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后适应在急诊PCI中的疗效观察

2020-08-12 04:57朱东杰黄绍丹李春兰方填源李国诗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射血休克左室

朱东杰 黄绍丹 李春兰 方填源 李国诗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内科,广东茂名 525000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大的不良威胁,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1]。在目前现有的医疗水平下,急诊PCI术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模式[2]。然而由于过快完全恢复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该疾病具有病情重与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因此在术中需要采取良好的措施进行缓解。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目前临床中多使用优化后适应模式[3]。本文将探讨优化后适应在急诊PCI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50例,男、女分别为38、12例,年龄45~69岁,平均(57.1±4.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0h,平均(5.5±0.1)h;试验组50例,男、女分别为39、11例,年龄46~69岁,平均(57.5±5.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0h,平均(5.8±0.1)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经接受急诊PCI术治疗[4];(2)均在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1)存在血管闭塞情况;(2)存在严重的血压与心率波动情况。

表1 两组患者血压低下、心率下降、恶性心律失常、无复流、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值、肌钙蛋白I、BNP、住院时间比较(x ± s)

1.4 方法

术前对AMI的分期诊断情况进行明确,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穿刺右桡动脉作为手术通路,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提升治疗效果。

对照组予以常规球囊(美国巴德XT-12054)扩张立即恢复血流。开通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直接行PTCA,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现象,则立即为其补液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若患者出现传导阻滞现象,则立即为其注射阿托品(焦作福瑞堂制药有限公司,H41021273,1mL∶5mg);若患者出现室颤现象,则立即对其进行电除颤;若在支架后发生血流慢/无复流,则需要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硝普钠;若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与休克现象,则立即进行抗心衰抗休克处理。

试验组予以优化后适应处理。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确保球囊迅速跟进;若血管再通后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其它再灌注心律失常现象,则需要立即扩张球囊进行堵闭;若堵闭后出现血压回升、心率增快至高位稳态,则需要将球囊抽瘪,以便能够恢复心肌供血;若恢复血供后血压、心率再次跌至最低点时,或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时,则需要再次对球囊进行扩张以对血管进行封闭,对上述过程进行重复,直至血压、心率波动幅度变得最小;若血管再通后遇到再灌注损伤不显著,例行进行三至四轮的缺血后适应操作,每轮充、放气的时间约为30s;之后逐渐递减球囊扩张的压力,从12Atm降至6Atm。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避免球囊发生移动;植入支架后,选择性地进行后扩。

1.5 观察指标

(1)血压低下、心率下降、恶性心律失常、无复流、心源性休克发生情况。(2)左室射血分数EF值、肌钙蛋白Ⅰ、BNP、住院时间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低下、心率下降、恶性心律失常、无复流、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的血压低下、心率下降、恶性心律失常、无复流、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值、肌钙蛋白Ⅰ、BNP、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值保留,肌钙蛋白Ⅰ峰值与BNP相对无明显升高,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时良好的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生存率[5]。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对其生命进行及时挽救[6]。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变,临床中常使用急诊PCI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7];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8-10],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PCI被认为是重建冠状动脉灌注最有效的方式。PCI在借助心导管技术的情况下对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行血运重建,从而对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进行改善。但在为患者实施PCI术治疗时,需要争分夺秒,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11-13]。然而由于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立即完全恢复梗死相关血管往往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休克、血压升高与降低等。以往多使用常规的常规球囊扩张立即恢复血流,此种措施仅为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并未能很好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中多使用优化后适应处理方式,此种方式不仅能够针对不同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并且能够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对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重视,因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14-15]。依据结果显示,患者的血压低下、心率下降、恶性心律失常、无复流、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值保留,肌钙蛋白Ⅰ峰值与BNP值相对无明显升高,且总住院天数明显较少,原因在于采用急诊PIC术后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不良症状,并且在优化后适应处理模式下能够加强对患者术后不良症状的基础良好处理,因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在采取此种模式后能够有效的恢复正常的血流,改变血管闭塞的情况,因而能够加强对患者的保护。

猜你喜欢
射血休克左室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