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视域下校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08-11 14:22邹方杨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邹方杨

摘  要:针对传统校园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针对性较差的问题,在人文教育视角下,开展校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快乐体育”作为校园体育教学的主线教学目标。从学生、家长、教师3个方面,转换传统的教育理念及学习观念。提升体育教学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占比程度,设计科学的体育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为体育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人文教育视域  校园体育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a)-0001-03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Campu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ZOU Fangyang

(Institute of General Education, Sichuan 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Arts, Mianyang, Sichuan Province, 62100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poor teaching pertinence in the traditional campu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campu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is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students, "happy sports" is the main goal of campus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transform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learning concepts. Promote the propor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design a scientific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phys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provide a broader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Vision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School sports;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人文教育是指在傳统教育视角的基础上将专业课程与社会文化基础建设相结合,不再将体育教育停留在理论通识的教学方面,而是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主线方向。随着校园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突显出来[1]。因此,开展基于人文教育视角下校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升高校内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下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机制4个方面,开展基于人文教育视域下校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1  以“快乐体育”为教学目标

采用设立“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方式,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正确的指导。首先,采用设置入学体能检测的方式,掌握不同层面学生的身体情况,根据学生身体的不同抗压情况,对不同学生设立多种形式的教学目标[2]。避免出现体育活动训练强度过高的情况,让学生不仅能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感受到人文精神带来的快乐,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自身的身体素质情况。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教育的主线方向,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释放自身的情绪,减轻生活中面临的多种压力。最后,由于团队协作精神同样作为人文视域下的重点培养方向,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与喜爱程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将具有相同体育爱好的学生划分成相同的体育小组,对每个小组设立相同教学任务,鼓励学生之间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而起到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作用。采用上述设立体育教学目标的方式开展对应的体育专业教学,可实现在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文学习观念的作用。

2  转换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家长的教育观念3个方面,转换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实现基于人文视角下校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的引导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对应的体育活动方面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3]。一方面应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了解多种体育项目在教学中发挥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应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教学的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体育学习不应仅局限于校园,进而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转变学生对于体育的传统理解方式,明确体育学习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的长处,进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最后,家庭作为培养学生的第二课堂,可采用定期开展校园体育知识讲座的形式,引导家长对体育学习保持正确的认知,鼓励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学生参加一系列的社会体育活动,让父母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辅助对象。

3  合理设计体育教学体系

为了在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教師应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有机融合到一起,提升体育教学的实用性。结合高校其他专业课程的上课时间,采用穿插式安排课程的方式,结合人文理论教学,让学生劳逸结合,避免学生出现厌倦学习的心理。在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辅导,明确人文精神与体育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人文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的全方面发展[4]。

体育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到考学评分机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经常处于边缘化的窘态。从人文教育视域角度出发,人的身体素质培养与人文素质一样,伴随人的一生,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良好的体育教育培养环境下,学生一般表现出更为突出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更为强烈。良好的身体素质,强健的体魄,既是“健康中国”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一个人最基础、最美好的愿望,毕其一生都在为之努力。校园时期是学生打好健康基础的重要时期,体育教学的弱化没有起到理想中的作用,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并没有筑牢[5]。

4  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校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既需要体系架构的改进,也需要方式方法的落实。计划只有通过扎实的落实才能变为现实,体育教学同样需要在平时的点滴教学活动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而教学效果评价则是对教学方法的检验与总结,是实现校园体育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乃至成果的全面推进的必备环节[6]。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客观地反映教学实际效果,对肯定成绩和发现短板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行的单一成绩评价方法仅用学生课堂的体育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存在考核点偏少、无法发现深层问题、没有形成系统考核的连贯性等问题,无法真实、全面地评价出学生个体的体育教学成绩,更无法统计出学生群体的体育教学提升幅度。尤其在人文教育愈发被认识到重要性的情况下,更有必要改变这种现状。建立立体的、多视角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必然。

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首先,对于学生的评价将不仅停留在体育技能掌握方面,还会结合教师对学生设立的教学目标、人文精神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次,为了提升体育教学在高校的占比程度,将体育考核结果列为学生期末综合成绩中,根据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设立简单的基础知识测试。最后,联合高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估。在完成学生个体的体育教学成果评价后,从学生群体的层面对阶段体育教学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概念,对省市一级范围内的学校体育教学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以期发现优秀的体育教学方法,实施推广,形成以优带优,协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将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固化成一种系统的分析评价方法。

采用上述多元化评价学生的方式,将体育教学的侧重点偏向于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但有助于学生树立人生观念及价值观念,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向。

5  结语

人文教育重在提升学生的根本素质,体育教学作为切实提升人文素质水平的有效手段,必须走在教学模式改革的排头。本文从“快乐体育”教学目标、转换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合理设计体育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等角度分析,进行基于人文教育视域下校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教学的侧重点更加偏向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意娜,陈华,程磊,等.“互联网+俱乐部制”高校体育三位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9,41(2):48-53.

[2] 钟勇,毛振明,潘建芬.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5)——以“一校一品”和“1+X”为灵魂的新校园足球课程教学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

52(1):19-23.

[3] 吴杰.深化高校体育教育 促进贵州大学城俱乐部制精品课程学分互认——推进民族体育项目在大学城中的运用[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2):41-46,60.

[4] 陆森召,李龙.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技术教学改革新思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9-65.

[5] 罗伟柱.关于学校体育生命教育研究的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4):57-64.

[6] 郁娜.浅谈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7):126-127.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