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出发》写作指导

2020-08-13 06:53郑文富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纸飞机麦田哥哥

郑文富

题目呈现

请以“再次出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写作导引

“再次出发”这类题目,审题时要重视题目中的限制性、修饰性词语所起的作用。例如:

限定作用。如“再次出发”这个题目,所写的“出发”,必须是相对于前一次出发后的一次或多次。

强调作用。如“真的不容易”“就该这么做”等题目,“真的”“就”等词,强调要求文章在表现思想认识时,情感倾向要特别鲜明。

描绘作用。如“生动的一刻”“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等题目,“生动”“初升”等词,明确要求文章所表现事物的特征必须鲜明。

反转作用。如“门其实开着”“原来这么简单”等题目,“其实”“原来”等词,使得题目中隐含着一个认识反转的过程。

这类作文的构思行文,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内容上,要特别重视文题实际可写范围。如本题,文中所写的内容是“第二次”“又一次”出发,写成“第一次”,或看起来像“第一次”都不切题。

2. 立意上,文章的中心应从限制语、修饰语中引发出来。如本题,必须点出“再次”相较于“前一次”认识、情感的不同之处。

3. 写法上,最好能够在文章开头就呼应题目要求。如直接点出内容是“再次出发”:“闯过了中天门,我们再次出发,向南天门进军了。”再如直接点出中心是“再次出发”后的感悟:“同一个起点,再次出发,我却认识到责任心比毅力更重要。”

再次出发

广州中学 黄祺翔

充满希望的麦田上,两个小男孩在极力地奔跑。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高大一点的哥哥将手中的纸飞机放飞出去了。就这样,出发了,夕阳的光辉就那么映在了他们的脸上……

“妈妈,妈妈,你看看!”弟弟向窗外望去,原来是哥哥放学回来了,手里还举着一架纸飞机。哥哥跑到厨房里,对妈妈说:“今天我的纸飞机又是飞得最远的那架!”妈妈二话不说,夺过飞机,大步走到院子里,将纸飞机随手扔了出去,然后大声地对哥哥喊道:“就那么一点点,这也叫远。还不快点去写作业,都多大了!”说完又冲回了厨房。后来下了一场雨,纸飞机就成了一堆烂纸……

从此,弟弟再也没有见过哥哥玩弄纸飞机了。也许是他把这个梦藏在自己心的角落了吧。

就这样,他俩都上初中了。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我要参加一个飞机比赛,你愿意帮我吗?”弟弟想起了在麦田上放飞的那架纸飞机,点了点头。

每天晚上,等爸妈都睡觉了,他们总会偷偷摸摸地起来,开一盏小灯,一起设计属于自己的纸飞机。有时弄得太晚了,他们总会累得不行,直接就趴在书桌上睡着了。第二天,他们又提早起来,将所有的东西收拾好、藏好。弄完,他们又飞奔去上学。他们太累了,上课有时会忍不住趴下睡著。

就这么一日复一日。

有一天放学,他们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躺在了麦田里。他们望着天上的飞机,心想:“这是飞机第几次出发了呢?”而他们,也已准备好再次为自己的梦想出发。他们为了再次出发,准备了好多。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他们偷偷摸摸地拿出飞机,跑出了家门。终于来到了比赛的地方,却看见只有他们的飞机还是纸飞机……

那一天好像很大雾。他们在雾里跌跌撞撞,好不容易看到了一架飞机,他们就跟着这架纸飞机,再次出发……

学生写后反思

我写出了内心的渴望,就是我的兴趣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我完整地讲述了事件的过程——母亲阻止我玩纸飞机让我去做作业并没有错,我尊重母亲的意见,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接着重点描述我“再次出发”,在完成作业后,克服疲劳去设计、制作纸飞机并参加了比赛。对这次行为描写得比较生动,富于感情色彩,也是为了满足题目的要求。

老师评语

文章对事件的描述完整、生动,能看出作者为了突出“再次”出发所做的努力。作为一篇散文或小小说,它确实是不错的。但是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它却有着明显的“详略不当”的缺点。

考场作文要求重点内容特别突出,甚至是绝对突出,让老师能够直接明了、快速地抓住文章的要点,断定这个要点正是题目所要求的。拿本文来说,如果评卷老师关心的重点是“再次出发”那部分,那么本文前一半所描述的因母亲阻止“哥哥”暂时放弃梦想的部分,就会被看作“再次出发”的铺垫——它太长了,使得文章的主要内容显得单薄。

修改建议

不必完整描述事件的整个过程,而要截取第二次设计、制作纸飞机这一环节,扩写成一个独立事件。为了呼应题目要求,文章开头、结尾应点明一下这次制作是“再次”;而对于母亲阻止“哥哥”的情节,可以插叙进“再次出发”的过程中,使它既起到交代背景的作用,又不喧宾夺主。

再次出发

广州中学 黄祺翔

充满希望的麦田上,两个小男孩在极力地奔跑,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高大一点的哥哥将手中的纸飞机放飞出去了。他们终于再次出发……

哥哥和弟弟都上初中了。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我要参加一个飞机比赛,你愿意帮我吗?”弟弟没有回答,他有点不知所措:“哥,难道你忘了……”

怎么会忘记呢?

