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2020-08-09 08:48郭国影郭向雯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病原菌

郭国影 郭向雯

摘 要:近年来小麦纹枯病逐渐成为我国小麦种植区的常见疾病,在安徽等地的情况也较为严峻。本文简述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成因,发现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为病害传播创造有利条件的情况,并通过总结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特征及规律,提出四点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科学育种;病原菌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小麦纹枯病由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高破坏性的农业病害。这一病害不仅会造成减产,而且其传染性极强,在感染纹枯病的麦区病苗率可达89%,因此制约了小麦生产的总体质量,需要探寻更为有效地防治手段。

一、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病原菌型的农作物基本,主要通过土壤传播。这种病原菌的菌丝和菌核会在土壤或染病小麦体表残留,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就会传染给其他健康小麦。由于纹枯病病原菌的生命力较强,所以传播方式较为复杂,不仅会在病原菌残留的土壤中传播,而且会通过未腐熟的肥料和机械作业传播。所以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这一病害的传染性较强,病原菌难以根除,而且传播途径较多,如果缺乏防治的手段就会在麦区里迅速扩散。小麦纹枯病也与土壤的养分有关,据研究,土壤中缺乏钾元素更容易感染纹枯病。另外,氮肥使用过多,间作不合理,田间湿气重和小麦播种未能与当地自然气候特征相匹配也给小麦纹枯病创造了发病的自然条件。

二、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特征及规律

小麦纹枯病多发生于2月中下旬到4月中旬,正是气温逐渐回升,小麦开始生长的时间。这一病害在小麦的出苗期会使得芽鞘变褐,进而死亡形成烂芽,在土壤中腐烂,成为纹枯病病原菌传染源。在小麦苗期会使叶鞘呈现中心发白,四周褐色的病纹,影响小麦新叶生长进而死亡。在小麦返青拔节时,纹枯病不仅会损害叶鞘,而且会进一步传染杆茎和病叶内部,感染的范围扩大逐渐连成更大的病斑。小麦抽穗结实的生长过程中,纹枯病会损害小麦的养分输送功能,进而造成结出的麦穗质量不佳。一般情况下,小麦纹枯病的发病高峰期有三个,分别是冬季前秋苗期、春小麦返青拔节的生长期和孕穗期,这三个时期多是因为气候湿润并且温度较为适合纹枯病病原菌生长,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产量,不仅减产30%,更严重的情况还会让一年的农业活动颗粒无收。

三、综合防治对策

(一)科学育种

为应对小麦纹枯病这种较难被根除和扩散性较强的农业病害,需要科学育种,从农作物的品种上防治小麦纹枯病。目前虽然没有能够完美对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但是我国正在逐渐采用的龙麦26和龙辐麦7号等品种具有较好的病抗性生物特征,能够降低纹枯病防治的经济成本。小麦纹枯病抗性实验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科研人员通过对小麦品种进行选样研究,对样本进行病原菌接种,分析其生长过程中的发病情况,以抗病指数为评定结果,综合对比出更具有抗病性的小麦品种,如郑麦005和花培5号具有较强的抗病性。研究人员同时进行小麦抗病基因遗传的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小麦纹枯病的信息,进行杂交培育已获得抗病性更加突出的小麦品种。虽然目前看来小麦选育品种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但是随着科技进步科学育种工作会更加充分。

(二)合理规划农业生产活动

合理规划农业生产活动能够通过干预农田自然条件的方法削减纹枯病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在温度和湿度方面,要控制农田的水分的整体温度,确保气温升高和浇灌过程当中不会唤醒土壤内和病苗上的病原菌。合理规划播种期,如果是发生过纹枯病的土地应该尽量较晚播种,让小麦生长不会成为病原菌传播的途径。播种深度要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确保作物根部生长和养分输送不会出现问题。在人工播种的土地上应该保持小麦间作合理,运用机械进行播种时应将播幅调整为20cm。在已经发生过纹枯病的土地上还要尽量将种植行距放宽,保持小麦生长的自然光照和通风。农业生产活动中为土地施肥要进行科学化管理,合理设置化肥配比,杜绝土壤营养成分为纹枯病病原菌提供养分。还应该调查土壤内部的成分比例,适当增添钾肥。

(三)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当注意适度原则和保证无公害化,要在科学指导下使用農业药剂来防治小麦纹枯病。目前常采用的药剂有戊唑醇,配比成43%的溶剂,每亩使用30g,能够有效提高防病能力,要注意在使用这个药剂时,应考虑气候因素,确保在药剂使用后的3~4天后不会出现强降温天气。也应了解小麦长势,如果小麦长势较弱,使用该药剂则可能减弱小麦生长能力。目前还会采用三唑类药防治小麦纹枯病,这种药剂的优势是不会对小麦的生长情况造成影响,同时还可以增强小麦基部节间,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四)探寻新的防治方法

新的防治方法可以采用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B-5型拌种机,能够显著提高小麦抗病效果。在生物防治方面,还可以积极引入人类对于自然生态链的认知,使用对小麦无害,但能够有效抑制纹枯病病原菌生长的菌种,在田间播撒后能够对病原菌的生长产生作用强烈的影响,同时提高小麦出苗率,如芽孢杆菌B3。还可以使用生物杀菌剂在小麦不同的生长时期喷洒,如在小麦播种前可以喷洒5%的井冈霉素水剂,提高小麦的抗病性,在喷洒后还要对麦种进行堆闷,保证药效。在小麦的生长期如果发生纹枯病,就要重新调配生物杀菌剂,根据实际的病害情况制定喷洒周期,井冈霉素需要调制为600倍的溶剂,对小麦作物的茎部进行喷淋,基本上每隔15天喷淋1次。

四、结束语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农业病害,会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需要科学育种,选择抗病性更强的小麦品种来应对病害风险,合理规划农业生产活动,确保农田滋生纹枯病的自然条件较弱,同时进行药剂防治和探寻新的防治方法,保护农业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2019(22):32.

[2]王顺领,张效忠,魏静.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2019(19):38.

猜你喜欢
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烧伤整形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2527株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