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研究

2020-08-12 04:57麦少珍梁萍娟麦健爽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甲酯经颅缓释片

麦少珍 梁萍娟 麦健爽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药械科,广东佛山 52830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为多动症,在临床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主要表现有动作、语言过多,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不稳定或冲动任性等,部分严重患儿会出现平衡困难、运动障碍、精细运动或视觉运动共济失调等精神方面的障碍[1]。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晰,盐酸哌甲酯控释片作为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是临床上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最常使用的药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使用单一药物的临床疗效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整体治疗心身健康的理想状态[2]。有研究认为颅磁刺激治疗作为一种生物刺激技术,具有简单易行等优势,运用于行为异常症状的治疗,副作用少,不良反应少[3-4]。因此本文就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联合经颅磁刺激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研究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由我院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关于小儿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对患儿进行诊断;(2)患儿愿意配合且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标准:(1)合并广泛性发育障碍、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疗效疾病者;(2)患有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碍者;(3)年龄<7岁或>15岁者;(4)不能坚持治疗或不配合治疗者。按照60例患者入科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男25例,女5例,年龄7~15岁,平均(11.2±4.2)岁;病程2~8年,平均(5.44±3.23)年;对照组男26例,女4例,年龄7~15岁,平均(11.2±4.1)岁;病程2~8年,平均(5.43±3.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美国ALZA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50081)治疗,口服18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丹麦丹迪公司,型号为Medtronic Magpro R30,最大输出磁场强度为2.5T)治疗。脑电的采集设备上应用Ag-Agcl桥式电极,采用单极导联,将两侧参考点击放置在患儿身体同侧的乳突位置,地线的位置在中线部位即鼻根的上方。电极的安放方式采用国际标准导联10-20系统,在患儿安静闭目的情况下以高通滤波70Hz,低通滤波0.3Hz,采样频率为1000Hz,采样精度为16bit,时间常数为0.3s进行治疗,记录约20min患儿的脑电信号,为每位受试者建立独立文件夹,留取脑电数据备份待用。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第1次治疗结束后间隔两周后开始第2个疗程,共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对患儿的行为进行评分[5]:学习因子、心身因子、行为因子等6个维度进行评价,由父母根据观察评分,每项条目分为0~3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行为问题程度越严重;采用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对患儿的反应时间进行评价与比较,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分:听觉平均反应时间、视觉平均反应时间、听觉正确反应数、视觉正确反应数,听觉平均反应时间、视觉平均反应时间越短代表患者状态越好,听觉正确反应数、视觉正确反应数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状态越好[6];对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7]。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行为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时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比较

治疗前两组听觉平均反应时间、视觉平均反应时间、听觉正确反应数、视觉正确反应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的听觉平均反应时间、视觉平均反应时间均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听觉正确反应数、视觉正确反应数均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是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患者在2~5岁发病,若患儿在发病时期未接受相关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期间,则对患儿将来的学习、生活、社会行为均造成不良影响,对患儿本人及其家庭均带来较大负担[8]。盐酸哌甲酯是临床上常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主要的药理机制为促进中枢神经细胞突触前膜释放介质,并阻断神经介质的回收,使相应突触部位的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多。但有研究显示使用盐酸哌甲酯的副作用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失眠、食欲不振、影响发育等不良反应[9-11]。除了运用药物,很多干预疗法也开始进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中,如:经颅磁刺激、音乐疗法、认知训练、脑电生物反馈等,经颅电刺激在某些研究中显示出了一定效果[12-15]。因此本文就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与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运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研究进行探讨。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比较(x ±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时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比较(x ± s)

表3 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6个因子评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且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中的听觉平均反应时间、视觉平均反应时间均降低;听觉正确反应数、视觉正确反应数均升高,改善状况均优于单纯使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的患儿组,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如下:盐酸哌甲酯作为中枢兴奋剂,服用后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系统后进入神经系统,直接促进中枢神经突触前膜释放介质,使正在活跃的突触位置的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激素含量短期内出现上升,从而调节患儿的兴奋程度,使患儿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且优于缓释片本身较片剂及注射剂有着更快的作用效果,因此对调节患儿的脑兴奋有着更加优越、明显的效果[16-17]。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产生巨大的磁场,直接影响人体内酶的活性,影响人体的激素分泌及代谢效率,从而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后可以促使释放更大量的多巴胺,对大脑皮层起到调节器兴奋性的作用,对大部分的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的传递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对于不同脑区的多种受体,脑区与脑区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兴奋物质传递均有相应的控制作用,由此对神经元对兴奋性基因的表达起到控制作用,盐酸哌甲酯与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脑状态的调节功能即是此原理[18]。

综上所述,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具有一定的疗效,集中患儿的注意力,当然,还应扩充样本量、增加评估手段及延长评估时间以便从多方面对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甲酯经颅缓释片
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椰子油甲酯加氢产物分析方法开发与应用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油酸甲酯基琥珀酸单甲酯的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及抗磨性能
油酸甲酯对多杀菌素发酵合成的影响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