那是小学四年级的一天,“妈妈,你看!”弟弟大叫着。窗外,哥哥放学回来了,手里还举着一架纸飞机。哥哥跑进厨房,兴奋地对妈妈说:“今天我的纸飞机又飞得最远!”妈妈一把夺过飞机,揉成一团扔在地上,大声说:“飞什么飞机,去做作业!”从此,哥哥再没弄过纸飞机了。

“怎么会忘记呢!”哥哥说,“我一直都没有放弃我的梦想,每天晚上睡觉时,闭上眼睛后,我都在想怎样折出最好的纸飞机。”弟弟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崇拜地望着哥哥。

他们再次出发了。每天晚上,等爸妈都睡觉了,他们就会偷偷摸摸地起来,开一盏小灯,一起设计属于自己的纸飞机。有时弄得太晚了,他们会累得不行,就直接趴在书桌上睡着了。第二天,他们又提早起来,将所有的东西藏好,再飞奔去上学。他们跑起来,就像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他们太累了,可是他们很兴奋。

一日复一日,他们终于完成了最新作品。比赛的日子到来了,他们偷偷摸摸地拿出飞机,跑出家门,来到了赛场。选手们的飞机各式各样,有的选手用了既坚固又轻便的材料,有的选手带着从商店买来的高级玩具飞机,只有他们的仍是纸飞机。可是他们不在意,耐心地测试风速,细心地尝试角度,在新场地反复试验放飞的动作。终于,轮到他们上场了,他们昂着头奔跑,四手上扬,发射……纸飞机乘风而翔,全场沸腾了。

他们欢呼着,跳跃着,使劲地挥着双手。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欢呼,是为了好成绩,还是为了他们的再次出发?

这天放学,他们来到了麦田上,在夕阳下奔跑着。突然他们停了下来,高大一点的哥哥将手奋力一扬,他们的飞机向着太阳飞去。他们终于再次出发了……

学生重写心得

重写之后,文章中“再次出发”的内容充分了,“再次出发”的感受鲜明了。这次修改,让我学会了“截取一段充分写”的方法,也对考场作文有了明确的认识——题目要求写什么就重点写什么,不必把自己想到的所有东西都写在考卷上。

我还由此认识到:1. 平时的自由写作,记叙时也应抓住重点充分描述,把想要说的说透彻,不能不分主次地“记帐”。2. 当我想要说一件事时,我应像本次训练这样,筛选、截取事件中最重要的一段来写。

再次出发

广州中学 程源远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读过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挫折后,毛主席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挥笔写下这样豪迈的诗句,我又怎么能把再次出发当作一种困难呢?

首次攀登铁力士雪山,我简直就是“一穷二白”。没有带登山杖,没有穿风衣,手上握着一瓶水,就进山了。才走了几里路,我就被一堆乱石挡住了步伐。一块块狰狞的大石,周围再配上一棵棵枝丫奇异的大树,整个环境好像都在嘲笑我的天真与无知。

不得不掉头回去酒店,迅速備好装备,我等不及明天,当天下午便再次出发了。

轻车熟路地走到了那堆乱石面前,有了工具的我,带着复仇的心态克服了这个巨大的阻碍。可还没等我缓过气来,就发现山路遥遥所指,好像是回程的方向。树林里连只鸟也没有,安静得吓人,偶尔有风掠过树丛,陈年的落叶便纷纷发出枯败而毫无生机的声音,好像第一次回到酒店后,同团的人对我的嘲笑,劝我放弃的话语。

两次挫折压在肩上,我连腿也迈不开了,哪里还有力气再次出发呢?

但是,第二天,当阳光给雪山披上了金色的外套,有一个小小的人影正在山间的小道上疾行。那是我。所有的挫折与悲苦,都被我存放在了昨天。现在的我只有一个目标,抵达山谷与积雪交界的地方。再次出发的我早就不是昨天那个迷失的人了,放下失意的重担,怀揣着梦想与曾经的教训,我又一次出发了。

一路在山林中跳跃,根据四周的景物决定要走的方向。阳光下的雪山像是半躺着的人,如此美丽,徐徐地朝着我伸出手。云雾衬得她的容颜若隐若现。我一次次地到达曾经挡住我脚步的地方,然后毫不犹豫地迈过去,继续开辟新的旅途。

也不知走了多久,枝繁叶茂的树林忽然就消失了,眼前的世界呈现出三种颜色,山谷那幽幽的绿,雪山那绵绵的白,还有包裹住它们的天空的蓝。只有几头牛在自由地吃着草,拖着淡淡的影子。画面里还有我这么一个呆立的人,好像要把全身都融进画里。一股难言的欢欣突然腾起,倒不是对这美景,而是对这天地。不断再次出发,自己真正想看的哪是这风景,只是这充满欢乐的天地罢了。

放下过去所有的不尽人意,你才有机会“迈步从头越”,才有机会再次出发,而只要再次出发,必会到达希望的彼岸,那里定然开满繁花。

老师评语

本文写了三次出发,后两次相对于第一次是再次出发,第三次相对于第二次是再次出发,每一回“再次出发”,登山的经历都与前一次不同,感受也更丰富,思想认识更深刻。

第一次出发写得非常简略,但是生动而不单调,简洁而不慌忙。文中所写的这种情形,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经历,所以文字虽少,但内容已很充实。这告诉我们,略写更考验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纸飞机麦田哥哥
疯狂纸飞机之旅
哥哥
哥哥的生日
会旋转的纸飞机
还猪哥哥
纸飞机飞到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