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贸易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2020-08-13 06:46肖莉段沛佑
中国市场 2020年19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体系

肖莉 段沛佑

摘要:构建新贸易体系是赋能我国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构建新贸易体系实现“区域经济创新生态体”的迭代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新贸易  体系  区域经济

1“新贸易体系”是我国新经济发展创新必然选择

2019年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影响了全球贸易的整体环境和发展秩序,预计在趋势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叠加、国际与国内不利因素强化的交互作用下,未来我国经济增速将逐步回缓,在改革红利基本显化、“六稳”举措进一步落实以及系列短期周期性力量转变的措施下,中国经济的的发展韧性逐渐显现出来。

当前,国际贸易局势发生重大变革,我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正在加快迈向贸易强国,但与一些经济发达体相比,我国的贸易体系相对落后,尤其是在整体产业基础、市场主体规模、行业创新能力、国际规标准则制定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拉动支撑作用明显有待于加强。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必须继续发挥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优势,加快培育贸易竞争的新动能,推进我国贸易能够高质量发展。在这个重要前提下,青岛市北区作为航运贸易金融创新核心区通过深刻理解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重构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战略的需求,构建新贸易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创新生态体。

构建新贸易体系赋能“区域经济创新生态体”建设已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与青岛国际大都市的建设目标及市北区经济发展的“1412”的平台战略发展格局不谋而合,用创新模式、迭代业态、科技赋能、路径实践去重构贸易体系、产业结构、产品、服务,使区域经济在每一个重要阶段都能与其他关联要素形成合力,锻造出长久、可持续的核心競争力,必将为市北区在日渐拥挤的赛场上提供新赛道。

2新贸易体系的基本概念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

新贸易体系是通过模式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等重新定义单一贸易结构及其产业逻辑,重塑贸易相关生产要素的价值业态、交互方式、增值方式,实现对企业、行业、区域经济、国家间经济往来的总体系统性创新模式。创新建设新贸易体系是基于市北实实在在的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战略资源和行业选择,理性分析得出的判断,是按照新时代贸易规律思考作出的结论。

2.1青岛市市北区的传统贸易资源优势显著,产业载体相对丰富

青岛港口贸易的发源地及全省港口的“大脑”“核心”在市北。青岛因港而兴,市北大港片区是青岛港口贸易的发源地、青岛城市建设的原点,随着货物港功能的外移,大港区域在整个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优化、转型发展中,成为主城最稀缺、最有价值的规模化存量发展空间,结合青岛邮轮母港城的进一步发展,势必成为跨境电商、全球商品集采、展销等各类国际贸易要素的聚集要地,为老城区的复兴增添新活力。台东商贸区、即墨路、馆陶路及胶州路西部商圈是青岛城市传统商贸业发展的聚集高地,其中,利群集团是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前30强,在全市拥有50余家关联企业。青岛啤酒是我国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也是市北的世界品牌500强,随着商圈迭代升级,依托核心企业充分挖掘产业资源、放大平台资源优势,将推动相关要素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

市北区老城改造将释放40余万平米载体资源;区内现有写字楼宇88座,可用面积超百万平米,拥有规划在建的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总部集聚区、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等六大千亩产业园区。这些载体资源在引入国内外各产业方向优质贸易资源等方面更具有独特优势,也是市北区叫响“新贸易”名片、争创“青岛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的底气和持续空间资源。

2.2青岛市市北区的贸易业态齐全产业聚集,城区具备发展潜力

市北区尤其中央商务区、创新资源集聚片区及邮轮母港区域在全市创新要素发展中具有持续引爆、多点突破的绝对优势。新贸易体系要素更容易在主城区发展,贸易集团总部、商贸流通核心企业、高端人才等大多首选地理位置优越、城市依托及商业基础良好、交通便利的区域集聚发展。市北区拥有完善的城市配套服务和基础支撑,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密布畅,是“百年青岛”历史文化的传承地、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原点、青岛民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青岛近代产业的摇篮,区内拥有百年港口、百年火车站、百年汽车站、百年海关、百年烟草、百年公交等民族工业遗产,区内集聚了啤酒、纺织和家电等现代民族工业,曾经是青岛商业的起源地及贸易中心、工业中心、金融中心。这些要素与创新建设新贸易体系理念的化学耦合,构成了一个能平衡生活和工作、让人愿意来、留得住的复合环境,更容易聚集相关产业要素,吸引各类贸易企业、人才等来区集聚发展。

