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新生适应性对策分析

2020-08-13 06:50彭宏康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新生新媒体

彭宏 康彧

摘 要:目前,大学新生已经全面迈入“00”后时代,传统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新生的实际需求,本文在立足新媒体时代特点,通过分析新生适应性问题、适应性教育现存问题,针对新生特征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新生适应性对策。

关键词:高校新生 适应性教育 新媒体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大学新生面临与高中完全不一样的学习生活,适应性教育是针对大学新生的第一课。新媒体时代,如何针对大学新生开展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新生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1.学习适应性问题

相对于高中阶段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成绩指标明确等特征,高校教育理念以帮助学生培养并建立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感悟,并在实践中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为主。学习环境、压力大小的转变,导致部分新生出现无法明确学习目标、过度放松自我、盲目追求课外生活的状况,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学习适应性降低。

2.生活适应性问题

国内高校多为集体住宿制,对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高校新生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宠爱,部分新生过度依赖家人照料,缺乏生活常识,很难适应大学集体生活,易诱发心理问题。

3.人际交往适应性问题

高中阶段,由于环境和运行模式的限制,同学间人际交往环境较为单一; 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性格迥异、个性鲜明、家庭条件不同、生活习惯差距大,因为社交知识的空白和欠缺,较容易在沟通过程中,产生并激化矛盾。[1]

4.心理适应性问题

面对与以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学习情境,不同的社交模式,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问题。新生对大学生活存有较高的期待,当面临与理想不同的实际大学生活情境时,他们将面对因认知失衡而产生的心理落差。心理落差将提高新生受无助、迷茫等负面情绪影响的可能性,部分新生也会因对未知生活过度焦虑,产生严重的心理适应性问题。[2]

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现状

1.适应性教育模式较为传统,未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

传统的适应性教育,因受新生人数限制,多以统一大课、讲座等形式进行,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带有强制性,降低了高校新生的实际参与感与满意度。与此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大学新生的整体特征、生活习惯符合性较低。大学新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生活在电子网络时代,思维活跃,个体意志强烈,追求新鲜、富有创造力的生活学习模式。目前的新生教育未充分利用“互联网+”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性,教学内容未充分传递。

2.适应性教育缺乏针对性,未充分体现学生的特征差异

大学新生适应性的高低,在不同特征的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仅停留在入学阶段,忽略了对学生适应性变化的长期追踪和观察,不能够满足大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适应性教育指导需求;部分课程模式忽略了学生间的个体特征差异,缺乏针对性,不能够有效解决不同学生对适应性教育的不同需求。

3.适应性教育心理干预面较窄,未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

现有的心理干预机制以班级为单位,以辅导员管理为主,其主要依靠辅导员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适应性指导,但由于辅导员管理人数多,不能及时对所有学生都进行有效、全面的心理干预。其次,一般高校均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坐诊,向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以及专业的心理干预,但受人力、空间、时间等资源的限制,对入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很难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心理分析和帮扶。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路径探索

1.利用新媒体优势,建立新生动态信息库

通過个人信息的量表填写、深入观察、家校沟通、同学反馈、面对面谈话等方式,了解新生群体的生活方式、个性特征、家庭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在明确每届新生群体特征的同时,掌握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化信息,建立数字化、便捷化、高准确度的新生信息库。

2.利用新媒体优势,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内容

在对大学新生进行特征、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适应性教育的课程设计需要符合时代特质,紧跟潮流。针对新生群体的学习习惯和接受习惯,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可采用开放公众号教学平台、互动课程的设计等方式;在内容方面,建立“使命教育+适应教育+专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全面素质教育”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新生教育规划体系,确保新生所学习内容较为科学全面。

3.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展线上在线咨询辅导

部分新生依赖互联网设备,不愿与心理辅导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针对此现象,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开设“网上心理辅导中心”,鼓励新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适应性问题或其他心理问题的咨询,校方提供初步的心理咨询服务。与此同时,我们可通过线上平台,定期发放心理测量量表,对新生心理状况进行初步筛选和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反馈结果,对部分有潜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持续跟踪。学生也可通过微信平台对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应借助新媒体优势,帮助大学行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相关信息、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技能、校园环境等,缩短适应周期;同时依靠互利网技术,设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关教育内容,并尊重大学生思维特点,跟踪记录新生在适应期内外的各项相关指标,追踪学生心理动态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和辅导,从而提升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淑静,史华红,陆新全.新时代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改进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6):9-11+19.

[2]刘宏程,李佳.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因素分析及其心理辅导效果提升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2):41-42+45.

猜你喜欢
高校新生新媒体
关于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思考
班级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适应性的作用研究
基于MOOC模式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浅谈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