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圈点批注 提高课堂效率

2020-08-09 08:56林金朗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策略

林金朗

[摘   要]圈点批注阅读教学法遵循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以写促思”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圈点、巧批文字、巧解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閱读教学;圈点批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16-02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是十分重要的。

学会运用圈点批注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论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圈点批注,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适当圈点,感知文本

所谓圈点,就是在阅读时,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画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若学生在阅读时能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符号,画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学习。例如,指导学生用序号“1、2、3……”标识出课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用圆圈将生字或不能理解的词语圈起来;用横线或波浪线将关键句、过渡句等画出来;用符号“.”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标示出来;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画问号,以标明此处有疑问;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旁边画感叹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并附注层次大意;等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符号进行标记并进行巩固强化训练,直至学生养成习惯。当然,使用的符号应尽量简洁且便于识记,不宜使用复杂的符号。

在学生对符号的使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比如,在整体感知《春》的教学环节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的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1、2、3……”,要求学生用“∥”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其次引导学生把文中不懂的字词用圆圈画起来。最后引导学生用波浪线将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者能够表现主题的句子勾画出来。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疏通文义,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二、巧批文字,赏析文本

文字批注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批注方式,即阅读者将自己的体验、即时感受、疑问困惑等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批注方式,能帮助学生感受文字之美,行文之妙,是阅读教学中较受推崇的批注方式。

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坐在教室内的学生,虽然年龄相仿,身体发育水平相似,但他们的生活经历并不相同,这些不同的生活经历会对他们的知识水平与认知程度产生影响。因此,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对文本的赏析,教师就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批注,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批注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阐释能力、语言鉴赏能力。

比如,在教学《春》时,笔者用符号“.”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中的“钻”标示出来,同时在旁边写上批注:“‘钻是动词,‘穿过的意思。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冲破土层的动作和情态,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通过笔者的批注示范,学生不仅掌握了作者运用“钻”这个词的妙处,还感悟到了批注的作用。笔者还进行了具体的讲析:在批注重点字词句时,往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即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二是“事”,即这些个字词句写了什么事情(表层含义);三是“情”,即这些个字词句抒发了什么感情(深层含义)。这样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抓准要点来对文本进行赏析,并提高阅读效率。

在引导学生解析《济南的冬天》中的“……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句时,笔者让他们用符号“.”将“卧”字标示出来,并在旁边批注:“‘卧是动词,‘睡倒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事),表现出安适平静的气氛(情)。”

后来,在赏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中的“伏”字时,笔者发现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够正确地给“伏”字作批注了。

在学生掌握了正确批注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方法后,笔者便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中心句、关键句等进行批注。通过落实“示范—指导—实践—反思”等步骤,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推动学生的动态实践,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三、巧借问题,感悟文本

圈点批注式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意由文生”。“意”是批注,“文”指文本(课文)。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拥有美的情感、语言和结构,还包含有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圈点批注式阅读教学必须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

如《雨的四季》的自读提示中,编者设置了多处问题旁批。例如:

1.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2.“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3.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到这一段改称“你”?

前两个问题的设置分别指向“秋雨”“冬雨”的特点,第三个问题则指向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此来指引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感悟。

再如在《植树的牧羊人》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结合课文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他们对牧羊人的认识。

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在文中勾画出了具体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并在语句旁边批注了相关的关键词。如有学生勾画了“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这一个句子之后,在旁批注:俭朴、一丝不苟。这样做能使学生有效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悟牧羊人的崇高精神。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圈点批注方法。只要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掌握了圈点批注的方法并能将其付诸实践,他们的课堂学习定会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我的手机在哪?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