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公共服务业发展探讨

2020-08-10 09:23冯蕊史秦川杨伦庆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

冯蕊 史秦川 杨伦庆

[提要] 本文参考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规划,在充分了解海洋公共服务相关理论,学习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实际、新趋势,提出符合广东省海洋公共服务实际的概念界定和分类,分析广东省海洋公共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广东省海洋公共服务业高質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海洋公共服务;海洋产业;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资金项目:“广东落实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粤自然资合[2020]054号)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10日

改革开放后,海洋公共服务最早以海洋服务的形式提出。2003年,海洋公益服务代替海洋服务成为政府海洋管理的新理念。近年来,海洋公共服务逐步替代海洋公益服务,成为海洋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018年6月,广东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把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业作为重要抓手,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以海洋相关产业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海洋公共服务业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主要力量。

一、海洋公共服务业概念与分类界定

(一)海洋公共服务业的概念。目前,我国对海洋公共服务及海洋公共服务业的界定没有统一标准。海洋公共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逐步形成了包括海洋监测与预报、海洋资源调查、海洋信息服务等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根据公共产品、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等相关理论及文献分析,立足于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服务产品基本特性,一般认为海洋公共服务业是提供海洋公共服务产品的服务行业。

本文基于海洋公共服务的内涵特征,结合广东发展实际,考虑到海洋金融等海洋现代服务,对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如下:海洋公共服务业是为满足海洋开发、生产、流通和生活需要,以政府行政机关及各类涉海企事业单位等为主体,围绕海洋而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生产或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产品的服务产业。

(二)海洋公共服务业分类。根据海洋经济发展及供给与需求现状,基于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业的概念,参考现代服务业的分类方法,可大体将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业分成三大类:即基础性服务类、生产性服务类和消费性服务类,具体分类如图1所示。

基础性服务类海洋公共服务以政府为供给主体,投入公共资源,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海洋经济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所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海洋环境观测监测、海洋预报、海洋信息、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政策和决策指导等公共服务。

生产性服务类海洋公共服务以政府为资源筹资者,调动私营部门、非盈利部门为供给主体,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为主要投入,提供专业化、知识化等信息、中介服务,如涉海金融、海洋咨询、仲裁、海事法律等公共服务。

消费性服务类海洋公共服务以居民消费者为需求主体,其主要目的是扩大短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形式为“科、教、文、卫”,即海洋教育、海洋文化建设等公共服务。(图1)

二、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业发展现状

广东海洋经济快速增长,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公共服务业等海洋六大产业领域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基础性服务类、生产性服务类和消费性服务类海洋公共服务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基础性服务类海洋公共服务概况

1、海洋调查监测系统不断完善。近年来,广东在海洋观测、监测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已搭建空中无人机、海洋卫星遥感、海面船舶调查、海洋水标,建成海洋观测站点27个,初步设立自主海上浮标观测网,推进建设岸基、海基、空基、天基“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立体观测网。建立了海啸预警报接收平台,其为全国首个省级海啸监测预警全链条系统。中海达研发的水下多源融合导航定位系统为海洋资源环境调查等提供技术保障。深圳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将结合北斗一代、二代定位的通讯模式应用在海洋浮标上,实现了海洋观监测数据实时安全传输。

2、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围绕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海洋环境保障服务目标,广东积极构建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开展2019年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工作,在全省进行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与评估、承灾体调查、风暴潮灾情调查与评估等工作,在深圳、惠州、湛江等地开展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海洋灾害风险排查等综合减灾试点工作。2019年发布《广东省渔港建设管理操作指南》,加强全省渔港建设的组织、指导和实施,统一规范渔港。

3、海洋大数据信息服务不断推进。海洋大数据已成为信息服务发展趋势。搭建了空中无人机和海洋卫星遥感、海面船舶调查、海洋潜标、海底原位监测大数据云平台。基于海洋大数据的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广东各大型港口应用。海洋卫星遥感广东数据应用中心积极开展广东省海洋卫星遥感数据平台建设。广东省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营,为全省海上风电项目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撑。此外,还实现了港口运维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应用、海洋牧场自动化监测等。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海洋大数据系统,能够为政府部门及时获取每日海况及监测数据分析。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海洋信息系统服务,利用高时效、高分辨卫星对灾害天气进行监测。

(二)生产性服务类海洋公共服务概况

1、海洋金融支持有序推进。海洋金融支持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2018年起连续3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创新发展。深圳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最多5亿元资金,对海洋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等各个阶段的项目进行扶持。另外,深圳市正在推动成立500亿元规模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用金融手段促进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广东积极推进海洋领域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保险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投放资金贷款有力支持了疏港公路、铁路、渔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综合旅游等涉海项目建设。涉海信贷服务效率不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调整优化信贷流程,实施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涉海授信审批效率。

2、海洋战略研究平台逐步建立。广东海洋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呈集聚增长态势。拥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广东省海洋规划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涉海高校。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等科研单位,打造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热带大气海洋系统科学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等重大研究平台,为广东省发展海洋公共服务提供一定的基础设施与平台空间。

