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渗透策略

2020-08-09 08:56刘会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历史教学价值观

刘会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性阶段,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便显得尤为迫切。文章立足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内涵,就如何在课堂中渗透价值观归纳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价值观;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67-0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进行价值观教育十分重要。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了解高中生的成长特点,结合价值观的内涵,将其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地渗透于日常的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但纵观当下高中历史价值观渗透状况,一些教师由于对价值观的内涵存在模糊的界定,理解不到位,导致价值观教育低效,故应不断更新策略,提高其有效性。

一、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二,人生觀。就历史学科而言,这里的人生观主要是“崇尚自由,舍生取义”,即当国家遭遇外来侵袭时,能够舍身忘我、视死如归地弘扬民族大义,并且为自由、解放而斗争。第三,政治观。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高尚的爱国情操,便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科学政治观。第四,经济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金钱”挂钩,它倡导学生正确看待金钱,对于金钱既不盲从依赖,也不过分鄙视,要做到“取之有道”。第五,文化价值观。在历史课堂中,文化价值观主要是要求学生树立保护、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观念,敢于同一切毁坏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做斗争。第六,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强调合作共赢,集体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第七,理性价值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渗透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以情感人,循序渐进地进行价值观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语言艺术、图片、声音、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感人至深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震撼,以便更高效地渗透价值观。这里的语言艺术,可以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是给学生讲述一个具有深刻哲理的故事,还可以是教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等。而图片、声音、视频等泛指一切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资源,教师要巧妙融合这些资源,创设丰富、感人的情境。

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以及第17课《解放战争》便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绝佳素材。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将领的照片,如吉鸿昌、张自忠、许国璋等,并讲述其爱国事迹。另外,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呈现抗日战争中震撼人心的爱国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舍生取义”的科学人生观(在抗日战争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来谈)以及自由、民主的核心价值观等。在《解放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精彩的情境,引导学生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立场,并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政治观。

(二)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价值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恰好能有效凸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本身便强调“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它是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教师要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策略,使其课堂效用发挥到最大。

首先,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民族大义、爱国主义等价值观的渗透。近代,国民党和共产党在经历了十年对峙之后,逐渐走向了团结合作,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最终结果。面对民族存亡,国共舍小我、顾大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其走向了团结,走向了合作。在《抗日战争》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性的合作探究任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何时建立的?这是国共的第几次合作?抗日战争中哪些战役体现了国共两党共同抗战、保家卫国?”这样的合作探究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团结协作中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

其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经济价值观。在《鸦片战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谋取暴利,这里的牟取暴利是指用不正当的方法来获得经济利益,是不科学的经济价值观,然后便可进行相关价值观的渗透。

(三)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历史,助力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

价值观的渗透具有内隐性,并不是单靠教师强硬灌输便可完成,它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品味。如何让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修养,并指导其行动呢?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真实历史,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情景中形成科学价值观。价值观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且相对枯燥的过程,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价值观的渗透不可操之过急,要有春风化雨般的坚持,角色扮演让教师和学生的坚持变得更有意义、更有趣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历史教学中都适合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找准可以使用该教学方式的内容。例如,在《鸦片战争》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虎门销烟”的历史情景。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形成了爱国主义的价值观,还在林则徐身上学到了民族大义以及舍身忘我、勇于反抗侵略的精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价值观上去欣赏林则徐身上的闪光点。如林则徐缴获的鸦片并没有用于商业贩卖,而是当众销毁,因为他明白“不义之财不可取”的道理,这也是让其名留青史的原因之一。

(四)进行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悟价值理念

实践性教学是区别于理论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它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渗透不仅需要通过教授课堂理论来完成,同时也需要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从广义上说,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或者课下动手操作完成某一任务,还可以让学生实地考察、参观,近距离接触文物古迹等,在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足迹。

高中学生的生活比较枯燥乏味,开展历史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有利于实现历史教学效率最大化。例如,学习“南京大屠杀”后,可让学生去参观相应的旧址、遗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再如,在学习“夏商西周文化”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对高中生进行价值观渗透

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是对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对学生价值观的渗透便可通过这些课内外活动来实现。就课内活动而言,主要有讨论活动、辩论活动、比较分析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教师在教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可提供以下问题:“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必要的吗?它有哪些优点和弊端?你怎样评价这一制度?”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特征,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事物,进行理性分析,这是理性价值观的体现。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辩论、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如可组织“我爱祖国”系列演讲活动,让学生结合历史事例进行演讲,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价值观的渗透更显得生动、趣味、有效。

综上所述,价值观渗透是高中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方面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改理念,另一方面与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谋而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进行价值观渗透,让价值观具有时代性。教师只有重视价值观教育,并优化策略,方可顺利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渗透。

[   参   考   文   献   ]

[1]  汪晓芳.浅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2]  张雅琴.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学目标落实的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3]  高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信陽:信阳师范学院,2019.

[4]  陈风格.浅论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J]. 亚太教育,2016(12):51.

[5]  沈焕凤.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历史教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