2.3青岛市市北区的经济基础发展持续上升,产业创新要素齐全

近年随着中央商务区、创新资源集聚片区的发展,全区超过70%的购物中心在此集聚、超过80%的甲级写字楼宇在此建设,更是打响了“夜间经济、青年经济、站点经济、联盟经济”等多张商贸新名片,积聚了多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科技研发、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等行业头部企业,初步奠定了创新发展新贸易平台的客源基础,是未来市北区发展多元素新贸易的重要承载之地。例如,国际邮轮母港区的建设,青岛已形成了《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整合)暨启动区修规与单体方案设计》,并通过了专家评审。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被赋予了“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海洋合作”等多项功能,明确了“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发展定位。青岛邮轮母港是少有的地处市中心的专业邮轮码头,区位优势突出,与日韩海上距离最近、与俄罗斯等国贸易航线稳定,航距优势突出,是山东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对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城市高质量发展,承接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国之重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东盟国家沿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势必将更多的通过邮轮母港引进来、走出去,为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商、临港保税仓储等多贸易业态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机会。同时,全球第一的山东省港口集团已落户青岛市北区域,将会有力集聚港口贸易、航运金融等优质企业、高端人才等顶尖资源汇集市北形成新贸易支撑体系,从而吸引更多的航运+贸易+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市北区具备所有创新发展鑫茂体系的所有要素条件和创新发展的产业基础。

3构建新贸易体系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创新生态体”的方法

青岛市市北区打造新贸易体系将以实现“区域经济创新生态体”为目标,通过引育、完善贸易各环节企业主体争创“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为战略打造新贸易体系,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构建新模式、发展新业态、确立新方向、开拓新通道、重塑新结构、打造新高地,建设具有国际化、体系化、产业化、市场化、结构化、数字化的新贸易体系。

3.1、通过构建新模式实现新贸易体系建设

首先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引领构建新贸易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通过“平臺+”“科技+”“金融+”“共享+”等赋能生产要素构建各类新贸易的产业平台,通过对传统贸易的结构分解与重构突破传统贸易的“寻源”属性,提升整个贸易链条体系的各个环节的效率,从而真正发挥平台属性,再将平台延伸为贸易的基础设施,不断创新迭代升级完善,从顶层设计和产业基础上根本性解决传统贸易中的相关痛点和难点问题。其次,大力发展专业化、垂直化平台的集聚能力,以供应链赋能传统贸易,在贸易的不同环节建立关键的供应链平台型企业,实现对全球供应链的控制权的争夺。通过模式、技术、资金赋能系统性创新,集成信息发布、交易仓储、物流运输等功能。最后,创新发展“数据赋能+产业赋能”的优势,重点建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大宗商品产业服务平台、全球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及全球集采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技术赋能,构建科技信息化的交易平台模型和服务系统,打造领先世界的专业化、科技化、规模化平台型经济产业集群实现新贸易体系的创新与应用。

3.2、通过发展新业态服务新贸易体系建设

贸易新业态的创新可以有力的支撑新贸易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对接全球电子商务新模式、新规则、新标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产业级的数字贸易,加强数字化贸易平台建设,争取成为国家级数字贸易示范区,打造数字贸易高地。积极创新发展服务贸易,以软件外包、非税贸易等实现贸易业态的创新,拓展“互联网+服务贸易”,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知识产权等新业态。推动“互联网+工业设计”,培育智能制造与设计等技术服务贸易,开展全球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根据区域产业实际情况可续确定相关贸易国别、贸易品类等,实现精确的贸易资源控制,重点打造大宗商品的贸易交易中心,重点结合全球周期性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全球重要商品的控制权和定价权的转移,制定并向上申请相关政策,打造中国大宗商品交易的洼地。

