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赋分方案实现高考评价科学与录取公平

2020-08-10 09:21黄海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1期
关键词:新高考

[摘 要] 新高考对选考(或再选)学科采用等级赋分,将选考(或再选)学科的等级分与其他学科的原始分求和后作为高考升学的录取依据。新高考与传统高考的计分方案不同,对同一考生群体的评价结果与综合排序不具一致性,相差大。针对新高考赋分弊端与计分缺陷,提出通过实施学科排序成绩的计分改革来实现高考评价科学与录取公平。

[关键词] 新高考;计分方案;评价科学;录取公平

[作者简介] 黄海龙(1973—),男,重庆渝中人,理学学士,重庆市第29中学校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育与物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007-04    [收稿日期] 2020-01-16

一、提出问题:新高考与传统高考的计分方案不同,评价与录取结果是否相同

(一)“3+选3”等级赋分法的弊端分析

上海和浙江高考试点方案中,语数外的原始分加上三门选考的等级分作为高考录取依据。考生通过学科合格考后,其选考科目的高考成绩是按等级赋分:起赋分40分,上海选考学科满分70分,浙江选考学科满分100分。等级赋分的相邻级差为3分,必然导致部分考生学科传统考分因1分之差位于相邻两级,按试点方案等级赋分,其学科成绩分差变成了3分。传统总分相同的部分考生,按选考学科等级分加语数外传统考分后,总成绩则有6分之差。以参加相同考试的6位考生为例,研究新高考与传统高考的计分差异,探讨高考计分科学与录取公平问题。

由表1和表2数据比对可见,A、B两位考生传统总分相同,而在浙江试点方案中总分差为6分;C、D两位考生传统总分差24分,而在浙江试点方案中总分差为9分;考生F的传统总分比E高27分,而在上海试点方案中F的总分却比E低11分。“3+3”高考方案的计分结果与传统高考的计分结果不具一致性,对部分考生的测评与录取结果是有较大差异的。

(二)“3+1+2”等级赋分法的弊端分析

辽宁、广东等8省市的新高考采用“3+1+2”方案,语数外和首选科目的四门原始分与两门再选学科的等级分求和作为高考录取依据。再选科目(化生政地)用等级赋分采用等比例取整赋分方式,转换公式为

“3+1+2”高考赋分方案相比浙沪等地的“3+3”方案的等级分差要小,该方案计分结果与传统高考的计分结果是否有一致性,对考生的评价与录取是否公正和科学呢?以参加相同考试的6位考生为例,对两门再选科目按8省市高考计分方案赋分后对比分析。

由表4和表5数据比对可见,在“3+1+2”高考方案中考生的新高考总分与传统原始总分的排序也不具一致性,相差大。学生A的传统考分比学生B高出11分,两位考生报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按原始总分录取学生A录取优先;按8省市的新高考方案赋分后学生A的总分却比学生B低3分,学生B录取优先。学生A的生物和化学比学生B要好,更适合学医,若该临床医学专业的调档线是542分,学生A在新高考中想报考该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只有选择高三复读,过去一考定终身,现在一赋定终身!

二、成因分析:新高考与传统高考计分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何在

由表3可见,原始分不同,学科的赋分成绩相同,是导致学生C和D高考总分相同的原因,学生C相对学生D获计分方案2分“收益”。新高考将再选学科的等级赋分与其他学科的原始分求和后作为高考录取依据,相较传统高考无异于将两门再选学科的原始分加上(或减去)一定分数后与其他学科的原始分求和作为高考录取依据,不同的是有的考生加分多(学生B两科共加20分),有的考生加分少(学生A两科共加6分)。再选原始分高的考生加分少(少的加分为零),原始分低的考生加分多(多的加分有二十几分),新高考与传统高考的总分及排序相差大,不具一致性的原因就在于此。

新高考的计分方案让某些考生吃了制度“亏”,也让一些考生获了制度“益”!两种新高考方案的计分方式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对部分考生的评价是显失公平的。考生不分分计较,但作为高考评价制度不能有失公允。新高考将选考(再选)学科的等级赋分与其他学科的原始分简单求和作为高考录取依据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要研究新高考计分方案缺陷,不妨将表4的语数外成绩转换成百分制计分,按8省市的赋分方案对6门学科赋分后做对比分析。

