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相关性探讨

2020-08-13 07:00王小美李家垒张俊峰辛磊朱冬梅朱叶华
医药前沿 2020年12期
关键词:腺瘤息肉典型

王小美 李家垒 张俊峰 辛磊 朱冬梅 朱叶华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急诊科 上海 201601)

结直肠癌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结直肠息肉是指在结直肠黏膜表面生长并突向肠腔内的赘生物,分腺瘤性和非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为癌前病变。2 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除了可以引起血管、神经、脏器病变等并发症危害人类健康外,还与恶性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结直肠癌的患病率为 1.3%~1.5%,较人群平均水平高[1]。2 型糖尿病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本次研究加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10 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行结直肠息肉治疗的4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既往糖尿病史及入院后血糖监测水平,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糖尿病组112 例(n=112)、非糖尿病组348 例(n=348)。

1.2 观察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入院后完善血常规、凝血常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排除禁忌症后再行结肠镜检查。在结肠镜下仔细观察2 组患者结肠息肉的具体生长部位、大小形态,并逐一记录。治疗采用内镜下电凝切除术。对于多发性息肉,统计采用最大息肉。息肉标本按照具体生长部位及大小形态逐一编号,送病理科进行病理学形态观察。

1.3 观察指标

首先对糖尿病患者组与非糖尿病患者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进行比较;其次对两组患者结肠息肉的生长部位、息肉大小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分析其病理学特征。依据美国大肠高危腺瘤性息肉标准[2],腺瘤型息肉数目≥3 个、直径≥1cm、绒毛状腺瘤或混合型腺瘤(含较多绒毛状结构成分)、高度不典型增生,与腺瘤的进展高度相关。本项研究主要针对糖尿病组人群与非糖尿病组人群高危腺瘤性息肉的发病率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的比较

糖尿病组患者112 例,其中男性80(71.4%)例,女性32(28.6%)例,年龄小于60 岁患者73(65.2%)例,大于60 岁患者39例(34.8%);非糖尿病组患者348例,其中男性230(66.1%)例,女性118(33.9%)例;其中年龄小于60 岁患者201(57.8%)例,大于60 岁患者147 例(42.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发病年龄上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结直肠息肉发生部位及直径大小的比较

糖尿病组患者112 例,左半结肠发病86(76.7%)例,右半结肠发病21(18.9%)例,全结肠发病5 例(4.4%),息肉直径<1cm 者76(67.9%)例,息肉直径1 ~2cm 者26(23.2%)例,息肉直径≥2cm 者10(8.9%)例;非糖尿病组患者348 例,左半结肠发病250(71.8%)例,右半结肠发病81(23.6%)例,全结肠发病17 例(4.6%),息肉直径<1cm 者261(75%)例,息肉直径1~2cm者66(19.0%)例,息肉直径≥2cm者21(6.0%)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患者左半结肠息肉发病率增加,直径≥2cm的息肉发病率增加,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结直肠息肉发生部位及直径大小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病理类型的比较

糖尿病组患者112 例,轻度不典型增生31(27.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20(17.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6(14.3%)例,癌变5(4.5%)例,病理类型非腺瘤性60(53.6%)例,腺瘤性52(46.4%)例,高危30 例(57.7%),低危22(42.3%)例;非糖尿病组患者348 例,轻度不典型增生93(26.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52(14.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0(5.7%)例,癌变11(3.2%)例,病理类型非腺瘤性220(63.2%)例,腺瘤性128(36.8%)例,高危61 例(47.7%),低危67(52.3%)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患者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发病率增加为64.3%,腺瘤型息肉发病率增加为46.4%,且腺瘤型息肉中高危性腺瘤发病率增加,非糖尿病组分别为50.6%和36.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病理类型的比较(n)

3.讨论

结直肠癌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逐渐西化的生活方式,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呈逐步上升趋势[3]。既往有数据显示,仅2012 年一年时间,我国新发的结直肠癌病例为34.79 万例,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为16.49 万例,在主要癌症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第5位[4]。由此可见,结直肠癌对人的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消耗大量的医疗成本。目前普遍认为,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是最重要的癌前病变.息肉是指突出粘膜面的一种赘生物,病理类型一般分为炎性、增生性、腺瘤性,其中腺瘤性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三个亚型。既往Muto 等[5]的研究显示,从结直肠息肉到癌变大约要经历10 ~15 年。

2 型糖尿病在我国目前是常见的和高发的慢性病之一。当前,中国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50.1%[6]。而且,糖尿病不仅可以导致心脑肾并发症、神经、血管并发症,还与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既往研究[1]显示,2 型糖尿病患者的结直肠癌患病率为1.3%~1.5%,较人群平均水平高。

本研究显示,无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均显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与既往研究相符。既往国内外研究[7-8]显示,无论息肉是单发还是多发,在男性病例中的检出率均较女性高,表明结肠息肉的发病率男性要高于女性,这或许与男性饮酒、吸烟、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相关联。但是,在年龄方面,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未见明显差异,这与既往研究不符,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分析。本次研究发现,糖尿病组患者中左半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高,腺瘤性息肉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组人群高,在腺瘤性息肉中合并了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癌变的相较于非糖尿病组高,而且,在糖尿病组患者中,腺瘤性息肉中的高危腺瘤发病率也是明显升高,这表明2 型糖尿病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关联。

由此可见,2 型糖尿病不仅仅可以导致心、脑、肾等脏器并发症及视网膜、血管等并发症,还可能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寻找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线索,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筛查目标人群、合理管控医疗成本,提高人群对结肠镜筛查的依从性。消化科医生在进行结直肠息肉筛查时,应进一步将2型糖尿病作为高危因素之一,加强早期筛查,并降低筛查起始年龄。通过肠镜筛查,早期发现结直肠息肉,及早干预,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猜你喜欢
腺瘤息肉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