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施的保障条件

2020-08-13 06:50曾令鹏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7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

曾令鹏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随着国家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推進,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该课程在教育教学方式、教学性质、教学培养目标等方面与其他三大数学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有很大的不同,因而课程的实施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为此,制订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施的保障条件,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实施,是当下重要的举措。

一、政策保障——为活动实施“运筹帷幄”

为了推进该课程的高质量开展,迫切需要对课程实施进行从上至下的整体规划,给予提纲挈领的政策保障。从课程规划、课程管理、课程配套和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去制定活动实施的政策保障显得尤为关键。

1. 课程规划政策保障

各区域依据学生持续发展的状况、区域特色、可综合利用的教育资源等,研究形成一套“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各校基于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综合与实践”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厘清各年级“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关系,进行整体设计,形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体系。

2. 课程管理政策保障

一是建设课程科研阵地,各校分别成立“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科组教师”协同攻关的领导小组,研制、开发和整合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二是加强课程时间保障,各校除了要聚焦课中教学实践时间,还要保障课前延伸和课后拓展的时间;三是开展教师全员培训,通过信息交流平台或校内网等手段收集教师在活动中产生的教学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为教师排忧解难,提升教师自身水平。

3. 课程配套政策保障

一方面需要课程资源支持,主要体现在发挥好互联网优势和加强硬件配套与利用。教研机构和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优质资源的互联网实时动态共享平台,开发“综合与实践”优质课程资源;教研部门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公共资源统筹管理,为学校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实践基地、自然公园等各种社会公共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政策支持,为课程实施提供资源保障。另一方面是各项政策保障还需包括教师保障、管理保障、经费保障和安全保障等。

4. 课程评价政策保障

这包括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学生多元评价机制。一是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要聚焦选题是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数学性、适切性、开放性;从活动选题、活动目标、活动说明、活动流程四个维度评价教师的活动预案是否达到要求;教师是否有效组织问题选择、问题展开、活动成果展示及评价;从学生的数学能力、活动经验、行为品格、情感态度四个指标评价教师的活动效果是否达成。二是学生多元评价机制既要重视实践的结果,还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和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建立多评价维度、多评价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以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为评价方式。

二、教师保障——为活动实施“出谋划策”

教师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经过调研发现,部分教师对活动目标定位不明确,对教学主题的选择缺少创新性,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拘泥于课本,在实施方式上与常规课混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忽略实践性等不足。

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思想先行。高度认识课程的重要性,不能再以“不考试就不讲授”的思想对待课程,加强对内容设计的探究,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其次,要积极参与,明确定位。实施前做好活动开展的策划者,做到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及时反馈,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做好“幕后导演”;实施中做好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适时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使学生的体验活动更丰富有趣;实施后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者,善于总结,对数学游戏类、操作体验类、调查分析类、设计方案类和实验研究类五种“综合与实践”课型,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最后,要立足生活,提升能力。教师要用逆向思维方式,从现实生活中找寻数学知识的依据,建立活动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活动。

三、资源保障——为活动实施“添色增辉”

针对目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资源利用相对唯一化、资源开发视野过于狭窄化、资源开发意识能力低下化等弊端,要打破资源局限,充分创造、挖掘和运用各种资源是保证“综合与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

1. 助力校园资源,确保活动得以落实

一是通过培训师资,保障教师资源。让教师在课程的理解、素材的把握、内容的钻研、活动的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均有提升。二是通过丰富设备,保障教学资源。学校应该积极改变资源配置“拖累”活动开展的现状,根据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添置教具、学具,保障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三是配备场室,保障场地资源。学校应设立相关数学教室或者实验室,便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专用的场室里展开实践。

2. 借力校园活动,创编活动回归生活

一是实现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数学的重要“发源地”,同时也是运用数学的“试验田”,构建生活化场景能使活动真正得到保障。二是实现课程教学与家长参与相结合。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示范性作用,渗透数学知识和研究的方法,弥补学校教学的空缺。

3. 着力本地特色,创设活动融入社会

根据本地的文化习俗特色,制定一套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行动计划,力求把活动与本地资源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会以直接获得经验、发展实践能力。

四、管理保障——为活动实施“锦上添花”

