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摆脱暑湿扰人

2020-08-11 07:39王珊
37°女人 2020年8期
关键词:长夏扁鹊立秋

王珊

三伏天,很多人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疲惫,每天上班蔫头耷脑的,一点儿精神也没有,还伴有恶心、头痛等不适。中医认为,此时进入长夏。而这些不适,都是长夏惹的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该如何避免呢?

吃对食物养脾祛湿

中医认为,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5个季节。夏末秋初,称为“长夏”,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4个节气,以湿热为气候特征。

五季对应五脏,长夏对应的正是脾脏。《黄帝内经》记载:“湿气通于脾。”脾脏最怕湿邪,湿邪容易损伤脾阳、脾气,引起脾虚湿盛。

长夏时节,正是养脾的重要时期。而养脾的关键,则在于健脾和祛湿两个方面。

在漫漫长夏里,想用食疗的方法来养脾祛湿应该注意哪些呢?下面就来说一说。

长夏吃豆,益處多多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多吃豆,有健脾利湿的作用。扁鹊三豆饮,是中医名方,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神医扁鹊,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其中,黑豆,养脾益肾,滋养健血;绿豆劫暑润燥,清火清痰;黄豆,益气润肌,宽中下气,健脾补津。

长夏“吃土”,养脾健身

这里说的“吃土”,是指那些深埋土中的食物。五行之中脾属土,多吃一些深埋土中的食物,如胡萝卜、花生、土豆、藕、怀山药等,可以养脾。

还有两个对胃肠有好处的食疗小方子推荐给大家。第一个,取生蒜泥10克,醋少许,饭前拌食,有醒脾健胃之功,可预防肠道疾病。第二个,取山楂20克,生姜丝5克,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

长夏喝汤,健脾除湿

长夏天气,多阴雨绵绵,空气潮湿,湿气通于脾,易出现脾虚。此时,脾气不足者,可以趁势补脾,可用白术、山药、薏仁、莲子、芡实熬汤,开胃,健脾,燥湿。

醒脾化湿试试这4招

长夏多湿浊,养生方面还要注意醒脾化湿。《中医大辞典》中解释:“醒脾就是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胃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一些气味芳香的中药材可以让脾胃摆脱湿热的困扰,从而帮人增进食欲、振奋精神。

日常可用这几招来醒脾:

1.用薄荷、藿香、佩兰泡水,日常饮用健脾;或自制香包,佩带在身上,用香气醒脾,效果不错。

2.多喝芳香之饮,譬如绿豆汤、荷叶粥、绿茶、竹叶汤、西瓜汁、生姜汤等,也能起到醒脾功效。

3.保证睡眠充足,不熬夜,养成午睡习惯。

4.在太阳穴上搽涂清凉油。

食欲不振按按这几处

在长夏时节,许多人食欲不振,腹胀入堵,可以用按摩手法来调理。具体操作如下:

揉腹

仰卧于床上,以脐为中心,用手掌旋转按摩腹部20次,经常大便不成型者用逆时针,便秘者用顺时针。

常按足三里

足三里在膝关节以下3寸,是中医界公认的集治病、养生、保健于一体的第一大穴位。每天按摩10分钟,相当于每天喝了一大碗鸡汤,补身体,健脾胃,增进食欲,提高免疫力。

纱袋温脾

如果由于贪食生冷,导致寒积脾胃,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食盐100克,置于脐上3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效。

长夏过后也别贪凉

长夏之后是立秋。一到立秋,气温回落,早晚温差较大,傍晚时分,让人提前感觉到了丝丝凉意。然而,无论是气候特征,还是人们的感受,这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秋天,只是初秋而已。

初秋时节,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白天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季节变换带来的身体反应,不要贪凉,不能总是开电扇,吹空调。如果周围环境温度太低,孩子和中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这个季节,喜欢吃生冷瓜果的人也要注意,不能再像盛夏的时候,动不动就用冷饮、雪糕、冰镇西瓜来给自己降温。

猜你喜欢
长夏扁鹊立秋
神医扁鹊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关于立秋你知道吗
长夏护脾胃
《立秋》
长夏宜养脾
长夏需防暑湿侵
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谢
从“扁鹊兄弟治病”看双安全防控工作
立秋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