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发展特色产业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2020-08-13 07:29何军林
科学种养 2020年8期
关键词:石柱县莼菜石柱

何军林

从生机盎然的黄连地,到红红火火的辣椒地,再到连片铺展的莼菜田……在今天的石柱县,我们看到的是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蓬勃气象,是脱贫致富的无穷希望,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势头。

近年来,重庆市石柱县紧紧围绕“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加速推进康养石柱建设步伐,全力做靓中国黄连之乡,做强中国辣椒之乡,打造全国莼菜基地县、全国兔业基地县、武陵山区绿色特色创新发展高地、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在乡村振兴路上驰骋。

深耕“苦黄连”, 做靓中国黄连之乡

在石柱县黄水镇,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一个个人工搭建的黄连种植棚架。因为黄连喜冷湿,忌高温和日晒,人工棚架便成为黄连生长的极佳场所。金秋时节,药农们正在棚架下埋头忙碌,他们在采收“苦黄连”的同时,也收获着“甜”产业。

黄连又名味连、鸡爪连、南岸连,有清热祛湿、泻火解毒之药效,是重要的中药材,被李时珍列为120种中药材中的上品。而石柱黄连最负盛名,其根条肥壮,质地坚实,肉色红黄,过去多为朝廷贡品,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黄连之乡”,石柱县是首批通过国家GAP认证产地,拥有“黄连原产地地域产品地保护”“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品牌认证。黄连成了石柱县的名片,石柱黄连成了“道地药材”的名牌,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世界黄连产量的40%,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石柱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统筹规划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绿色生产,加快品种选育繁育,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提升产业服务水平,并加快推進产品研发与加工,高质量发展黄连产业。全县黄连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5万亩以上,年产量3 000吨以上,年交易量在4 500吨以上。

石柱县通过选育黄连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逐步推广黄连新品种种植面积,提升黄连产量和质量,稳定黄连种植规模;开发黄连生态种植新技术,扩大GAP规范化种植基地面积,提升石柱黄连种植水平;开展黄连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重点打造“五黄养阴颗粒”和“黄连花茶”两大拳头产品,形成大品种带动大产业的格局,提升黄连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善黄连交易市场,建立黄连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大力发展黄连贸易。

同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黄连大品种开发”项目,加快与专业机构、科研院所与制药企业合作,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平台,推进黄连产地初加工及精制饮片标准化研究、黄连传统中药大品种质量提升和扩大功能主治研究、黄连核心功效及其物质基础研究、黄连及其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开展黄连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

广播“红辣椒”,做强中国辣椒之乡

在石柱县河嘴乡旗峰村,映入眼帘的是满坡满地红灿灿的辣椒。而早年间,旗峰村这些石子地里还种的是马铃薯、玉米和甘薯,村民收入微薄,日子过得清苦,只能外出务工讨生活。自从石柱县全面开展辣椒的规模种植和产业化发展,这里便大面种植辣椒,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日子也好过了。

近年来,石柱县依托自然禀赋和生态优势,以产业扶贫为主线,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强化科技研发与创新,着力提高辣椒基地生产水平,扩大辣椒精深加工能力,提升石柱辣椒品牌形象,增强市场营销能力,有效促进辣椒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目前,石柱全县有3/4的乡镇种植辣椒、2/3的农户吃着“辣椒饭”。全县85个贫困村中,有40多个贫困村将辣椒列为脱贫支柱产业。近几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30万亩左右,建设示范基地4.5万亩,每年收购鲜椒近30万吨,成为川渝地区最大的辣椒生产县和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县。

石柱辣椒先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辣椒)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注册了“石柱红辣椒集体商标”和“石柱红(鲜椒)证明商标”,石柱红辣椒干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石柱红辣椒商标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石柱县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辣椒之乡”。

