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生“新劳动教育”的田野行动

2020-08-10 09:24是宝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乡村实践性

是宝华

[摘要]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重要的一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农村小学,我校坚持劳动教育和重视劳动教育,并且在尊重教育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努力创新,形成“立新”的劳动文化。

[关键词]新劳动教育 乡村 实践性

我校“新劳动教育”品格工程既是提高学生劳动意识的系统,同时又是学生自我品格完善的途径。劳动自治、劳动逸美、劳动焕新共同支撑起了“新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内容和途径。三个支点的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便会在学生、教师、校园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一种植根于立新的人文气质,引领人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这便形成了“立新”的劳动文化。

一、启蒙桥:家校社归一的学会生存计划

通过新劳动“启蒙桥”,开展桥之引、桥之墩、桥之梁、桥之翼等维度促进学生新劳动教育的自理课、自治课、生存课。我校创新构建了“1+1+1+N”的劳动教育模式,形成了劳动教育探索新格局。

1,小主人班级劳动岗位经历

从班级生活的需求出发,从每个学生的特质出发,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班级岗位,我们在岗位设置的时候,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开展班会课,由学生自己提出、策划各种类型的岗位,自主地设计岗位的职责(表1)。让岗位的产生与设置过程,成为一个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班级岗位设置的原则是按需设岗。通过意见征集,我们发现不同年段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尽相同,如一年级学生订牛奶,所以他们希望能当个小小分奶员,把香甜的牛奶送到小伙伴手中。高年级学生更关注自我实现,如小记者和金话筒,他们希望发挥自身特长,为班级建设和活动组织献出力量,同时也争取到更多自我展示和提升的机会。

通过一次次用心的尝试和感受,学生们明白了:平时看似不起眼的工作,竟也有大学问,需要自己认真去思考、去实践、去提升。

2,小帮手家务劳动清单行动

通过家庭的自治课与生活中的生存课,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主要功能,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习惯做,集体的事情共同做”,目标是实现“劳动自理”和“劳动自治”,培养学生独立、责任、自信、自强等品质。

(1)设计“家务劳动清单”

“家务劳动清单”中,不仅要有家务劳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还要有针对家长的各种建议。其中,要罗列平时可做的家务劳动清单和假期可做的家务劳动清单。实行每天、每周家务劳动打卡,在做的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要求他们做得如何完美,让他们体验做的过程,有自己的收获才是最重要的。

(2)形成即时评价图

为了鼓励孩子主动做家务,家长实行“奖励制度”,比如,洗一次碗,积累一个奖章;拖一次地,积累两个奖章。根据不同的奖章数可以兑换“看一次电影,一次旅游”等奖励。我们还进行家校合作,实行每周、每月家务劳动打卡,完善奖励制度。

要让孩子喜欢上做家务,家长需要引导,家务活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所有家庭成员的责任。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才更愿意付出,越来越具备责任感。同时,对于家务的选择,可以让孩子参与清单的制定,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会更强,而且能够感觉到被尊重。同时,恰到好处的鼓励和帮助能够让孩子积极性更高。做家务并不是学习的天敌,反而会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二、劳作园:身心灵合一的发现生命计划

劳动教育具有具身性、创造性、实践性,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为此,我校创设了农学院和责任田两大实践基地,让学生亲临劳动基地,在农学院里学习农学知识,在责任田里“做中学”“学中做”。

1,“真”少年魔法农学院实践行动

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认知、能力与兴趣的不同,设立不同类型的学院。低年級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设在“砂梨园”,是木系学院;中年级学生的实践基地设在“水芹田”,是水系学院;高年级的实践基地是校内的“丰茂园”,是土系学院。赋予学院以“木、水、土”的不同属性,增添了其魔幻色彩,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学院设立之后,组织学生设计符合自身学院特色的logo,作为过程性评价中的激励符号,以此取代传统的优良等第制度。

品格工程注重对学生劳动品质、劳动韧性、劳动精神方面的追求引领,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衡量。因此,“真”少年魔法农学院从学生的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记录与评价,奖励相应属性的魔法logo,还能去魔法庄园换取自己喜欢的奖品,这些奖品仍与劳动密切相关,旨在激发学生“常态化”地开展体验性劳动与创造性劳动。

2,小农夫一班一亩乡村责任田行动

通过一班一亩乡村责任田行动,让学生参与学校劳动基地中的农作物种植与管理,本着“让学生融入自然”的原则,我们在操场北面开辟了一块种植基地,学生命名为“丰茂园”,既表达了他们参与劳动时的感受,又表达了对农场生活的期待。学生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验、感悟、学习,不断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

(1)农作物农具认知行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种植出农作物,呈现丰收场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农作物及农具。通过开设“农作物认知小课堂”“农具实践小课堂”,让学生了解锄头、镰刀、铁耙等常见农具的使用方法,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既能了解理论知识,也能增加实践经验。

(2)种植农作物体验行动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让学生和大自然进行对话,看着农作物的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感受它们生命的存在与生机。学生在“丰茂园”里劳作,从播种到浇水,施肥到除草,再到收获,一系列的农事劳动,让学生学到了许多有关农作物的科学知识,认识了各种农具的用途,并学会了正确的使用方法,掌握了简单的田间劳动技术。同时,在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明白“在劳动中创造”的道理。

(3)义卖农作物暖心行动

丰茂园内种植的蔬菜和瓜果,除了参与活动的学生消费一部分外,其余卖给学校食堂,所得资金汇集在种植园的自筹资金里,也可用于奖励班内的优秀学生或资助贫困学生,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灵。通过义卖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渗透了情意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等,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品质。

虽然这一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实施之路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我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活动是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新劳动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种子,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开启了一扇大门,让学生从“知识课堂”走进“实践课堂”,从“校内课堂”走向“校外课堂”。

猜你喜欢
乡村实践性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原因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形成途径探析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