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0-08-13 07:00刘燕
医药前沿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血糖收缩压空腹

刘燕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广西 柳州 545100)

慢性左心力衰竭是因心脏功能障碍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慢性左心力衰竭的的致残率与死亡率较高[1],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 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β 细胞功能衰竭以及持续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通过多种途径与作用机制使心脏舒张、收缩功能下降,进而诱发左心力衰竭。合并2 型糖尿病加重了慢性左心力衰竭的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因此,找出与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指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探讨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舒张压,收缩压与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2019 年11 月因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到我院进行医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 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合并慢性心力衰竭;③患者≥60 岁;④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最终纳入患者141 例,男76 例,女65 例;年龄60 ~89 岁(75.1±5.1)岁;病程1~4 年(2.5±0.4)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高血糖、控制高血压、减轻心脏负荷等祛除或缓解基本病因。同时给予抗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1.3 研究分组

患者治疗3 个月后,将心力衰竭改善≥1 级,2、空腹血糖在5.3 ~7.2mmol/L 归为预后良好组,其他归为预后不良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张压,收缩压。其中HbA1c正常范围<7.5%,空腹血糖正常范围:5.3 ~7.2mmol/L;餐后2h 血糖正常范围:5.3 ~7.8mmol/L;血压正常范围:<140/90mmHg。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

141 例患者中,有95 例预后良好,46 例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分别为(5.7±0.7)mmol/L、(9.2±2.8)mmol/L 均低于预后不良组(8.5±1.1)mmol/L、(10.5±2.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比较(±s,mmol/L)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h 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预后不良组 95 14.2±3.2 8.5±1.1 12.2±2.4 10.5±2.9预后良好组 46 13.8±3.5 5.9±0.7 12.8±2.1 9.2±2.8 t- 0.662 14.072 1.321 2.611 P- 0.509 <0.001 0.189 <0.001

2.2 两组患者的HbA1c、舒张压、收缩压

预后良好组治疗后的HbA1c 值(6.2±1.1)%、舒张压(82.1±4.2)mmHg、收缩压(112.5±6.4)mmHg 低于预后不良组的HbA1c 值(8.4±2.0)%、舒张压(88.5±3.2)mmHg、收缩压(128.4±8.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HbA1c 值、舒张压、收缩压(±s)

表2 两组患者的HbA1c 值、舒张压、收缩压(±s)

组别 n HbA1c(%)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预后不良组 95 10.5±2.4 8.4±2.0 92.2±7.2 88.5±3.2 135.2±12.1 128.4±8.4预后良好组 46 10.9±2.3 6.2±1.1 92.5±7.5 82.1±4.2 135.8±11.4 112.5±6.4 t-0.957 6.898 0.258 10.012 0.308 11.262 P-0.340 <0.001 0.797 <0.001 0.758 <0.001

3.讨论

目前2 型糖尿病是引起慢性左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临床证实,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身体的危害极大,极易导致残疾,而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极为不利。为此,找出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HbA1c 反映出患者2 ~3 个月内的血糖水平,临床上常用此指标检测患者血糖的变化。但目前关于HbA1c 对血糖水平的监测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研究显示[3],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3 年生存率低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HbA1c 水平控制在7.5%以下,可降低患的再次住院率、死亡率。有研究指出[4],HbA1c 水平与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预后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治疗后的HbA1c 值低于预后不良组,表明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与HbA1c 水平有密切联系,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其原因可能是机体在高血糖状态下使HbA1c 水平上升,引起体内的红细胞僵硬,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加重了心脏负荷。另外患者的HbA1c 水平过高时可能会使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而大量炎性介质以及氧自由基可对心肌细胞形成损伤,使心功能恶化加速,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空腹血糖是左心力衰竭病情的重要预测因子,患者的空腹血糖每升高1mmol/L,死亡率便增加31%, 且患者短时间内的血糖波动幅度越大,其预后越差[5]。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舒张压,收缩压均达标,表明这些指标达标,预后越好。

综上所述,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舒张压,收缩压达标,预后越好。

猜你喜欢
高血糖收缩压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空腹喝水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