以创新能力+信息技术+金融支撑创造和挖掘新贸易体系的新价值,重点实现在贸易关键节点和环节的增值服务的突破和提升。

3.3通过调整新方向服务新贸易体系建设

明确自身区域优势,结合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确立市场驱动条件下的新贸易体系的三个重要贸易方向。一带一路方向,重点面向上合区域内国家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提供资本、财力和智力、跨境孵化等方面的服务。东盟十国方向,对东盟十国开展双向贸易,真正实现互惠互利的市场贸易驱动发展良性局面。日韩方向,加大对日韩的贸易品类分析及贸易资源的整合,立足东北亚,青岛至日韩的海上客运枢纽优势,成为日韩的贸易核心合作伙伴,充分结合现有资源,成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自由化和对日人民币结算中心的建设,发挥地缘优势实现精确的新贸易方向,有力支撑我国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3.4通过开拓新通道服务新贸易体系建设

通过开拓新通道服务新贸易体系,实现贸易通道的便利化、低成本化。主要建设两个通道,一是发展多式联运物流通道,结合港口航运业发展及胶东国际机场、中铁联集铁路多式联运建设,加快推进跨境综合运输大通道、中韩快运、中日快运建设等,整合全球生态资源,建立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价格优势体系。搭建国内头程物流、国际物流网络,实现对全球的物流路线的可视化,提高价格透明度,全程可追踪,为中小企业降低流通成本。而是建设政策集成创新通道,主要通过海关17条的政策加持,实现制度的系统性集成,通过制度性突破结局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争取海关更多贸易便利化措施支持,重点支持粮食、水果、肉类、种苗、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建设、“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东盟二手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示范基地。加大关税保证保险等多元化担保推进力度,推进归类先例制度、原产地自主声明等税收征管改革措施。

3.5通过重塑新结构服务新贸易体系建设

通过重塑新结构来实现贸易的双向交互,实现贸易结构扁平化、交互化。一是实现投资双向化,通过新贸易体系建设,以双向投资促进国际间经贸合作,保证我市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使其成为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新平台。二是促进贸易扁平化,通过新贸易体系的建设优化传统贸易的交易结构,有力带动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航运物流等的集成协同发展,实现平台网络边际效应最大化,助力青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带动价值交互化,通过推动贸易与双向投资有效互动吸引更多外资投资,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并重的投资策略,充分发挥“鲶鱼效应”,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外贸高质量发展,让大量的资金、企业、人员集聚市北区,留在市北有事可做、有业可创、有钱可赚、有友可交、有空间可发展,形成经济与社会生活共同联动的良性自发展局面。

3.6通过打造新高地实现新贸易体系建设

通过新贸易体系的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会客厅”,实现青岛核心区国际化使命的重要承载。以新贸易体系建设促进国际经贸往来,搭建起一系列重大商贸活动平台和双招双引展示平台,让全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市北交汇,同时以市北区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集聚区建设为契机扩大市北区对外开放及经贸交流的“国际朋友圈”。

通过新贸易体系的建设打造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应用新高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开放促发展为目标、以复制推广为基本要求,重点在创新赋能、开放带动、同城化等方面深度探索,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引擎,全力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动力源。

4构建新贸易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创新生态体建设的主要对策

4.1、战略思考、顶层设计

首先制定新贸易体系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创新生态体建设的发展战略,立标城市地理核心+区域经济资源配置中心,高标准进行新贸易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即构建三個基础设施(确立一套班子、制定一系列政策及服务体系、组建一个智库或成立研究院)、建设一个新贸易体系创新集聚区、先期打造两个产业园区(一个供应链创新应用产业园、一个数字贸易产业园)、做强四大新贸易支撑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全球集采平台),推动市北区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三张新时代名片的协同共进,使市北区再次“惊艳岁月”,力争成为上合经贸示范区及青岛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桥东堡和青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产业新高地,助力全市各项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继而再次向世界展示青岛创新的决心和发展的优势。

