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是“意象”造型的线

2020-08-10 08:48张亮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意象内涵

摘要:线条是一切绘画的开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中国人物画走过了漫长的艺术历程,工笔人物画更是以其独特的思维和形式,使中国人物画更加辉煌,“它”其中“意象”造型的“线”成为表达意念的中介与手段,不仅在造型规则,内涵上与西画不同,更是奠基于中国绘画之意象美学,具备意象思维的两个特点,具有中国的特色,以至影响了现代工笔人物画在创作中的线的“意象”造型观。

关键词:“豫”;造型规则;内涵;点到为止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13-02

一、前言

工笔人物画走过了几千年的艺术历程,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经过各个朝代艺术家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通过线条造型和色彩韵味形成的画质品格,建立了系统且完整的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绘画体系,使其文化与学术表达出来。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是表达意念的中介与手段,是“意象”造型的线。

“意象”就是“立象以尽意”,把内心感情和理性分析相合一体,然后去体验自然生活,最后得到意象感受。而这种画家的综合能力显示出的各自“意象的素养品味”,必须要有情感、思想、理智三者的统一。

二、“线”在中西造型规则上的对比

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用线去造型在规则上和西方写实性绘画中用线去造型存在着差异,可以这样认为线在西方写实绘画中是一种准确、真实、完备的具象造型,它依赖丁科学系统的透视、解剖和色彩学,以线去保证最后的具象感。法国绘画大师安格尔作品中的用线只是表现对象的一种勾画方式,作为对象形态轮廓和结构的交界处理,主要表现外部的结构和特征,是造型过程中的线;而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的线不光要完成外形特征的勾勒,可以完全不依赖科学,只以线的本身艺术变化去体现出人物外部形态及内涵,而且还可以加入画者对对象的情感因素,纯粹是一种线的造型基本功体现,也是“意象”造型能力的一个体现。规则不同,所产生的线的意义也不同。

三、“意象”造型的线的产生奠基于中国绘画之意象美学

总体来看从我国远古美术开始,经陶器、青铜器、画像石砖或是元明清以米的山水画和花鸟画艺术,都有儒、释、道哲理相互包容的意象美学观念体现出来。而题材的选择、造型的观念和形式的处理,又被这种观念因素反过米制约着,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成为了画家本身和自然物象相融合的高度统一体,更是情感、思想的形式表现和符号传达,这就是中国绘画所遵循的意象美学原理,而这种原理的表达也正是通过“意象”造型的“线”作为媒介传达出来的。如果仅仅因历代对人物画写实的强调而忽略其表现与上述传统原理的联系,我们将对画史的矛盾产生疑惑,因此,工笔人物画中线的“意象”造型,是奠基于深刻的中国绘画之意象美学的。纵观中国人物画史,我们固然不难发现大量的例子。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表现宫女制作绢丝的场景。全画共绘12个人,分三部分:右侧第一部分是捣丝,中间第二部分是理丝缝合,左侧第三部分是拉绢烫平。画中人物姿态各异,全神贯注,各部分之间连贯自然,极富节奏韵律感,仿佛只有捣练绢丝之声可闻见。画中女性均硕体丰颊,服饰艳丽,若干个细节也描写的生动精微,其线条表现匀细且富有弹性,给人以明快活泼之感,生活气息甚浓,很好体现了盛唐以后仕女人物画的风格而貌和艺术特征。祥看此作,人物而部所勾线条粗细虚实,变化微妙,不仅体现出形体结构,而且更为传神。说明了“线“在此作中的作用之大,没有“线”运用在此作中,是不会达到这样高的艺术效果的。而这些具有表现力的“线”正是画家通过观察与思考,从中提炼出的,要是像西画那样遵循科学的原理,而不注重主观思想(即意象)的处理,是不会产生这样的杰作的。还有许多作品如《簪花仕女图》、《历代帝王图》等都遵循了中国绘画之意象美學原理。

四、“意象”造型的线具备意象思维的两特点

从整体美术史观看,中国的绘画美学观是从人物画中发展出米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有传神论所谓:“四体妍媸,本无关丁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前而所举即是一个很好的印证。至齐梁时,人物画家谢赫提出“六法论”,把‘‘气韵生动”放置J:六法首位,骨法用笔”位列第二,而把关丁描绘外形的“应物象形”仅罗列第三的次要位置。而位于首位的“气韵”则是以魏晋玄学为根基的一种主观精神,是指人物形象所表现的神气风姿和个性气质。而后这种理论渐渐地移置到了后起居上的中国山水绘画艺术中,但人物画始终却是遵循着这样的艺术原则、规律、精神的。懂得这些,才可以弄清古典人物画中种种忠情顺性的艺术真实。前面提到,线”是一种媒介,正因这样,那气韵生动的一幅幅妙作,正是作者蒙发了感情感想后而通过“线”去表达出米的,这就是意象的一个特点。唐代吴道子所绘人物效果也跟他的“众皆谨丁象似,我则脱落风俗”的超越客观物象之观念是有关的。这样的观念又受到古代审美观念的制约,是意象思维的又一显著特点。

