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社区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2020-08-13 07:00周爱兰蒋梅花王玲
医药前沿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绞痛冠心病社区

周爱兰 蒋梅花 王玲

(深圳南山区医疗集团 广东 深圳 518055)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中,也是造成该群体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上升,临床防治形势不容乐观。院内治疗是冠心病的核心治疗内容,而院外治疗是冠心病不可缺少的治疗内容[1]。研究表明,社区护理干预的实施,对冠心病患者健康的恢复会产生直接效果,其作用甚至比院内治疗更明显[2]。由此不难看出,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为进一步了解社区护理干预的实施及其应用效果,本研究将100 例社区冠心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西丽人民医院下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档的100 例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5 ~86 岁,平均年龄(62.31±5.49)岁;病程2 ~12 年,平均病程(6.45±1.32)年。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7 ~88 岁,平均年龄(62.51±5.63)岁;病程1 ~13 年,平均病程(6.61±1.43)年。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根据院内治疗的相关要求,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同时配合相关的健康教育,纠正患者对冠心病这一疾病的认识偏差,提升患者的认识和依从性。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观察组除了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外,融入综合性、全面性的理念,实施更为优质的社区护理干预。

(1)建立和完善患者的电子档案。调查患者的相关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情况、治疗情况等,将上述信息详细纳入至电子档案中,方便日后查询和了解。

(2)个别教育和集体授课相结合。针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要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个别的教育和指导,使得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宣教,视具体情况可以周为单位,也可以月为单位开展。

(3)积极主动上门进行心理疏导。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理人员,应当通过定期上门访视、电话、网络等随访方式,与病患对象展开积极的交流和沟通,为患者耐心地答疑解惑,尽可能地传递积极的信息给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此外,为患者寻求家庭支持,在访视过程中,向患者家属讲解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4)饮食和运动的指导及其干预。根据患者的档案资料,结合上门随访宣教和心理疏导掌握的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合理地控制病患每日盐分的摄入量,限制高脂肪饮食。同时,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保证每日能够有20 ~30min 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走等。运动时,尽可能地让家属或者病友一起进行,以此促进运动计划的完成。

(5)随访调查和掌握患者的情况。2 周为依次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完成度的随访,针对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对于患者不依从的地方强化健康宣教,以其它表现优秀的患者为事例进行说明,让患者意识到依从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1)心理状态采取心理状态评估量表[3](MSSNS)进行评价,涉及到焦虑、抑郁、愤怒、孤独等维度总共38 个小项,每个小项采用4 分法计分:1 分表示没有或极少有,2 分表示偶尔有,3 分表示经常有,4 分表示几乎都有。总分0 ~152 分,分数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2)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4](SAQ)进行评价,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5 个维度的19 项问题,每个维度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1.0 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MSSNS 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各MSSNS 评分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后MSSNS 评分情况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后MSSNS 评分情况的比较(±s,分)

组别 n 焦虑 抑郁 愤怒 孤独 总体评分观察组 50 22.05±3.26 23.31±3.42 18.67±2.23 19.13±2.39 83.16±11.30对照组 50 34.12±5.10 35.08±5.23 27.12±4.27 28.50±4.42 124.82±19.02 t-14.100 13.318 12.403 13.186 13.315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SAQ 评分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各SAQ 评分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SAQ 评分情况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SAQ 评分情况的比较(±s,分)

组别 n 躯体活动受限程度 心绞痛发作频率 心绞痛稳定程度 治疗满意度 疾病认知程度观察组 50 82.13±12.34 84.51±13.04 87.42±13.26 81.35±12.08 80.49±11.97对照组 50 65.49±10.13 68.10±10.56 69.27±10.64 63.26±10.02 61.08±9.65 t-7.370 6.915 7.549 8.150 8.927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冠心病作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有效的院内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症状的缓解及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但社区护理的干预作用同样明显[5]。由于冠心病的病程持续常、病情反复的特点比较突出,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并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6]。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要有充足的准备和扎实的素质能力。

本研究尝试对社区护理干预进行完善和补充,将其应用在社区冠心病患者的干预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MSSNS 评分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各SAQ 各评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社区护理干预实施和应用的效果,集中表现在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分析原因发现,社区护理干预的实施,坚持全面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理念,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从病患资料的建档,到各种形式护理干预的组织和实施,最后再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整个过程是一个有机的过程,是为患者服务的过程,针对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较大予以了干预和解决,从认知、用药、心理、生活等方面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状态,进而有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7]。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绞痛冠心病社区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社区大作战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3D打印社区
警惕冠心病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