业服务水平和生产经营理念,2019年培训人数就达200余人,成效显著。二是着力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在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程的引导下,全县已有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9家,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9家,农民合作社9家,家庭渔场109家,专业大户21户。三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型渔业逐渐增多。在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环境引导下,泰来县渔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组织也在发生着转变,一些实业较强、理念较新的企业从传统单一型企业转变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型企业,如月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嫩江大自然渔场等;一些基层组织强的领头人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也从单一的种养型向一三产融合发展型转变,如南山湖河蟹养殖农民合作社等。

2 泰来县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渔业基础地位需进一步提高

泰来县渔业历史悠久,水域资源广袤,水生物产丰富,鱼类品种繁多。全县自然水域总面积达到31.6万亩,其中可利用养鱼面积为15.4万亩。但行业发展不平衡,由于全县渔业在GDP中占比小,造成了对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渔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水利、交通条件较弱,储藏、加工和流通设施建设与发展需求矛盾日显突出,渔业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

2.2 渔业产业结构仍需调优

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不够深,二产较弱,三产不强,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还没有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冬捕节产业档次不高,科普渔业、体验渔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规模较小。种养业发展不均衡,大水面生态水产品供给能力还不足。拳头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仅有嫩江大自然渔场的“嫩江壹号”大闸蟹和月洋公司的蟹稻米这两个注册品牌,泰来县“三品一标”水产品认证不少,但相当部分已到认证期,认证延续工作量较大,且认证产品还未完全覆盖。

2.3 渔业经营主体仍需做强

龙头企业中,相当部分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有影响力的比较少,实力较强的综合型企业还需要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中多数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不善经营,有些地方运行较好的不足三分之一。渔业生产经营队伍还比较弱,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缺少,特别是缺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领头人”,渔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水平总体还不能满足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

2.4 渔业要素保障仍需加强

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够强,新品种的开发、引进、推广,病虫害有效防治还需进一步加强,乡(镇)基层没有专门的水产助理等专业人员,基层的业务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金融资源配置不足,渔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渔业经营主体缺少升级改造资金,低水平运营问题突出。

2.5 渔业体制机制仍需理顺

渔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千头万绪,职能分散交叉,统筹协调难度较大。政府对生产经营、生产资料流转、要素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技术和信息咨询,检验、检疫等服务还需进一步完善。

3 深化泰来县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渔业现代化的主战场和攻坚战,也是泰来县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市转型升级的必然需要。通过此次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3.1 进一步强化渔业基础性战略地位

一是要深刻领会中央作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图,充分认识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和当前渔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渔业的战略地位,把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到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二是要清醒认识渔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把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内容之一来抓,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政投放、人员配备等各个方面,确保改革不断深化、取得实效。三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宣传泰来县渔业取得的成绩,让社会各级各界充分认识到,泰来县的渔业发展在全市、全省都是名列前茅的;充分认识到渔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越来越多的具有生态和生活功能,“三农”不仅是农业、农村、农民自身的发展问题,是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积极营造全社会支农护农爱农的良好氛围。

3.2 进一步调优渔业产业结构

一是加强水产品加工产品的调研、研发。引导、支持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搞水产品加工,使用好泰来县水产品品牌,开发优势江桥野生鱼、鳌花鱼等系列水产品,逐步做大渔业二产。二是加快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要清楚的看到,随着泰来县渔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外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必将给渔业一三产融合发展带来机遇,适度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农家院等以农家为载体的服务业档次,提高服务质量;利用好泰来县“四种文化”的优势,着力打造科普渔业、体验渔业、休闲竞技垂钓、冬捕文化节等新业态。三是着力推进泰来县嫩江大自然渔场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感恩庄园)項目建设,提升渔业现代化水平,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大水面水产品生态养殖的发展。四是按照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保障有效供给”的要求,坚持品牌战略路线,查漏补缺,补齐“三品一标”水产品认证短板,高度重视已有“三品一标”水产品认证延续工作,进一步做强“嫩江壹号”大闸蟹商标,力争做成全国著名商标。

3.3 进一步做强渔业经营主体

一是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之间、县内龙头企业与县外有实力的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企业实体,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型龙头企业;创造条件,着力引进国内知名水产品加工企业入住泰来县搞精深加工。二是深入调研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农村基层经营主体组织形式、运行模式,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鼓励、支持农村基层经营主体联合,向公司化发展,提高农村基层经营主体运行良好率,提高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强“领头人”的培养,制定计划,着力培育农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实用型“领头人”,以这些人为基层细胞,组织带领基层生产经营队伍,提升队伍素质。

3.4 进一步加强渔业要素保障

一是增强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加县水产总站专业技术人员,增加设备经费,加强新品种研发引进推广、病虫害防治。在人员、经费、培训上保障乡(镇)基层科技体系的良好运行,使之真正成为活跃、有效的基层科技支撑力量。二是开展泰来县的水面普查工作,弄清水面状况,视水施策,对引进新品种、绿色生态养殖、提高水面利用率是很有必要的。三是进一步改善渔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适度提高通行能力,适应农村不断增加的通行需求。四是深入开展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对金融资金需求的调研,研究、用好金融支农政策,适度增加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向渔业生产经营流入,着力解决渔业生产经营提档升级的资金问题。

3.5 进一步理顺农业体制机制

多行业统筹协调,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做好农水等涉及渔业生产经营部门、行业规划协调工作,规划统筹,共同发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健全渔业生产经营技术、检验检疫、质量管理、培训等信息咨询服务电子平台,纳入大数据平台同步建设。三是多部门合作,健全市场监管机制,防止不安全水产品流入市场,维护泰来县水产品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柴方营)

猜你喜欢
水产品渔业结构性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农业农村部等两部门:全面开启渔业互助保险系统体制改革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中国渔业经济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基于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