3、海洋海事法律服务能力提升。近年来,广州海事法院持续推进海事审判精品战略,审判质效向好,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广州海事法院依托信息化平台,整体推进海事审判战略。2019年上诉案件287件,同比减少26件。在创新工作方式上,全面推行网络拍卖,船舶网拍覆盖率达到100%。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721件,占一审案件的28.41%。在妥善审理涉港航相关案件上,共依法审理涉港口建设等海事纠纷案件54件,涉案标的额1.4亿元。

(三)消费性服务类海洋公共服务概况

1、海洋科研人才培养步伐加快。海洋科研人才是推进海洋发展的中坚力量。广东启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形成产学研紧密結合的海洋创新体系。广州打造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三城一区”各具特色的创新核,海洋科技服务人员超5万人;中央支持深圳建设海洋大学,深圳在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高校布局建设海洋学院;惠州引进国际领先“清水湾生物材料研发团队”等。

2、海洋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广东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积极弘扬沿海特色文化。一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水平,积极推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等公共文化服务圈示范区。二是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南海海洋文化资源,开展广东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题调研,摸清广东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底数,掌握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三是围绕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品牌,推动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把“南海Ι号”打造成为“海上敦煌”。广东组织开展2019年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申报和评审工作,安排990万元专项资金对25个已获创建资格的园区及集聚类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等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三、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广东海洋公共服务科技水平不高。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业的产业装备能力较低,海洋科研和服务项目开发资金不足,科技支撑能力较弱。一是核心科技制约问题较为突出,海洋观测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灾害预报还处于起步阶段;海洋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智慧海洋建设进度较慢;尚未建立开放的众创平台,跨部门、跨产业融合应用效益尚未充分发挥。二是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现有海洋人才体系无法为海洋高端公共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业发展区域布局不协调。海洋公共服务业创新发展离不开产业优化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目前,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产业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显示,全省海洋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于珠三角地区,表明广东海洋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珠三角地区和东西两翼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三)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缓慢,未形成规模。广东传统海洋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作为新兴产业的公共安全保障类、经济服务类、社会服务等海洋公共服务产业产值较低,发展缓慢,且未形成规模,许多领域仍处于空白,缺乏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带动。广东省的优势涉海产业和高新技术尚未与海洋领域较好地融合,未能对海洋公共服务业形成有效召集效应,导致海洋公共服务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形成方面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

(四)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现阶段,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大多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容易陷入低效状态。当前,广东海洋公共服务领域的高质量特色品牌数量不多,海洋公共产品产出低效,未能在环南海经济圈等国际海洋领域体现品牌价值。此外,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主体虽逐步走向多元化,但仍然需要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才能完成相关计划目标,这也使得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产业的整体市场化程度比较低。

(五)广东海洋公共服务国际合作交流存在不足。目前,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在利用国际海洋市场和资源方面存在不足,海洋公共服务业“走出去”面临国际化产业链参与度不高和交流平台不足等约束,对国际海洋高端服务依赖程度高,国际化专业人才匮乏。在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和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支持力度有待加大。同时,广东缺乏成熟的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海洋城市,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缺乏制度规则和标准的话语权。

四、广东海洋公共服务业发展建议

(一)完善海洋法规制度及标准体系建设。应制定并完善广东海洋公共服务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分领域研究制定具体政策。逐步开放海洋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准入标准,逐步放开技术和能力以外的限制标准,促进海洋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在新环境下,广东海事仲裁需要从放宽仲裁协议的认定标准、探索发展临时仲裁制度、完善法院对海事仲裁裁决的监督制度等方面提高。同时,为海洋人才、涉海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产品,促进海洋人才成长和发展。

(二)大力提升海洋公共服务的科技水平。广东海洋公共服务应实施海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计划,建设海洋云计算硬件基础设施平台,满足海洋科学应用需求。应面向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揽海洋高端人才,利用广东海洋业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优势,建立高层次海洋骨干人才培训中心。同时,应推进智慧海洋发展,建设海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海洋信息资源,提升信息公共服务水平,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试验环境,获取长期连续、要素完备的数据资料。

(三)加大海洋公共服务的财政金融投入力度。首先,应通过财政资金分配调节对非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投放,鼓励和支持海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其次,应推进海洋公共服务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建设,鼓励涉海机构和企业争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再次,支持设立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等基金,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最后,要与证交所联合,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型、成长型涉海新兴产业的中小企業参与投融资路演,推动海洋领域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四)深化与高校、涉海企业等非政府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交流合作,一是联合广东各高校和涉海企业,建设海洋综合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海洋六大产业相关机构在平台基础上设立分支机构,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二是加强同涉海企业,尤其是海洋六大产业企业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其发展需求,积极为其提供金融、法律等海洋公共服务支持。组织涉海企业与政府相关单位进行需求对接,提高项目实施效率。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的吸聚效应,吸收社会资本投入,大力培育海洋小微企业。

(五)积极推进海洋公共服务开放合作。打造海洋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心,构建环南海经济圈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并支持龙头企业服务于环南海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经略南海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依托粤港澳政府间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在海洋数据共享、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调查、珠三角和海洋大气综合探测等方面深入推进粤港澳海洋科技创新合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认定和业务准入制度,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促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重点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建立科技成果管理与信息发布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思浩.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下的政府海洋管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陈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公益服务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3]吴高峰,叶芳.海洋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

[4]林燕鸿.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湾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8.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
河南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