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及其诊断价值

2020-08-12 04:57陈倩莹杨兆林石慧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生殖道亚组息肉

陈倩莹 杨兆林 陈 茵 刘 颖 石慧芬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妇科,广东佛山 528200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一类常见妇科疾病,多发于绝经期妇女,但是近年来其发病趋势逐渐年轻化,并呈上升态势[1]。EP发病机制主要与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有关。病变特征为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的光滑带蒂瘤样病变,单发或多发,蒂长短不一。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引起下腹疼痛、月经不调、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甚至导致不孕不育[3]。目前EP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项研究表明,EP可能与妇科炎症刺激、内分泌紊乱、年龄增长及肥胖等因素有关[4-6]。临床数据记载,大部分EP属于良性病变,但是具有发展为恶性病变甚至癌变的可能[6-8]。支原体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原核微生物,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9-10]。其中,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人体内的主要支原体类型,通过性接触等传播途径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UU、MH定植于生殖道黏膜,如过量繁殖,会破坏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结构,导致女性出现宫颈炎、子宫内膜炎、不孕等多种妇科疾病[11-12]。EP和UU、MH感染可发生于同一病灶。在EP患者中,UU和MH感染致使生殖道黏膜细胞损伤,继而引发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诱使子宫内环境发生改变,可能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的诱因之一。本研究探讨EP患者中生殖道UU和MH的感染情况,并分析UU和MH在EP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EP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3~48岁,平均(35.6±5.3)岁。已婚68例,未婚32例。纳入标准:符合《妇科内镜学》相关诊断标准;经宫腔镜结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或阴道冲洗;合并相关内分泌疾病;基础性激素检测异常;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另收集我院同期就诊患者中,宫腔镜结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EP的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35.1±6.1)岁。已婚56例,未婚44例。两组均采用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EP的诊断 对两组进行宫腔镜(型号:德国STORZ高清腹腔镜及宫腔镜)结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型号:Mindray DC-8pro多功能超声仪),记录宫腔线、回声、内膜厚度和动脉血流情况等指标情况,参照《妇科内镜学》相关标准,判断有无EP。对确诊患者行息肉切除手术后,将息肉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宫腔镜结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良性亚组(n=89)和恶性亚组(n=11)[13]。良性亚组:子宫内膜厚度<10mm,子宫动脉收缩期阻力指数<0.4,息肉直径<2cm,子宫壁受侵<50%,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分泌型息肉、增生型息肉、单纯性增生息肉、复杂性增生息肉、腺肌瘤样息肉和纤维瘤样息肉;恶性亚组:子宫内膜厚度≥10mm,子宫动脉收缩期阻力指数≥0.40,息肉直径≥2cm,子宫壁受侵>50%,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样癌(癌变局限于息肉内,未累及周围内膜)和癌性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累及周围内膜)。

1.2.2 UU、MH检测 两组患者均清洁阴道,用阴道窥器扩张,插入专用拭子,在宫颈口内部1~3cm处旋转,停留约10s获取宫颈上皮细胞样本。拭子样本经试剂盒(购于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检测阴性或阳性。样本浸泡于1mL生理盐水,挤干取沉淀物,采用荧光定量PCR仪(型号:Rocher Lightcycler z 480)进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电脑自动分析结果,记录反应管起始拷贝数(copy/mL)。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UU、MH感染在EP中的诊断价值。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UU、MH感染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UU感染检出35例(35.0%),MH感染检出 27例(27.0%),UU+MH感染检出 11例(11.0%);对照组 UU感染检出 16例(16.0%),MH感 染 检 出 10例(10.0%),UU+MH感 染 检出3例(3.0%)。观察组UU、MH感染检出率及UU+MH感染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UU、MH感染水平比较

观察组UU、MH感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UU、MH感染水平比较(x ± s,×103 copy/mL)

2.3 良性亚组、恶性亚组的UU、MH感染水平比较

观察组中,恶性亚组的UU、MH感染水平均高于良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良性亚组、恶性亚组UU、MH感染水平比较(x ± s,×103 copy/mL)

2.4 UU和MH诊断EP的ROC曲线

UU、MH诊断E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74(95%CI:0.588 ~ 0.955)、0.658(95%CI:0.606~0.960),两者联合诊断EP的AUC为0.725(95%CI:0.694 ~ 1.000)。见图1。

图1 UU、MH及UU+MH联合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ROC曲线

3 讨论

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EP会影响胚胎着床,是造成女性不孕症的风险因素[2,14],且存在术后复发的特点。EP多为良性病变,但是其恶化甚至癌变的可能性不容忽略,尤其是绝经后的EP患者[15-18]。EP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者可产生子宫异常出血、下腹疼痛、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因此研究EP成因与发病机制对保障女性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正常机体内存在大量菌群,支原体即是其一。支原体的菌落非常微小,在人体内广泛存在。与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的支原体主要是UU、MH和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因 MG 培养时间缓慢,临床对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检测指标一般为UU、MH[12]。UU和MH均可独立繁殖存活,上行感染可对输卵管、子宫内膜造成病理影响[19]。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检出率高低与个人性生活直接相关[11]。近年来,伴随性观念开放,支原体在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的检出率逐年升高[20],值得警惕。Fang等[21]研究认为,EP形成可能与子宫内菌群失衡有关。支原体菌落通过与宿主细胞结合进行繁殖,繁殖失衡后造成感染,导致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引起细胞不正常增殖和凋亡,可能成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诱因之一[4,12]。

本研究将UU、MH感染同EP联系在一起。结果显示,EP患者UU、MH感染检出率和UU、MH感染水平均高于正常女性。EP患者中,恶性亚组的UU、MH感染水平均高于良性亚组,表明EP与支原体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ROC曲线结果显示,UU、MH感染诊断E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4、0.658,两者联合诊断EP的AUC为0.725,表明UU和MH对EP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EP的价值更大。分析原因,可能与支原体感染破坏了子宫内膜的微生物环境,与宿主细胞结合后造成细胞受损,促使炎性因子大量表达有关[11]。一方面,受到炎症刺激后,局部内膜组织细胞增殖分化,过度增生形成息肉;另一方面,炎症反应造成中性粒细胞浸润,产生大量自由基,使得宫腔内膜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引发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从而导致息肉的发生[4,22]。

综上,EP患者生殖道存在UU、MH感染,UU、MH对EP的单独诊断价值较低,两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检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可作为EP发病人群诊断的有效指标,为临床诊断EP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偏少,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有待于以后收集更多样本,进一步扩展讨论。

猜你喜欢
生殖道亚组息肉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14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mRNA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研究
血浆Lp-PLA 2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