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稻共作”试验报告

2020-08-12 05:46罗化明张现利周崇旋张世国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田面饵料水位

○罗化明 张现利 袁 成 周崇旋 张世国

十堰市山多地少,闲置冷浸田很多,为充分利用山区资源特点,提高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18-2019度年我们开展了20亩“鳖稻共作”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试验条件

(一)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丹江口市龙山镇龙山嘴村,稻田为连片梯田,面积20亩,共四块稻田,其中1号稻田10亩,2号3.4亩,3号3.3亩,4号3.3亩。鳖为中华鳖,从京山县订购。

(二)试验稻田条件

稻田底质为壤土,试验地点为较开阔的山涧洼地,光照条件较好,水源为山涧泉水,无污染,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环境幽静。

二、试验方法

(一)改造稻田设施

1、开挖鳖沟:2018年3月3日开始沿稻田内侧四周开挖宽2.5-3米,深1米的梯形沟,根据田的大小1号田开挖为“井”字沟,其它3块稻田为“田”字沟,中间“田”“井”小沟宽0.5米左右,深0.6米左右,做到沟沟相通。

2、安装进排水设施:2018年3月11日修建进排水设施,进水管靠近田面,排水管设在沟底,管口用网目2厘米钢丝网制成罩兜套住,防止鳖经排水管逃走。

3、防逃设施:2018年4月6日将各田埂加高0.5米,加宽1.5米,并夯实、加固。在稻田四周设置防逃设施,用规格为高1米、宽1米的镀锌铁皮,沿田埂四周内侧布设,防逃墙每隔1米用钢筋打桩固定,铁皮下部埋入田埂泥土中0.3-0.4米,露出地面高约0.6-0.7米。稻田四周转弯处的防逃墙设为弧形,以防止中华鳖沿夹角攀爬外逃。

4、安装太阳能诱虫灯:每块稻田沿环沟的中间部位安装一台太阳能诱虫灯,用以杀灭稻田害虫和为鳖提供生物鲜活饵料。

(二)水稻品种选择与栽植

1、水稻品种选择选择耐肥、抗病力强、茎秆粗壮、不易倒伏、分蘖能力强,口感好、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良种“两优1128”。

2、水稻栽植 2018年水稻秧苗在6月15日插栽上,插前进行机械犁耙,精细整田,达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无水”。底肥全部为农家肥,插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农家肥850公斤作基肥。为方便鳖在稻田间自由爬行,秧苗种植密度为株距0.25米,行距0.3米。2019年水稻插栽时间为5月25日,稻田采取免耕法,没有施基肥,人工插秧。

(三)鳖种选择与放养

1、鳖种选择从京山购进的良种鳖(该原(良)种场持有省级发放的原(良)种生产许可证)。

2、鳖种放养。中华鳖种放养时间为2018年7月8日,投放平均规格为0.495kg/只的中华鳖2500只。雌雄分开投放,其中1号田投放雌鳖种1300只,2号、3号、4号分别投放雄鳖种400只。鳖种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十分钟左右。投放后观察一周时间,四块稻田鳖活动正常。投放情况见表1。

表1 各稻田投放鳖种情况

(四)饵料选择与投喂

1、螺蛳2018年6月18日按每平方米稻田投放田螺25只,共投放6000kg,单价1.6元/kg。田螺既可净化水质,又为中华鳖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2、饵料鱼2018年4月28日稻田环沟内每亩投放花、白鲢鱼种10kg、草鱼2.5kg、鲫鱼2.5kg。花、白鲢鱼种单价6元/kg、草鱼12元/kg、鲫鱼15元/kg。投放饵料鱼既可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吃掉稻田的杂草和有机碎屑等,病鱼又可作为中华鳖的饵料。

3、诱虫灯诱虫2018年6月20日在每块田环沟的中间部位装一盏诱虫灯,晚上开灯诱扑昆虫为中华鳖提供生物饵料,每盏诱虫灯单价200元。

4、动物下脚料中华鳖主要摄食投入环沟的饵料鱼、田螺及灯光诱捕的害虫,2018年7月15日开始,每日补充投放新鲜猪心肺、新鲜野杂鱼,投放时间在上午9时和傍晚6时,上午投放饵料占总重的30%,傍晚投放占总重的70%,具体投喂量根据水温、天气等情况而定,一般以1.5小时吃完为宜。心肺单价1元/kg,野杂鱼4元/kg。至8月22日,每天平均投喂76kg新鲜饵料,日均投喂量为鳖重的5-8%。此时鳖已经开始大量吃食,生长正常。两年共投喂心肺11050kg,新鲜野杂鱼2540kg,见表2。