以上所举例中的线是符合这两个特点的。

五、中西内涵的比较

西洋古典绘画大师中虽然也不乏用线的高手,然而其线条的内涵与中国绘画都是不可等量齐观的。西洋古典绘画的线是轮廓,是而的转折点的凸点和凸而的表现,而以“骨法用笔”作为基本审美标准,以“气韵”为追求目标的中国古典绘画,其线条是绘画盼‘生死刚正之骨”,有着本体的自律美。线条的抑扬顿挫,起讫转合构成画而语境的形式因素,中国画如此,工笔人物画也如此。顾恺之表现纤弱女性时用不断连绵的游丝描,吴道子表现佛教人物时用有力劲键的兰叶描,张萱、周昉表现丰硕美女时用刚柔相济的琴弦描,对象不同,画家的笔法也不同。还有衡量线条本身质量的标准时根据不同物体的质感、空间有相应的表现方法,如锥划沙,屋漏痕、虫蚀木、高峰坠石、万岁枯藤等。至丁勾线时笔与纸接触形成的不经意而自然的线更形象,造成了一种“天趣”美,也即“意象”的造型观,这也是画家长期追求中白然流露出的功力。

确实,勾线这个过程是本土性文化的表现空间,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展露的是勾线画作中的自我心境和毛笔的特性,不仅“状物”,更须“达意”,这是中国画线的特性,更是工笔人物画线的特性,其中的笔情之功和墨趣奥秘需要付出很大精力研究才能体会到,它的“中国式空间精神内涵”也决不是其他民族文化所能代替和比拟的。中国画这一独特线形式的确立,即线描线性语言的表达上升到“骨法用笔”理论精神的体现,其中的美感意境,体现了“意象和骨法”融合产生出的中国式线文化的巨大空间,清代方熏说: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由此可见,线的“意象”造型内涵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地位。

六、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线的意象造型符合“点到为止”的中国哲学思想、造型观念、画法理论

当下我们正处在中西文化交融之中,虽然不可能避免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明确而精辟的“意象”造型观念及优秀传统画论已根深蒂固,甚至在此基础上更加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有了系统的造型学、解剖学及色彩学,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人物画就应该完全尊重科学,而抛弃“线”的“意象”造型观呢?或者认为写意人物画中的“线”是“意象”造型,而工筆人物画中的“线”不是“意象”造型的呢?

我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思维观。假设,我们来画一张工笔肖象画,如果按照西画那样强调明暗光影和笔触,而把所有线条淡化,可想,那样画出来的岂不是一张上了颜色的素描,会不会符合中国特点美学原理的审美标准呢?在现代的工笔人物画家中去欣赏一下何家英的画作,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的。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是步入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必经之路,而掌握“线“的“意象”造型,更是很深的学问。而对模特的体而关系构成,要从中提炼出具有强表现力盼“意象线条”,就要先通过眼睛观察,再进行大脑过滤,最后通过线造型的再加工,去表象而取内真,产生一个艺术家主观性处理形体变化的线结构组织,从而创造出物我两忘之线,这种线不是物象本身的再现,是“物象”在造型的规矩中成方圆,同时在创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即“意象”造型观,这样,所勾画出的线即是“意象”造型的线了。中国画以“意象”的线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并以对线条加工精炼的程度评判艺术家的素养,因线条往往具有宽泛强大的表现力,用它作为媒介在作品中可表现出更好的和谐。这与西方古典绘画艺术那种再现自然表象细节的作品毫无共同之处,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有限的一丘一壑,一人、一花、一鸟中表现着无限,其状态是悠然意远而怡然自得,以气韵生动为理想,独得象外”。中国绘画的造型观就是追求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得意”造型观,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的“似”和“真”,而不追求达到与对象一致的地步,既不用真实的再现描摹,也不用刻意表现其抽象性,形与神自然而然交汇融合在一起,这种造型观念就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点到为止”观,也恰与齐白石那句经典话语相吻合。可见上而简述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是符合这一特有的造型观念和画法理论的,创作过程也即线的运用过程。所以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是“意象”造型的线。

七、结语

石涛说:“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说明线条是绘画的开始,是最基本的作画手段,这句话也是根基于中国本民族的基本哲学思想而提出的。掌握“意象,造线的规律,就能表现大千世界的丰富变化和节奏韵律,这就奠定了以“线”造型的中国意象审美观念,而“意象”造型的“线”更是工笔人物画中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王赞.从写生走向创作[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2]周晋.写照传神:晋唐肖像画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3]道济.石涛话语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4]土世襄.中国画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张彦远,承载.历代名画记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亮(1983-).男,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教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

猜你喜欢
意象内涵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