表6和表7对比可见,将全部学科均按8省市高考赋分方案计分,学生的总成绩排序基本没有变化;学生间分差较大的依然分差较大,学生间分差较小的出现分差变小甚至为零。导致学生E和F总分差由6分减为零的根源在于新高考赋分(取整)缺陷,该赋分缺陷必然导致部分原始分差小的考生在赋分前后总成绩排序发生小幅变化。在每年考生达五六十万甚至近百万的高考大省,总分1分之差也会决定考生的命运与未来(如升学与否、专本学历、专业冷热、就业难易等),赋分缺陷使学科成绩的区分度变小,让部分考生的总分与排序小幅上升也是有违招考公平的。

选考(或再选)学科的等级赋分类似于美元存款,必考(或首选)学科的原始分类似于人民币存款,将二人在银行的美元存款数目与人民币存款数目求和来比较他们银行存款购买力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新高考将选考(或再选)学科的等级赋分与必考(或首选)学科原始分简单求和后录取必然导致高考总分的排序功能變异与评价失真。因此,要避免考生总分排序大幅变化须用相同标准对6科赋分,以6科赋分的总分作为高校录取依据较为公平和科学。

三、解决方案:用“学科排序成绩”替代新高考的等级赋分(或原始考分)

学科原始分高低反映考生对试题内容的做答情况,同时对各考生的测试结果有自然排序作用。如语文原始分120分,考生答对该套试题80%的内容,虽不能确定原始分高(低)于120分的考生有百分之几,但其排序在考121分的考生之后。再选学科赋85分可确定其原始分排序在约15%的考生之后,但不能确定赋95分的学科原始分排序在百分之几的考生之后。再选学科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不同,获原始满分的考生百分比不同,相同等级赋分的含“金"量也就不同。同赋95分,试题难度大的学科其原始分排序在0.6%的考生之后,而试题难度小的学科其原始分排序在4%的考生之后,不同学科等级赋分的可比性较差。

针对原始分和现等级赋分的弊端,本文提出将所有学科的赋分成绩均按“学科排序成绩”法加以实施。传统高考的学科考分高低反映了在当次学科考试时考生学科水平在考生中的排序位置,高考原始总分高低则反映了当年高考时考生各科总体水平在考生中的排序位置。传统高考以当年各科总分结合专业对单科成绩要求作为高校录取依据,是以总分在考生中的总体排序位置结合专业对单科的排序要求作为高校录取依据。新高考的学科赋分应继承传统高考依据总排序从高到低的录取原则,学科赋分应能排除学科类别、试题难度等因素影响,按学科考分的高低排序以相同规则赋分,实现高考成绩的评价科学和录取公平。“3+3”和“3+1+2”的等级赋分与原始分非一一映射关系,存在不同原始分赋分相同的现象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学生各学科的实际赋分成绩应尊重相同考分赋分相同,不同考分赋分不同的公平性原则,做到客观、准确反映考生学科考分在考生中的排序位置和学科实力。因此“学科排序成绩”以下述方式赋分,能较好继承传统高考按总分排序依次录取的公平原则。

学科某考分的排序成绩

其中,b为学科起赋分(学考合格:语数起赋分b=50分,满分各150分;外语起赋分b=20分,满分120分;其他学科起赋分b=10分,满分各110分;学考不合格:该科起赋分b=0分),本次学科参考人数为除去缺考和零分考生后的有效人数。学科排序成绩可保留一位小数计分,也可取整计分,建议保留一位小数计分,以免在高分段(或低分段)不同考分的考生其排序成绩取整计分相同,小于0.1分的按四舍五入后计分。按上述方案计分,高考6科的满分仍为750分,现以表8的两位考生为例,分析排序计分法的优势。

由表8可见,学生甲的物理在各科中实力最强,仅排在全省(市)1.5%的考生之后,学生乙的语文和物理学科水平相同,都在全省(市)排名第一。如此排序赋分较新高考的等级赋分对学科评价就细致、真实和公平一些,能确保同一次考试中,不同考分的考生其学科排序成绩不同,既确保高考成绩的赋分公平、增加考试区分度,又让不同科目分数具有可比性,有利于高校根据学科排序成绩招生和人才培养,还有利于考生根据学科排序成绩确定发展方向。

