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主要病害及早期预警防控

2020-08-09 08:48沈春蕾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病原因感染症状

沈春蕾

摘 要:随着蚕桑产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蚕桑产业快速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高效益也伴随高风险,其中家蚕病害是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最大风险。充分做好早期病害诊断和防控,将家蚕病害消灭在萌芽期,才有可能收获。

关键词:病毒种类;感染;症状;发病原因;预警防控

随着蚕桑产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蚕桑产业快速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大批蚕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产业龙头企业等新型蚕业经营主体,蚕桑生产已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种养殖方式转变。但是,高效益也伴随高风险,其中家蚕病害是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最大风险。没有养不死的蚕,也没有养不好的蚕,充分做好早期病害诊断和防控,将家蚕病害消灭在萌芽期,才有可能收获。

一、家蚕病毒病种类及感染症状

病毒病根据病毒的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分为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家蚕传染型软化病毒和浓核病毒。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蚕病也称血液型脓病,各龄蚕均会发生,以5龄中期到老熟前后发生最多,病蚕后期表现为体色乳白,环节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流脓而死。同时,不同时期发表症状不同,眠前发病主要表现为蚕体发亮的不眠蚕,起蚕见病表现为皮肤多皱褶,整个蚕体缩皱在一起;4~5龄盛食期发病表现为节间膜隆起的高节蚕,上蔟前发病表现为环节中间肿胀的脓蚕。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中肠后,首先在中肠后端出现乳白色横纹,随着病情的发展,中肠乳白色横纹逐渐向前扩展,直到整个中肠,最后家蚕停止进食,食片减少,肠内空虚,中肠后部出现乳白色肿胀病变,并排出乳白色黏液。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蚕病也称中肠型脓病,该病毒感染的家蚕表现为病势缓慢,病程长,食桑和行动不活泼,群体发育显著不齐,大小相差悬殊;起蚕发病呈体壁多皱的起缩蚕;大蚕发病食欲不振,发育缓慢,行动迟钝,胸部透明成空头病,排不规则稀粪或乳白色黏液呈下痢蚕。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毒粒子呈球状二十面体,主要经食下进入中肠后,先感染中肠前端的杯形细胞,再渐次向中肠后端扩展。病毒首先通过围食膜而附于中肠前端的杯形细胞的纤毛层上,将病毒释放到细胞中,再进入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并释放到细胞质中,与细胞质中翻译的病毒蛋白装配成病毒粒子,此时细胞质肥厚,线粒体减少,最终感染细胞破裂、收缩、退化成球状,释放出的病毒散落到肠腔内,又重新感染中肠杯形细胞。家蚕感染软化病毒后,表现为食桑量减少,蚕体液折光性下降,中肠前端呈空头现象。

家蚕浓核病毒主要经食下通过围食膜而侵入家蚕中肠的前部和后部圆筒形细胞。家蚕感染后,表现为群体发育不齐,体色灰黄,食欲不活泼,排连珠状粪,病蚕肠内空虚,食片极少,充满黄绿色胃液,胸部乃至全身透明。食桑停止,常爬蚕座四角静伏不动。

二、家蚕病毒病发病原因

病毒病在各个蚕区的不同季节都有发生,特别是在夏秋期,常因气候条件恶劣,加上消毒不严,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蚕病暴发流行。其次病毒源的存在是发生病毒病的一个先决条件。病原大量潜藏在病蚕尸体、蚕沙、烂茧里,并扩散污染到使用过的蚕室及蔟室周围的地面、墙壁、屋顶、灰尘、蚕具及蚕蔟等一切用品和周围环境。第三,洗涤过蚕具的死水塘、堆放过蚕沙、旧簇具的地方也会有大量病毒存在。尤其是对病蚕、蚕沙、旧簇具等处理不当,将病蚕随便乱丢或饲喂家禽,蚕沙不按要求发酵灭菌而是随意堆放、贮存或未经充分堆沤腐熟就直接施入桑园,使用过的簇具未经消毒处理而到处乱放,或直接再次使用等,将使病毒扩散而污染养蚕环境,成为病毒的重要传染来源。第四,桑树害虫及野外昆虫的病毒交差感染家蚕。桑树害虫及野外昆虫的粪便、尸体污染桑叶,通过污染的桑叶将病原带入蚕室,经食下感染蚕体而发生病毒病。