表2 “鳖稻共作”诱虫灯、饵料重量、成本表

(五)种养管理

1、巡田、检查 坚持早、中、晚巡田,常观察、检查鳖的活动、生长和水稻的长势、病害情况,查看田埂是否有漏洞,防逃设施是否牢固、破损,随时注意坑沟水质,常排换水,疏通沟,保持坑沟卫生,及时捞出坑沟污物。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禁止闲杂人员进入,为鳖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记录好养殖生产日志。

2、水位管理根据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进行水位调节。水稻生长初期,浅水能促使秧苗扎根、返青、发根和分蘖,田面水深保持6-8厘米,中期正值水稻孕穗期,需要大量水分,水深15-18厘米,晚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水位一般保持在离田面12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适当加深稻田水位。9月中旬之后,随着稻谷的成熟、气温转凉,降低环沟水位至田面以下15cm,诱导鳖聚集到环沟中,为水稻人工收割和鳖起捕做准备。

3、鳖的日常管理经常检查鳖的吃食情况、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全程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由于水质和水温对鳖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7、8月份高温期间,每7天用生石灰泼洒鳖沟一次,以坑沟的面积计算,每亩用量20kg,每半月换水一次,加注新水温差不超过2-3℃,避免温差太大对鳖产生应激伤害。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适当加深稻田水位。为保证鳖稻的质量,全程不用渔药、农药。

(六)水稻收割和中华鳖的起捕

1、水稻收割 为避免机械操作中造成中华鳖的受伤死亡,本试验采用人工收割。2018年10月20日收割水稻,水稻收割后立即加水。当2018年11月温度下降至12℃以下时鳖开始冬眠,此时加深稻田水位;2019年水稻收割时间为9月22日,两年水稻产量见表3。

表3 “鳖稻共作”稻谷产量

2、中华鳖的起捕 经过两年的养殖,2019年9月25日用地笼网抽查中华鳖平均规格为雌鳖0.85kg/只,雄鳖 0.93kg/只。10 月中下旬以后随着水温降低,中华鳖结束摄食,可捕捞上市销售。2019年10月18日收获稻田里的中华鳖,采用干塘法,先将稻田的水排干,人工下田捕捉,收获情况见表4。

表4 鳖的收获情况

三、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鳖稻共作”模式,不多占农田,起到“一水双用、一地双收”的作用,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益。同时不施农药、不施化肥,防止土壤盐碱化,连续耕作得以持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总结试验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措施,为我市推广“鳖稻共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试验过程及结果,均在当地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示范带动效应。

(二)经济效益

本次试验种植的是适宜当地气候的优质水稻品种“两优1128”,生长过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产出的香稻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价8元/kg,是普通稻米的2倍。产出的甲鱼市场价200元/kg,比普通养殖的甲鱼贵2-3倍。本次试验总投入资金14.87万元,于2018年6月15日种植水稻,7月8日放养鳖种,2018年10月20日水稻收割。2019年9月22日水稻收割,到起捕商品鳖。在16个月的时间内,收割稻谷两茬,起捕商品鳖一批。总产稻谷10120kg,鳖 2111kg,花、白鲢 860 kg、草鱼 640kg、鲫鱼 360 kg、实现总产值47.05万元、总利润31.44万元,亩均利润达到15720元,详见表5、表6、表7。

表5 “鳖稻共作”投入成本表

表6 “鳖稻共作”鳖的生长情况表

表7 “鳖稻共作”产量、总产值、总利润表

(三)生态效益

“鳖稻共作”构建鳖稻共生稻田生态环境,鳖在稻田里活动翻动土壤,起到松土作用,促进水稻生长,其粪便成为稻田的肥料。鳖以稻田里的害虫、蛙、螺、草籽等天然饲料为主,平时只少量投喂小鱼、小虾、猪心肺作辅助,既增加优良的鲜活饵料,又降低了鳖的饲养成本。稻田放养鳖后,水稻不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实施“鳖稻共作”,保护和改善了稻田的环境条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猜你喜欢
田面饵料水位
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特征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以长江中游单季稻田为例
香饵
香饵
浮萍对不同氮肥用量下稻田水中氮含量动态的影响
增效剂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藤——致树及其它
秘制饵料
七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