4.2.政策扶持,完善体系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在继续优化区内政务软环境、合法合规的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的前提下,探索制定相关政策,构建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体系。结合市北区新金融聚集区的建设,从项目孵化、金融服务、专家引入、技术指导、产业投资等多方面为落户市北的各类贸易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以青岛自贸区的建设及争创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为契机,先行先试,深化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贸易营商环境,构建支持新贸易体系创新发展的各项服务政策,推动整个青岛市贸易服务体系的提升。健全工作协调协同机制,联合海关、市税务、市财政等部门,进一步发挥、发展联席会议作用,共同研究制订区域贸易促进政策、整合并简化原有申报审批流程,借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建立贸易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4.3载体支撑、产业协同

积极建设新贸易体系的相关基础设施和园区载体,打造青岛新贸易大厦、新贸易产业园区、供应链创新应用产业园等相关产业载体,依托青岛市供应链协会等行业协会,整合贸易供应链相关产业资源,进行新贸易的产业园的运营、招商等相关工作,争取国家级新贸易创新试点示范。

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空置的楼宇资源,打造青岛数字贸易产业园,在力争推动市北区传统贸易企业聚拢发展的前提下,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借鉴区块链应用方面已有的成功案例,孵化并推动传统贸易企业数字赋能、科技创新、迭代发展。结合自贸协同先行区的建设,通过虚拟化围挡方式启动与保税区的“飞地”产业互通建设工程,先行先试,引入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集约化、垂直化的仓储管理模式。以实现“通关最便捷、贸易最便利、服务最全面”为目标,建设数字化B型保税园区,构建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体验、交易和跨境电商为特色的国际新贸易服务中心,打造“青岛首发”基地。

4.4平台赋能,产业整合

通过做大做强已有优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贸易结构的便利化、集约化、规模化,改变原有贸易的环节,引导外贸新业态综合服务平台聚集,探索开展贸易企业商业模式推广、产业培训、流程再造等整合工作,引导符合条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平台等外贸新业态载体建设,引导相关电商企业在此聚集,形成集聚效应,结合新航运及新金融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协同打造跨境电商贸易产业示范基地。稳妥推进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探索开展橡胶及棉花相关大宗商品的现货交易业务及大宗生产资料贸易的新交易方式,建设“全球购、全球卖”产业基地,实现新贸易体系赋能和倒逼产业上游的构想。

4.5理论创新,智力支持

新贸易体系建设是个空白和创新的市场,先通过理论研究创新实现新贸易体系建设的概念设计、路径选择与理论支撑。通过组建一个新贸易体系研究院作为产业发展的智库,整合国内知名高校及相关研究院所和相关专家献计献策,定期举办新贸易相关产业座谈会,互通理念,为市北区新贸易体系的不同阶段建设提出理论指导,作为政府推动新贸易体系建设发展的外脑及优质动能的输入平台,有利于构建“带动新航运、提升新贸易、促进新金融”一体化进程的资源积累与共享,有利于推动区域横向联系与多方产业协作,是凝聚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联合普华永道等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引入国际知名高校及产业专家,组建新贸易体系相关产业研究院,切实进行新贸易体系的落地研究和理论创新,重点探索新贸易体系与金融、物流、科技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和底层的逻辑关系,为新贸易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菲.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筑牢贸易强国根基[N].经济参考报,2019-12-04

[2]段沛佑,黄靖轶,李俊.我国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J].中国市场,2019(1)

[3]段沛佑,李俊.我国供应链结构优化方法研究[J].中国市场,2018(22)

作者简介:段沛佑(1978—),男,山东青岛人。青岛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青岛市供应链协会秘书长。硕士,注册咨询师,高级物流师,研究员。研究方向:物流供应链规划与管理、国际贸易体系建设;肖莉(1980—),女,山东诸城人。青岛市北区商务局局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与贸易管理。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