三、家蚕病毒病的早期预警技术

根据家蚕3~5龄蚕座中弱小蚕、迟眠蚕、病死蚕的发生率诊断蚕病是否可能发生。在蚕座中发现有弱小蚕、迟眠蚕、病(死)蚕,是蚕病发生和爆发的先兆,应及时淘汰,切断蚕病的传播源。研究显示,一头感染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病蚕的中肠壁细胞里含有病毒粒子10.4亿颗,一昼夜排出的蚕粪里含有病毒粒子2300万颗,一头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病蚕全身组织含有病毒粒子10亿颗。因此,一头病蚕就可能引起蚕病发生。

根据蚕室内的气味诊断蚕病是否可能发生。清洁健康的蚕室空气新鲜,有桑叶和蚕沙的清香味,并伴有蚕儿食桑的沙沙声;将要发蚕病的蚕室内气味难闻,有怪味或腐臭味,应及时清理蚕沙,排气换气,加大蠶体蚕座的消毒防病力度。

根据天气状况诊断蚕病是否可能发生。在饲养过程中,出现雨水多,天气闷热潮湿,或气候突变(如突遇高温天气)的情况,易发生蚕病。应开门窗换气和用排气扇排气,保持蚕室通风透气和干燥,并加大蚕体蚕座的消毒和添加干燥材料。桑叶应在早晚或雨后采摘,并经摊晾后使用。

根据当天食桑情况诊断蚕病是否可能发生。如果在各龄蚕的盛食期,尤其是5龄盛食期,发现蚕儿食桑减少,活动迟钝,或兴奋乱爬、吐液,应及时判断发生了哪种蚕病,并对症添加抗病/防病药物,预防蚕病爆发。

四、家蚕主要病害的防控技术

养蚕前后“三段式”彻底消毒防病。第一段:在上一次养蚕售茧结束后消1次。首先将蚕室内外的死蚕烂茧、蚕室地面扫干净后,用含有效氯2%漂白粉澄清液对蚕室内外、养蚕用具、道路沟渠等进行第一次彻底消毒,不留死角,第二天用清水将蚕室再清洗一次,关闭门窗阴干。第二段:在共育蚕进蚕室前7天,再用含有效氯2%漂白粉澄清液对蚕室内外、养蚕用具、道路沟渠进行第二次彻底消毒。第三段:在共育蚕进蚕室前3天第三次用含有效氯2%漂白粉澄清液或其他碱性消毒药对蚕室内部、蚕具进行消毒,不再清洗,关闭蚕室,等待共育蚕上蚕台。

共育小蚕、各龄眠起蚕应选择适熟、新鲜嫩叶饲养,对共育用桑叶用有效氯0.3%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清洗,晾干后饲喂,避免小蚕期感染蚕病。

保持蚕座干燥,蚕体蚕座每天用新鲜石灰(块灰现用现消化才管用)或防僵粉消毒1~2次。

发现有弱小蚕、迟眠蚕、病死蚕,及时淘汰,切断蚕病的传播源。各龄入眠时,如青蚕较多应及时提青分批,单独饲养,并淘汰弱小蚕。

在高温潮湿、高温闷热环境条件下,应保持蚕室通风透气,空气新鲜。

各龄起蚕饷食时及时添食蚕用抗病毒和抗菌药物预防病毒病、细菌病。如添食蚕用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等。

避免湿桑叶在贮桑室贮存或堆放过久而造成细菌滋生,贮桑室每天清除残叶,定期用含有效氯2%漂白粉澄清液消毒。

加强桑园管理,及时杀灭桑树害虫,合理施用肥料,防止偏施氮肥,提高桑叶质量,增强蚕的体质,提高蚕体抗病能力。

养蚕中用含有效氯2%漂白粉澄清液或其他碱性消毒药定期对蚕室、蚕具、贮桑室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养蚕结束后,及时清理蚕沙,集中处理,对蚕室、蚕具进行彻底清理。

猜你喜欢
发病原因感染症状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