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8-09 21:01陈远东陈伟
乡村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

陈远东 陈伟

[摘 要]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知识素养水平与技术水平将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本文通过对农村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及当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技能提升对策,旨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技能提升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8-15-2

2017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决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发展乡村产业化、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等首要任务。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知识素养水平与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前制约乡村振兴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村人才缺乏,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当下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缺乏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作为第一产业,农业生产总值一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留守农村地区的人群出现了老龄化、兼业化、空心化严重的现象,使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缺乏人才支持。如果没有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引领和带动,很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产出的农作物质量和产量低,且种植技术落后,新型耕作设备操作困难等。这就要求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农业和现代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的能力。

据统计,2015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为1 270万人,以年平均143万人的增长速度,至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达到1 556万人。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规模化生产经营、农业绿色生态发展和互联网的充分利用。调查显示,平均每个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带动30户农民,土地经营规模超过6.7 hm2的占到31.2%,实现畜禽粪便等可再生资源利用达到70%,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的占70%[1]。

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迫切需求,需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学习特点,改进内容、创新方式、强化服务,培养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由一般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型升级,培养大批懂技术、具备市场开拓意识、能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2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体系不完整,学习效果不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体规模超过1 500万人,不断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战略视角而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培训体系不完善导致新型职业农民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很好地把控农业技术的实施与管理,需要浪费时间与精力进行补救。

2.2 职业师资缺乏,技能培训单一

培训涉农职业专业的新生力量,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当前,我国涉农专业的教师逐年减少,据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农林类中等职业教育师生比为1∶31,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师生比只有1∶43,教师培训团队中无职称或者只具备初级职称的教师较多,存在团队老龄化严重、理论知识迭代慢、实践操作能力下降等问题。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民具备全方位综合技术,懂得经营和管理。而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开展的培训大多是以推进农民输出为目标,真正涉及农业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并不多。师资缺乏与技能培训单一,致使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人才无法得到保障。

2.3 新生力量不足,受传统观念束缚

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大、农村资源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为基层建设服务。这使得涉农专业学生更向往扎根在大城市。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许多人传统农业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农民并不能算得上是一个职业,认为农民是一个社会阶级象征、一种憨厚身份的标识,固化观念致使其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同度下降[3]。受农村长期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农民群体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导致农民对农村经济建设出现错误认知,认为发展农业就是加大体力劳动,辛勤耕作,人多力量大即能完成,无须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培训既费时费财,还未必有用。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农民没有意识到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与价值所在。

2.4 政策扶持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政府部门必须做好调控作用,解决人力、财力、物力的协调问题。在实际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中,缺乏相关的农业政策作为基础,职业培训师资保障制度、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導致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无据可依,不能有序进行。同时,职业农民技能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政府作为培训资金的主要承担者,单靠政府专项补贴,数额难以大幅度提高[4]。此外,培训资金管理制度尚未规范,执行力度不够,审批流程较为复杂,致使培训资金下发延迟,影响培训进度与培训人员的积极性。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对策

3.1 明确对象,完善专业技能培训体系

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体系是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可以系统、连续开展的重要因素。在技能培训过程中,明确培训对象,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围绕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术实践两大点展开。阶段性进行培训,划分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新型职业农民,注重基础思想教育,结合当地环境变化以及优劣势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模式。建立相应的协调组织部门,对日常技能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做好人员之间的调动以及协调处理突发事件。

3.2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

针对培训师资缺乏问题,需要做好专业教师的选、用、育、留四个阶段。以是否具备涉农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实操能力为基础,制定合理规范的选拔人才标准。将所选教师细分,上岗培训,引导培训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通过成果收获和反馈评价分析,对不同的培训教师组织学习和实操,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培训能力,组建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对于培训教师薪资待遇和激励措施落实到位,既能吸引、留住原有优秀专业教师,又能吸引更多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组建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5]。

3.3 加强思想教育,开发多样化培训方式

加强宣传,端正人们对农业和农民的认识,提高人们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职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开发者,促使农民能够积极参与培训,克服消极心理,改变固有观念,稳定地投入农业生产活动。同时,使年轻一代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愿意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在培训模式上应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民群体自身特点,基于上级明文规定的培训标准,开发多样化培训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理论结合实践,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设备培训教学,提高培训课堂的趣味性,并深入实际的农业生产、经营中,对参加培训的农民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可通过校企合作培训、院校农民职业培训、田间地头技能实训、农民学历提升培训等形式开展培训,同时可拓展学习培训内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等,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6]。

3.4 完善培训机制,加强财政支持

完善新型職业农民培训的培训机制和法律保障,有助于培训的有序进行。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从源头出发,制定技能培训标准、合理的技能培训考核标准与激励机制。政府负责部门应与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加强沟通,通过实践调研及时反馈技能培训评价,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落实到位,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在培训资金方面,政府需要加强财政支持,并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培训赞助资金,以满足完善配置培训软硬件设施的需求。同时,规范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每项资金补贴及时到位、职业培训计划如期开展。

4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村现代化与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引领者。通过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农民学员能够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掌握技能技术、懂得管理、改变传统理念,综合素质和从业技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绿色农业、规模经营、科学治理、多重产销,都需要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参与,一步一步带领周围农民群体共同富裕,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亦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N].贵州日报,2020-03-13(005).

[2]李柯融.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N].黔西南日报,2020-02-27(007).

[3]刘小琦.多中心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研究:以山西省Y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4):16-17.

[4]农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1):13-14.

[5]王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3):161.

[6]杨琴,吴兆明.基于学历提升视角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研究[J].成人教育,2019(12):47-52.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