同一套学科试题对不同省市考生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不一样的,在同一省市现在用与几年后用其难度与区分度也是有变化的。新高考的外语以两次考试最高卷面得分计入高考总成绩参录,做到历次命题难度和区分度相同是相当困难的,对考生外语实力、学习能力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值得商榷的,实践结果是未获满分的考生都得考两次外语,不但增加了考生的经济、心理、时间等考试负担,还将外语的学科地位置于语数之上。比如某考生外语学考合格后,第一次外语考试考了122分,省平均分是124分,有53%的学生考得比他好,外语排序成绩是67分;第二次外语考试考了121分,省平均分112分,有26%的学生考得比他好,外语排序成绩是94分。虽然该生第二次卷面考分比第一次低,但是传统考分排名靠前,比第一次考得好,外语水平提升幅度大,其排序成绩也大幅提高27分。按新高考外语计分办法,该生只能以两次考得较差的一次卷面得分122分参录。第一次试题难度小,大多数考生的考分比第二次高,都以第一次卷面得分参录,难度较大的一次外语考试对大多数考生除了备考成本增加和时间浪费,就失去意义!仅有在难度大的考试中卷面得分更高的考生才会以该次传统考分参录。难度较小、区分度不高的试题不利于将学科基础好和学习能力强的考生选择出来;在难度相同、区分度不同的两次学科考试中,相同卷面得分对考生的学科实力和学习能力的评价也是有差异的。浙江2018年11月英语高考试题较同期考试难度大,在没综合考虑考生答题先后、时间分配等因素对成绩影响下,仅采用加权赋分方式人为的让两次考试难度相当,其赋分的公平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是有争议的,引起广大考生、家长及民众的强烈反响,对高考的严肃性、公平性、权威性以及新高考改革的影响都是负面和消极的。浙江对省考试院和教育厅的相关责任人处理后,既没有向社会公示两次外语考试难度信息,也没公布两次难度不同的外语成绩在录取中的解决方案。搁置与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传统考分受试题难度、区分度、阅卷尺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以学科最好排序成绩参录才能确保录取公平、实现设两次外语考试的改革目标。

排序成绩的考生分布与其原始分的考生分布相同,与学科原始分排序情况一致,不但能判断考生学科能力在群体中的具体位置,还能较好的排除学科类别、试题难度、阅卷尺度等因素的影响,便于比较考生各学科实力。根据排序成绩不但能比较历次学科考试中考生的学科水平,还可全国通用,实现持异地高考成绩的考生回户籍地参录。

四、结语

在传统高考总分要加5分都很难,而新高考总分等于传统总分与三(或两)门学科的加分之和,对选考(或再选)学科的加分很普遍。新高考计分方案对选考原始分低的考生加分多而对必考原始分低的考生无加分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用排序成绩统一各科的计分标准不但能解决各科原始分的可比性问题,还能解决新高考计分的公平与科学性问题。排序成绩的起赋分高低突出学科地位与基础性差异,依据学考是否合格来赋体现考生学科基础与平时状况,有利于促使各省(市)教育部门严肃学考的考风考纪;排序分反映考生在群体中的学科实力与位置,方便高校选才。排序成绩从各科分值构成上落實高考改革的“两依据”,相较“3+3”和“3+1+2”两方案仅从总分组成上体现“两依据”要好。

新高考既要实现选考不同考生成绩有很好的可比性,也要保障选考相同考生成绩的评价公平。高考赋分与计分方案应尊重阅卷场评分结果,要能合理、科学的评价与比较全体考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水平,才能确保高考评价科学与录取公平。高考的评价科学与录取公平是高考改革应坚守的价值与原则,也是改革成功的基石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考改革应坚守的价值与原则[J].人民教育,2017(13-14):94-96.

[2]李宝庆,魏小梅.高考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7(8):1-9.

[3]董秀华,王薇,王洁.新高考改革的理想目标与现实挑战[J].复旦教育论坛,2017(3):5-10.

猜你喜欢
新高考
因导引生 以生为本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浅析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