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2020-08-13 07:00易光辉王欢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栓塞出血量神经功能

易光辉 王欢(通讯作者)

(1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 黄冈 438000)

(2 黄冈市中医医院院感办 湖北 黄冈 438000)

脑动脉瘤是常见的瘤样病变。多数的脑动脉瘤患者出现动脉管壁异样的瘤样突起,风险高,可带来危害,需要及时治疗。对于脑动脉瘤患者需要在确诊内及早明确病变部位和病因,及早实施手术治疗[1-2]。目前对于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血管栓塞术以及显微手术夹闭。本研究收集80 例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栓塞血管手术组脑动脉瘤40 例患者采取栓塞血管手术,显微手术组脑动脉瘤40 例患者实施显微手术。分析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了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80 例源于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显微手术组40 例,男女18 例和22 例,年龄25~68 岁,平均40.23±10.45 岁,动脉瘤大小4.4mm×4.2mm ~16.1mm×15.2mm,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19 例,大脑前动脉14 例,大脑中动脉4 例,大脑后动脉3 例。栓塞血管手术组40 例,男女20 例和20 例,25 ~68 岁,平均40.11±10.45 岁,动脉瘤大小4.4mm×4.3mm ~16.2mm×15.1mm,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18 例,大脑前动脉14 例,大脑中动脉5 例,大脑后动脉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手术方法

栓塞血管手术组脑动脉瘤患者采取栓塞血管手术,给予患者麻醉,穿刺股动脉,经DSA 辅助给予治疗,微导管根据影像学结果置入动脉瘤部位,用可脱卸弹簧圈送至病灶部位,一般在脑动脉瘤瘤腔内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部位,压迫穿刺点和止血包扎。

显微手术组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气管插管全麻,经三个钉头架固定,结合动脉所在部位选择翼点入路,若是小脑后下动脉瘤,经枕下方正中入路,显微镜下观察,对蛛网膜下腔动脉、神经以及蛛网膜下池进行仔细解剖,逐渐释放脑脊液,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降低颅内压,促使动脉瘤完全暴露后夹闭。

1.3 观察指标

分析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病灶和症状全部消失,术后脑动脉瘤消失,神经功能正常为显效:病情和病灶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是有效;无效是达不到以上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4.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P<0.05 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分析对比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比较,P>0.05;治疗后显微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高于栓塞血管手术组,P<0.05,如表1。

表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分析对比(±s,分)

表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分析对比(±s,分)

项目 显微手术组 栓塞血管手术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 7.57±2.10 2.51±0.13 7.56±2.12 4.51±0.56社会功能 64.11±2.12 91.14±3.12 64.71±2.45 80.72±0.61心理功能 64.78±2.62 91.12±3.21 64.74±2.25 80.81±0.85躯体功能 64.41±2.71 91.56±3.21 64.31±2.23 80.24±0.13物质生活 64.21±2.77 91.21±3.79 64.34±2.21 80.11±0.61

2.2 两组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分析对比

显微手术组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的时间、出血量8.21±0.31d、65.24±5.12min、82.24±5.34ml 优于栓塞血管手术组12.12±3.11d、85.31±13.21min、102.35±13.11ml,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分析对比(±s)

表2 两组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分析对比(±s)

出血量(ml)栓塞血管手术组 40 12.12±3.11 85.31±13.21 102.35±13.11显微手术组 40 8.21±0.31 65.24±5.12 82.24±5.34 t-6.321 6.457 5.724 P-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住院的平均时间(d)手术时间(mi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对比

显微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栓塞血管手术组20.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显微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栓塞血管手术组77.50%,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手术的方式切除动脉瘤,而不同手术方法效果不同。其中,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是借助显微技术实施外科切除的方式,可有效暴露大部分前循环动脉瘤以及小部分后循环动脉瘤,充分磨除蝶骨嵴,促使脑底动脉环暴露,且手术在显微镜下开展,可充分分离侧裂池,并逐步打开终板池、颈动脉池等,可充分放出脑脊液,促使后脑回缩而清晰促进动脉瘤颈和瘤体的显露[4-5]。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可减少脑组织损伤,有效清除血凝块,术中逆行方式暴露动脉瘤,可减少蛛网膜条索对脑组织产生的牵拉作用,在充分暴露脑动脉瘤蒂之后可选择相应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且可有效进行止血,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6-8]。

本研究中,栓塞血管手术组脑动脉瘤40 例患者采取栓塞血管手术,显微手术组脑动脉瘤40例患者实施显微手术。结果显示,显微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显著高于栓塞血管手术组,P<0.05。显微手术组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显著短于栓塞血管手术组,P<0.05。显微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栓塞血管手术组,P<0.05。显微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栓塞血管手术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可获得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加速病情好转,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短住院的时间,减少失血,且手术操作的时间短,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猜你喜欢
栓塞出血量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