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国内

2020-08-12 06:39
节能与环保 2020年6期
关键词:供冷生态发展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公布

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会。此次普查由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等15个单位和部门于2017年至2019年联合开展,对全国有污染排放的近360万个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了全面调查。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同口径相比,2017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72%、46%和34%。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源、生活源对水污染物排放贡献较大,机动车对氮氧化物的排放贡献大,工业、生活和机动车对挥发性有机物贡献大。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四项污染物的排放量都超过了千万吨,将是下一步治理的工作重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 推动家电消费更新的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 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促进家电消费等工作进行部署。实施方案确定了完善回收处理体系、促进家电更新消费、组织开展典型推广、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提高行业管理水平5个方面13项重点任务,针对家电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全链条,从优网络、促更新、树典型、强监管、提水平等角度,提出了加大资金支持、优化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家电安全使用引导、培育行业先进典型等相关工作举措,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促进家电更新消费,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银保监会、全国工商联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围绕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完善稳定普惠的产业支持政策、推动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畅通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12条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在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持续完善招投标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参与节能环保重大工程建设,贯彻落实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进商业模式创新;要求有关部门了解民营节能环保企业诉求,做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宣讲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确保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平稳有序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各省级行政区域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各省(区、市)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总量责任权重、非水电责任权重的最低值和激励值,从全国情况看,10个省(区、市)的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超过30%,9个省(区、市)最低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超过15%。与2019年实际完成情况相比,东中部省份最低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同比增幅超过“三北”地区,有利于促进新能源跨省跨区消纳。同时,浙江、四川、宁夏、甘肃和青海等5个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区)的最低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适当提高,以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部署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等九大工程。

北京:《北京市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发布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北京市科委等部门结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未来绿色发展工作需要,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基本建成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北京市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区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明确北京市将重点发展8个重点领域和若干优势环节的绿色技术,具体包括大气污染防控、节水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节能与环境服务业、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污染场地与土壤修复、现代化能源利用、绿色智能交通和生态农林业。

北京: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国际网络会议召开

6月5日,第十三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及回收处理技术国际会议(2020)暨2019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白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以“线下实景+远程连线+平台直播”的全新联动方式举行。本届会议主题是资源综合利用立法与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大会共分为国际动态与行业报告发布、资源综合利用立法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讨、学生报告专场3大部分。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示范推广部部长敬红彬通过视频介绍了北京节能超市废旧家电回收一机一码工作,并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电商家电零售企业联合相关服务行业,共同打造面向社区的服务共同体。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供冷系统首次启动运行

近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4座供冷站同时投入运行,标志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个完整供冷季正式启动。大兴机场供冷系统采用了冰蓄冷、地源热泵等技术,具有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高、系统复杂、设备高效的特点。大兴机场航站楼吊顶辐射供冷以及地面辐射供冷等末端设备的首次运行,给本年度的供冷工作增加了亮点。地源热泵夏季供冷期间可为土壤蓄积热量,提升冬季供暖的节能效果,根据测算,大兴机场地源热泵系统每年能提取浅层地热能56.36万吉焦,实现大兴机场公共区域近250万平方米办公场地的供热和制冷,节省天然气1735.89立方米,相当于21078吨标准煤,可减少碳排放1.58万吨以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节能空调系统。

上海市:全国首个地方海上风电补贴办法出台

6月8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研究制订的《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2020版)》对外发布,将对于企业投资的风电、光伏项目,根据实际产生的电量对项目投资主体给予奖励。同此前扶持版本相比,2020版《办法》在风电、光伏新一轮奖励补贴标准根据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趋势进行了适当下调。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指出,由于新能源成本快速下降、技术效率提升较大、发展规模爆发式增长,近年来国家实行了下调标杆电价、推动补贴竞争配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拟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取消国家补贴,同时鼓励地方出台扶持政策。上海市新一轮扶持政策对推动全市新能源稳步进入平价自主发展阶段十分关键。

内蒙古:加强“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管

6月9日,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战略合作签署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提升内蒙古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设立长期合作与定期交流机制,建立北方生态屏障评估与监管中心,在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同时将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生态环境、环境监测与评估中的技术优势,加强内蒙古“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内蒙古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张树礼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提升内蒙古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推进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青海省:再打造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

青海省政府近日发布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若干措施》。文件提出,在加快建成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基础上,再着力打造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推进共和、德令哈、乌图美仁光伏光热园和西宁东川工业园光热产业园建设,适时开发木格滩地区光伏光热资源。有序推进冷湖茫崖风电走廊建设。加快推进“青电入豫”和海西至中东部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建设。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猜你喜欢
供冷生态发展
南海某文化中心地下商业空调冷却塔免费供冷经济性分析
顿汉布什为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构筑城市地区绿色能源体系提供助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生态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