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析

2020-08-10 08:09曹建军
人人健康 2020年13期
关键词:胸痛典型螺旋

曹建军

(渭源县人民医院 甘肃渭源 748200)

对患者采用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扫描成像,能够直接明确患者病变状态,存在安全、可靠的特点,故此当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值得一提的是,采取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不典型胸痛患者怀疑为冠心病,诊断结果准确[1]。为此,本文选取我院将近年来的75 例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为主,评判采取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效果,以此为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照。

1.临床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6 年10 月~2019 年10 月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75 例、实行回顾性分析。男性女性数量各43 例、32 例;年龄介于40~78 岁,平均年龄(59.4±5.6)岁。纳入疑似冠心病不典型胸痛者、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者、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既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PCI 手术者。所有病例的数据资料,均输入统计学软件中分析与处理。

1.2 方法

75 例患者均接受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患者主动脉根部设置为兴趣区,180hu 时触发阈值,经肝脏上缘——气管分叉点扫描,将矩阵、FOX、扫描时间,以及管电流、管电压、Pitch 值、排探测器分别设置为:512★512、250★250mm、6、440mA、130kV、11.3、0.5★64。然后重组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结果,大部分结果时相选择7%R-R,右侧冠状动脉扫描结果重组时选择R-R 个体化时相重组[2]。通过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即为血管探针、多面重组,以及曲面重组等,完成上述检查后在2 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SCA 检查。

1.3 指标观察、评判/ 判定标准

观察75 例患者临床检查结果、不同程度狭窄情况、不同分支位置血管病变。

在SCA 之上对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准确性进行评判,冠状动脉狭窄的评判:>50%重度狭窄、50%~75%中度狭窄、<50%轻度狭窄。

1.4 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 对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数据信息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通过均数差(X±S)代表、计数资料率(%)表示。

2.结果

2.1 临床检查结果的分析

扫描获得图像在重建后伪影较少,可清晰度的观察检查结果,采用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检查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分比为:97.33%(73/75)、84%(63/75)、98.67%(74/75),符合率、Kappa 值分别为:96%(72/75)、0.774,通过不同狭窄程度检查结果发现基本一致,最后的符合率、Kappa 值为77.33%(58/75)、0.603,呈中等一致性。

2.2 不同程度狭窄情况的分析

扫描狭窄轻中度情况、中重度情况的正确支数,具体见表1。

?

2.3 不同分支位置血管病变的分析

结合扫描结果分为右侧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应用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重度狭窄右侧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各1 处,误诊未见狭窄、对正常几个类型血管进行误判处理,表示右侧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判断效果并不显著。

3.讨论

当前,多层螺旋CT 于动脉造影中应用广泛,可确保检查的安全、严格控制扫描时间,并且空间分辨率较高、时间分辨率较高,成像时不会产生过多伪影[3]。通过多层螺旋CT 检查能选择最理想的R-R 时间段,收集可利用的数据,并且结合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以及血管探针等方法重建三维影像,以此保证成像结果的准确性[4]。不足:成像容易受到呼吸运动、心脏跳动因素等影响,所以会产生误诊现象。究其原因,和该项检查技术在右侧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方面分辨能力弱有关。其中,右侧冠状动脉远端、中段会被心脏跳动因素影响,同时这一位置机体环境在膈面四周,故此易被患者呼吸运动因素威胁;左回旋支因支脉较细、血管弧度大,左室和左心耳间隙小,因此若想显示出左回旋支显影有一定挑战性,临床方面应予以重视。

总而言之,应用64 层螺旋CT 动脉成像检查不典型胸痛患者的结果真实、准确,可为制定该病患者治疗方案奠定基础,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方面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胸痛典型螺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螺旋变变变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