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林黛玉

2020-08-10 09:07张珂轩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颜悲情曹雪芹

张珂轩

一部《红楼梦》,情幽辞美,吟唱出我国古典小说巅峰之风骚,娓娓而来道不尽那家族荣辱兴衰的人情世态。曹雪芹为后人呈现了一场荒唐可悲的梦境,也让后人在这场梦境中领悟不同的人生真谛、体味人物的愁眉泪眼!

历史的长河滚滚前去,吞噬了太多的东西,也沉淀了许多的东西。它滤去了糟粕,浓缩了精华,留给子孙不朽的珍品,曹雪芹笔下的女性人物便是如此。《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它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在于它充分寫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外形是美的,而且内心更是美的。

就拿林黛玉来说,曹雪芹将其塑造成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命运多舛的让人怜爱的少女。凄凉的身世造成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孤高自许的独特个性。她出身在一个走向衰弱的封建家庭,但由于母亲去世过早她没受到礼教、妇德等方面的熏陶和训练。她接受了封建文化的教育却因身体羸弱,功课上得不到严格的要求。正因如此,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等社会知识对她的影响便显然非常有限了,这使得她能一直保持纯真的个性。但同时也因为这样的个性,使她在寄居的声势显赫又充满着倾轧争夺、势利的荣国府中“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林黛玉不得不时刻小心,她观察自己的行为是否和别人合拍,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做法。她用面子将自己遮掩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这是黛玉“自尊、自爱”的表现。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寄人篱下的生活是那样的无奈和凄凉,更让我们感到黛玉的可怜、可敬。

书中多次写了女孩子们结社吟诗,或是自吟自咏。于是,我们听到了黛玉的悲吟,知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日子。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我们还听到她对着菊花低吟道:“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写尽了她对世界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更是面对困境的无助呐喊。“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是黛玉对处于悲惨境地的自己“红颜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预言。我们在林黛玉的诗中可以看到她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格。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武器,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流传至今也没有任何人敢企及!于是,她便被当成了悲的化身。

虽然她只活了17个年头,但给了我们后人无尽的猜测和遐想。在我们心中,她永远是一个谜,遗憾的生命使她更完美。多年后,我们不会忘记那个多愁善感、缠绵含蓄、“行止见识”高出流俗的美人林黛玉。她是那样的哀婉,那样的悲情,那样的凄绝,而谁能理解她满怀的凄婉和旷世的悲情?

(指导教师:刘明艳)

★【微型写作】《红楼梦》成功塑造的“金陵十二钗”经典艺术群像,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道靓丽的风景,有着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她们身上所体现的女性美令无数读者魂牵梦萦,她们跌宕起伏的悲剧命运令人惋惜同情。十二个绝色美女代表了十二种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请写一写。

猜你喜欢
红颜悲情曹雪芹
钗头凤·痛悼爱妻
红颜
近中秋
曹雪芹邀棋
每个男人该有至少一位红颜知己
曹雪芹送彩礼
曹雪芹捉鬼
音乐剧《曹雪芹》开排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
陈水扁“悲情奔丧”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