据了解,石柱县自开始辣椒规模化种植以来,已发展成为集“辣椒科研、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五位一体产业链。成功培育出“石柱红”辣椒品牌,形成鲜辣椒、辣椒干、火锅底料、豆瓣、辣椒酱等多层次的产品供应体系,产品不仅销往国内主要食辣城市,同时出口多个国家。

立足做强中国辣椒之乡,石柱县将按照“培育良种、建设有机基地、扩大规模、树立品牌”原则,进一步加快产、供、销一体化步伐,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0年,全县将发展有机辣椒基地5万亩,建成100~200亩有机辣椒示范基地5个,30~50亩有机辣椒示范基地100个。

唱响“石柱莼”, 打造全国莼菜基地县

走进石柱县黄水镇万胜坝村莼菜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莼菜田铺展开来,如大地表面长出的一张绿毯,一丝秋风吹过,田里便荡起微微碧波。正在田里忙着采摘莼菜的菜农们,不时发出欢声笑语。

据介绍,享有“水中人参”美名的莼菜,属睡莲科的一种水草,适宜在海拔1 200~1 600米之间的酸性土壤中生长繁殖,对水质、气候、土壤、阳光等自然条件要求非常高。石柱县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莼菜生长,莼菜自1992年在石柱县试种获得成功后,先后在黄水镇、冷水镇、枫木镇、石家乡等境内,选取水质条件好、无任何污染、可正常实施水源排灌的适种地区大规模发展莼菜产业。

近年来,石柱县充分挖掘高海拔区域的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及潜力,适度扩大有机莼菜生态种植规模,加快莼菜的良种选育与扩繁,提高莼菜等蔬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与精深加工能力,加大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力度,适度发展高山错季特色有机蔬菜生产,推进高海拔区域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围绕打造全国莼菜基地县,石柱县不断创新发展举措,走上专业合作社发展道路。石柱县采取“公司+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新型股份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莼菜专业合作社已有21家、县级龙头企业3家,其中多家企业的莼菜品牌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证、国家专利技术认证、有机食品证书和AA级绿色食品证书。

同时,规范建设优质生产基地,走上精深加工路子。石柱县加快推进莼菜种源繁育、种植技术试验示范、精深产品研发加工,健全产业链和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了集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为一体的莼菜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精深加工生產线,成功开发出包括食品、美容护肤、保健养生三大类27种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莼菜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转型,莼菜产业年产值突破2亿元大关。

石柱县通过稳定面积、提高效益、设施与露地并重、基地与直销对接、品种与季节适应,配套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广莼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年产莼菜1.4万吨,产值2.5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

石柱县通过大力开发高端莼菜产品,成功创建了“山之莼”“福吉利”“海涟”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并将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成功引进和研发了莼菜酵素、莼菜香皂、莼菜茶叶、莼菜透明皂等莼菜深加工技术,开发出了莼菜饮料、即食莼菜、鲜食莼菜梗,以及系列莼菜美容产品:面膜、胶囊、含片等新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莼菜农业公园已然成为石柱县乡村旅游新亮点。该园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项目,是石柱县依托康养休闲资源优势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重点实施项目,按照“一环两核三区”布局,涵盖黄水、冷水、枫木三个乡镇,规划面积110千米2。其核心区位于冷水镇八龙村,面积约为1 200亩,打造出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康养美食、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中国最美莼菜乡村。

坚持以创新支撑特色效益农业全链式开发,构建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和产业机制,提升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有机辣椒为主的调味品生产、以兔子为主的草食牲畜产业、以有机莼菜为主的高山有机果蔬产业……当前,石柱县正沿着既定的目标路径,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龙溪武陵路70号 邮编:401147)

猜你喜欢
石柱县莼菜石柱
石柱县农技协联合会组织验收VR数字展馆
石柱县莼菜种植现状及引种试验
“绿色”的莼菜
蘑菇石柱
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
利川莼菜发展概况及建议
防洪度汛中的调度工作——以石柱县万胜坝水库为例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土家族婚姻的变迁——以石柱县桥头乡长沙村为例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