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教育规律 回归教育本质

2020-08-13 06:50黄美健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7期

黄美健

2019年11月,我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师大附小”)挂职锻炼两周。通过听课、评课、参与科组集备、与各个科室负责人交流座谈、参与一年级家长开放日、参观学生社团活动等,我全方位地认识了这所学校的优势和魅力之处。师大附小成立于1948年,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独特之处——实验性、示范性。历任校长都是东北师大委派的教授、学者,可以说是国内小学中较为罕见的,它有天生的学者气息。所以,学校提出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都建立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师资队伍、课程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率性而教,育人为本

《中庸》里提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师大附小提出的“率性教育”,提倡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我认为这个“率性”不是任性、随意,而是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因材施教,重视用中国智慧,解决中国问题,培养中国儿童,让学生的差异显现出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三观。

凡是到过师大附小的人无不惊诧。因为,它颠覆了很多人关于“学校”的概念——

学校的时间是开放的:每年有4个学期、4个假期。根据吉林省的气候特征安排了“四假期制”,把寒假缩减2周,把“五一”和“十一”假期各延长1周,作为“春假”和“秋假”,从而形成“寒假”“春假”“暑假”“秋假”4个假期,假期总长不变。“春假”“秋假”的实施,既能够有效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又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学习的疲劳,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此外,不同的学习活动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弹性地安排课时的长短,学校采用系数化的时间分配制度:一节课有的30分钟,有的40分钟,有的60分钟,有的甚至90分钟。

学校的空间是开放的:每个楼层根据不同学生年龄、不同专用教室的特点,设计主题情境活动区域,打造开放、自由的空间。例如,教学楼一楼设有科学专用室,打造以“神奇的自然界”为主题的活动空间,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标本、生物知识展板、地球仪、地球地形分布图等,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二楼设有美术专用室,打造以“艺彩空间”为主题的活动空间,走廊中耸立着一个巨大的砚台,做工精巧的毛笔惟妙惟肖,展示师生书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追求。每层走廊的开放空间都有弧形的小舞台,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也便于学生集体交流、展示以及举办小型演出。同时,每层都设有开放式阅读区,根据学生年级特点设定不同的阅读主题,配上形态各异的懒人沙发,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阅读。

教育的空间是开放的:学校打破传统的学习空间,采用开放、多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培养他们与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交往能力。教室靠近走廊的墙壁是可移动的,根据需要增减活动空间。在活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穿梭于教室各个角落,甚至到走廊开展探究活动。在一个班级课堂上,经常出现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教学。如此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场地、资源、师资等条件,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自主控制学习进程。

率性而教,学问之道

率性教学是遵循知识、能力、智慧和经验形成规律,具有儿童成长发展规律与阶段性特点,促进兒童在共同体中成长的教学。所以,率性教育关键点在于指向经验与知识教育,指向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培养,指向智慧教育。率性教学有三个核心关键词:有根源、有过程、有个性。

师大附小提出了“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我发现,这里的“归纳”并非数学思想中的归纳推理,它强调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起点,开展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的基础上。从三个着眼点入手:情境与具象、操作与体验、对话与省思。首先,学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认知离不开生活体验,离不开实际操作,离不开具体活动。比如,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摸一摸”“试一试”“探一探”来开展学习活动,学生亲自体验操作了,才更有可能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动脑动手的过程,而不能只注重结果。其次,与自己的对话是省思,与他人的对话是平等交流,与文本的对话则是深度探究。四年级语文“边塞组诗”单元教学案例中,教师将一类古诗作为教学对象,引导学生学习一组诗,对同一题材的诗歌进行整合分类,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一类诗歌的一般特点,还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并自行发现、归纳这类诗歌的独特性。这样的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既提高古诗学习效率,又促进学生归纳思维的培养,是对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性实践。

在听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中,我还关注了“三有”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学准备是否充分和科学。其一,挖掘教材,寻找知识线索上的“根”,期待生成。三年级数学科组集备“年、月、日”这个单元时,教学设计涉及平年和闰年概念,对于怎样快速判断,教师设计了“出现错误——发现错误——寻求答案”,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找出如何判断百年是不是闰年的方法,从而追溯知识的本源。其二,直面意外,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机智生成。二年级数学“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有这样一道题:二年(1)班学生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乘5人,他们租了8条船,一共有多少人划船?当大家都认为40人是正确答案时,有一个学生提出“有可能不是40人”。显然,这个答案不是教师所预设的答案。这位教师即时引导,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充分展示了“有过程”的教学。其三,活用反馈,尊重儿童个性,随机生成。在找规律教学中,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1、2、4、(    )、(    )、(   ),按规律填数。学生进行热烈讨论,有几个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面对课堂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及时把握教学契机,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率性德育,知行合一

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倡导“有过程、有尊重、有道理”,是率性德育的核心。同时,率性德育强调德育要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尊重儿童的个性,使儿童在知理、明理中学会做人、做事,达到知行合一。

一方面,学校注重制度与环境的建设,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学生道德在开放、多元、尊重环境中,在显性的参与和体验中,在隐性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中得到发展。所谓的德育生态环境是多元化、立体的、全方位的,把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延伸,课内学习向课外体验拓展,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同时,采用校内校外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结合, 大小环境结合, 全系统与分系统结合。

另一方面,率性德育十分关注德育活动设计。对学生认知活动、体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活动的设计及组织注重促进学生道德与认知的发展,注重细节,做到全员参与。班级活动有特色、学校活动有主题、社会活动有实践、养成教育有方法。学生到南湖公园、伊通河畔、文化广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处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到科技馆、民俗馆、农博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处开展跨学科探究活动,到高校参观交流,到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入队,到消防大队实操,走进各类职业场所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每到寒暑假,还有学生最喜爱的研学旅行。这些实践活动都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实践体验、问题解决、文化理解,关注学生生存、共处、做事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互助互享、解决问题,学会了尊重他人、与人交往、遵守规则。

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学行动的灵魂,是教育教学实践的精神引领,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力量。要发挥教育理念的引领作用,必须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学校图景,包括行动愿景、行动路径、行动保障等。先进的、清晰的行动愿景,具体可行的行动路径,以及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将共同促成成功的学校变革。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