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松解手术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2020-08-13 07:00叶佳亮刘忠国
医药前沿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肘关节活动度关节镜

叶佳亮 刘忠国

(厦门市第三医院骨科 福建 厦门 361100)

肘关节为高度受限铰链关节,具有旋转和伸屈前臂功能,一旦损伤会严重影响前臂和手部功能,严重者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目前我国上肢损伤发生率较高,易引发关节囊粘连等情况,导致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3-4]。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松解手术治疗应用不断推广,创伤小且患者预后恢复时间短。但我国此术式在肘部应用普及率不及膝肩关节等,治疗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故本文分析关节镜下松解手术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共30 例,随机分组,各15 例。对照组男11 例,女4 例,年龄18 ~65 岁,平均(41.73±3.82)岁,病因:桡骨小头骨折4 例,单纯肘关节脱位3 例,尺骨鹰嘴骨折4 例,肘关节骨关节炎2 例,肱骨髁上骨折2 例,病程6 ~17 个月,平均(11.13±1.22)个月;实验组男10 例,女5 例,年龄19~65 岁,平均(42.03±3.66)岁,病因:桡骨小头骨折3 例,单纯肘关节脱位4 例,尺骨鹰嘴骨折4 例,肘关节骨关节炎3 例,肱骨髁上骨折1 例,病程5 ~18 个月,平均(11.44±1.82)个月。上述一般资料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可比较。

对照组接受切开松解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内外侧结合入路或正中入路,对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副韧带挛缩等进行松解处理,将骨化性肌炎、移位骨化情况进行切除,随后松解尺神经,前置处理筋膜,将关节内软骨粘连情况进行清理,游离骨痂及增生滑膜,切除骨赘、关节窝瘢痕增生,松解活动范围参照健侧,彻底止血后结束手术;

实验组接受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首先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工作,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发病进展,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检查软组织状况,确定损伤位置在关节囊内部还是外部,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取侧卧位,确定患者肩关节,使其前屈,同时肘关节屈曲90 度,取固定软支架,将患肢放在上面,常规消毒,确定肱骨内外上髁、神经血管走形情况,上臂根部放置气囊止血带,确定软点入路,充盈关节腔,向其中注入15 ~20ml生理盐水,随后内侧入路,具体取内侧肌间隙前方2cm、肱骨内上髁近端2cm 位置,设置长度约为5cm 切口,将皮下组织及筋膜钝性分离,刺破滑膜,随后进入关节腔,插入关节镜,在关节镜直视下,对关节腔前间室、外侧间室进行探查,随后对肘关节前间室滑膜组织进行清理,使用刨刀,避免对桡神经造成损伤,进行关节囊松解处理,松解范围不得超过肱肌。操作结束后创建中外侧入路,确定肱骨外上髁、桡骨小头间和尺骨鹰嘴位置,配合建立正中入路,位置在尺骨鹰嘴尖近端3cm 位置,对关节腔后间室进行探查,将增生滑膜清理干净,将尖部增生骨赘去除,随后进行后方痉挛关节囊、肱三头肌松解,使用等离子刀处理,关节镜引导下观察肘关节屈曲活动度,恢复正常状态后结束松解术,配合手法松解,退出关节镜器械,松开止血带,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3.1 指标

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情况,随访了解患者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情况,术前1d 和术后6 个月统计比较,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1.3.2 评估标准

关节活动度包括:最大屈曲角度、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和伸直角度;肘关节功能评估使用Mayo 评分标准,分值越高说明功能越佳[9]。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活动度和关节功能

表1 两组患者活动度和关节功能比较(±s,n=15)

表1 两组患者活动度和关节功能比较(±s,n=15)

注:#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指标 组别 术后 术前 t P平均最大屈曲角度(°)实验组 104.87±4.84# 69.01±5.12 19.712 0.000对照组 105.21±4.15# 68.34±4.84 20.033 0.000旋前角度(°)实验组 82.29±4.35# 76.01±3.92 4.154 0.000对照组 82.62±3.12# 75.34±3.45 5.422 0.000旋后角度(°)实验组 80.92±3.75# 68.03±3.98 9.129 0.000对照组 81.54±3.45# 67.34±3.57 9.908 0.000伸直角度(°)实验组 62.06±3.39# 35.22±3.44 22.005 0.000对照组 62.34±3.75# 35.34±3.66 17.849 0.000 Mayo 评分(分)实验组 77.21±3.54# 70.34±3.43 5.398 0.000对照组 78.32±3.09# 70.14±3.15 6.422 0.000

2.2 并发症率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n(%)]

3.讨论

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多与创伤和关节炎症相关,临床治疗以促进患侧关节活动度恢复,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为主要目的,对于病程在6 个月以内病情较强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方式,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10-11]。目前微创手术技术发展迅速,关节镜下松解手术应用不断推广,尤其对于关节囊内因素致病情况,此术式应用价值更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关节镜下松解手术优势明显,但对操作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必须由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医师操作,同时必须严格规范适用证,此术式主要适用于关节内因素导致的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情况,对于关节软骨缺损导致的骨性强直、尺神经肌肉内移位术后造成的骨性强制、肘关节腔完全消失、关节外因素导致的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情况,禁止使用此术式。

综上,在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关节镜下松解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其活动度,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安全性理想,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肘关节活动度关节镜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