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

2020-08-13 07:00叶靖宇
医药前沿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阿替普乙组甲组

叶靖宇

(靖西市人民医院 广西 百色 533899)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急性脑缺血卒中,典型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同时包括偏瘫、言语障碍、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时可昏迷,损伤神经,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抗溶栓治疗是此类疾病有效治疗方式,而阿替普酶是公认的溶栓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但该药物临床疗效会因个体性差异而出现差别,为此,本文对影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探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9 月时间段至我院就诊的8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满足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以90d 后mRS 评分将患者划分为两组,mRS 评分在0 ~1 分患者即预后良好,设置为甲组,mRS 评分在2 ~6 分患者即预后不佳,设置为乙组。

1.2 方法

治疗方式:给予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剂量为0.9mg/k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90mg。血压监测:24 小时持续监测不同时间点血压。记录收缩压平均值。溶栓前任意时刻抽取人体静脉血测量葡萄糖含量值。

1.3 统计学方法

SPSS20.0 软件分析,χ2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计量资料(±s),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性别、既往病史对比

甲组性别(男22/女20)、冠心病史10 例、饮酒史11 例、抽烟史29 例,乙组对应数据为(男20/女18)、7 例、9 例、30 例,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高血压史20 例、糖尿病史11 例,乙组34 例、32 例,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性别、既往病史对比[n(%)]

2.2 两组年龄及血压等因素对比

甲 组 患 者 年 龄(55.95±4.10) 岁、 收 缩 压 平 均 值(142.63±15.98)mmHg、NIHSS 评分(12.45±2.92)分、发病至治疗时间(182.12±61.20)min 明显低于乙组,甲组溶栓前随机血糖(4.11±1.25)mmol/L 明显高于乙组(2.52±0.55)mmol/L,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年龄及血压等因素对比(±s)

表2 两组年龄及血压等因素对比(±s)

注:乙组与甲组各项指标对比,P <0.05。

组别 n 年龄(岁) 收缩压平均值(mmHg) 溶栓前随机血糖(mmol/L) NIHSS 评分(分) 发病至治疗时间(min)甲组 42 55.95±4.10 142.63±15.98 4.11±1.25 12.45±2.92 182.12±61.20乙组 38 64.45±3.62 155.93±20.62 2.52±0.55 17.21±3.74 368.26±101.20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会对患者神经系统中造成损害。有研究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糖、病情严重程度对溶栓预后效果有负面影响,而早期血管再通、梗死面积下降、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对其有积极影响[2]。该疾病主要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对神经也有保护作用,越早治疗血管栓塞疏通效果越佳,可改善缺血状态,改善预后效果[3]。阿替普酶是临床常用且公认溶栓效果较好的新型药物,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后可激活纤溶酶原,迅速挽救缺血半暗带[4-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冠心病史、喝酒、抽烟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方面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收缩压平均值、溶栓前随机血糖、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年龄、溶栓前随机血糖、发病至治疗时间等因素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效果。可根据此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更有效控制疾病发展。

综上所述,影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收缩压平均值、溶栓前随机血糖、NIHSS 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 且与预后效果呈负相关。

猜你喜欢
阿替普乙组甲组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