现今,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管理保障:上级教研部门未能创新教研方式,制定整体教研方案,高效管理和监控活动实施全过程;部分教师教学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措施,实践活动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活动开展进程中管理工作不到位等。为此,建立健全的活动实施管理保障势在必行。

1. 发挥教研部门的导向作用

一要平衡四大知识领域的教研力度,组织开展课程培训、专家讲座;二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备课、授课和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以研促教;三要组织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四要有针对性地推广优秀课程活动实施经验,带动学校及区域的整体发展。

2. 创新学校教研组的管理形式

一是组建学校“综合与实践”教研组,以创新能力强的数学教学骨干、信息技术人才、教具学具研发人才、艺术专长人才等组成教研组,做到各司其职,保障课程开展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和资源。二是以“推门听课”制度确保活动正常开展,提高教师课程授课能力,避免“漏讲”或“走过场”的现象。三是校内外拓展,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参观超市的营销活动、科技园、当地文化遗产、农村田园场景等,丰富活动视野。四是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调查方法及时研究学校课程实施教学常态,总结经验,及时提炼教研成果。

五、经费保障——为活动实施“添砖加瓦”

由于教育行政部門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规划,没有专项的经费支持,加上学校欠缺规划,活动条件受限,经费预算脱离实际,经费使用缺乏考核和激励制度等问题,使“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施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鸡肋”。为确保活动有效的开展与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制度,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支撑。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政策,加强监管力度。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指导意见,调查学校是否按照上级要求落实专项经费,做到“专项专用”,杜绝课程实施形式化。

其次,要筹集经费,扩大开发途径。一是学校增设专项经费,确保活动开展。通过每年各项经费的结算审计,从能够节省经费使用的项目中分流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活动实施的专用经费,成立活动经费专用基金。二是建立校企联盟,争取资源扶持。学校可以合理利用企业与社会团体可提供的物质与场地资源,为活动的实施开发出更多免费的资源,减少活动经费不足的压力。三是建立学校联盟,实现校际的资源共享。成立学校之间的联盟,协商分配好各校需承担的不同年级活动需要的教具、学具、拓展教材、信息收集等活动配备,搭建共享资源平台,化解联盟学校活动资金短缺的难题。

最后,加强管理,完善经费保障制度。一是把经费预算与实际相结合,构建严格的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二是把经费使用与效率相结合,构建完善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三是把考核与奖惩相结合,构建有效的经费奖励考核制度。

六、安全保障——为活动实施“保驾护航”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别于其他学科课堂活动,要全面构建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有调控的安全保障机制,才能有效保证“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

1. 系好教师的“安全带”

一是提升教师安全素养,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增强隐患排查意识和危险源辨识能力,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二是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学校要成立活动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做到安全有人管,监管到位。

2. 撑起学生的“保护伞”

一是在活动前规避安全风险,如果活动地点在校内,教师应提前一周分组分工,布置学生准备好活动材料和实践工具,确保使用安全,并选派安全小组长收集和保管好活动用具;如果活动地点在校外,教师应进行实地“踩点”,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对活动时间、出行方式、活动空间、天气情况、活动程序等全面考虑,还需制订应急预案,规避安全风险。二是在“安全红线”内启动活动,例如六年级上册的“节约用水”内容,需要利用互联网查询各地水资源情况以及调查浪费水的现象。开展实践活动前,先划好“安全红线”:不能点击不良的网站,要避开不良信息;在调查过程中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不独自开展活动。在调查身边浪费水的现象活动前,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第一步确定行动的步骤、第二步选择方法,第三步考虑可能会发生的不安全现象及其应对措施等。

3. 巧渡活动的“安全舟”

一是培养正确的安全风险意识。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正确方式,保证学生活动中优先采取安全行为方式,强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培养正确的安全防范知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安全知识,例如基本交通规则、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知识等,让学生掌握常见场景下,需要具备的基本安全知识。三是培养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习惯。学生在了解安全知识后,还应具备使用安全技能的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利用各种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安全操作练习,培养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制定和落实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施的政策保障、教师保障、资源保障、管理保障、经费保障和安全保障,为“综合与实践”活动稳健开展和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证,让学生在课程活动中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与综合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真正实现从“知识时代”转向“素养时代”,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

注:本文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三五”课题“研读与践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研究”(批准号:KC2016-01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发展型思想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