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视域下奢侈品牌的美学与艺术性分析

2020-08-13 11:40冷亚坤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学符号艺术

冷亚坤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当代艺术自身形态、疆域的转变,商品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美化成为商品自身的重要特征。人们的审美水平也不断提升,审美对象范围扩大,而奢侈品作为最具艺术气息和审美形式的商品,充分体现的物的审美和艺术性。本文也将从美学、审美以及符号学的角度对奢侈品进行分析了,探究与艺术相结合的奢侈品牌经典元素的审美本质以及作为它一种符号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符号:艺术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020-02

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商品经济对艺术与审美的介入,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不再是泾渭分明,艺术进入到日常生活。机械复制技术在把艺术作品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得艺术作品“元真性”消失的同时商品的属性也发生了改变,物具有了审美的属性。物的实用价值在人们进行选择时不再是第一位的,人们有了审美的需要。奢侈品作为最具艺术气息和审美形式的商品,其经典设计和元素提高了大众的审美能力,扩大人们审美维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人们的生活诗意化、审美化。

一、生活的艺术化与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最早是由英国社会学与传播学家费瑟斯通提出来的,他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现象使得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正在消融,艺术在大眾生活中随处可见,“艺术转化成生活”的同时生活也转化成艺术。“日常生活审美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二是生话中的一切都被审美化了,尤其是工业大批量生产和科技带来的传媒和广告。最具代表性也广为人知的——法国艺术马塞尔·杜尚的《泉》,一件商品(从商店买来的小便池)也可以当作艺术品进入博物馆展览,此举颠覆了艺术的传统观念。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把波普图案印在衣服上,这种做法流行至今,而且并不限于服装行业。法国著名奢侈品牌YSL (YvesSaint laurent中文译圣罗兰)的创始人伊夫·圣·洛朗借助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皮特·蒙德里安创作的曲线和彩色设计出了著名的蒙德里安裙。而今天,艺术与品牌的结合愈发普遍、密切,法国最古老的时装品牌lanvin(中文译浪凡),2019年最新发布的秋冬系列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法国写实派绘画,著名设计师Bruno Sialelli在看到Ge rard Schlosser的画作后,便决定把秀场搬进克鲁尼中世纪博物馆(建于十三世纪,馆藏展品大都为中世纪艺术品),模特们在文艺复兴时期珍贵藏品的包围下,幻化成拉斐尔画作中画报女郎鱼贯而出。这些都表明了艺术不再像过去那样被“高高挂起”远离“人间烟火”,而是向生活领域全面进军,使生活里到处充斥着美的元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现代美学家韦尔施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做了重新的解读,以哲学、美学以及艺术的视角进行论述。他认为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眼中的审美化现象不是单一的某种现象而是多种现象的结合,它追求多种审美目的的统一。其实早在原始时期的巫术活动就具有了多种审美目的,巫术活动产生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有双重意义,它增添了巫术活动的氛围、调动情绪,达到了形象逼真巫术效果,又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渲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而如今人们在消费时,人们考虑的不仅仅是物本身(物的实用价值),还有物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展现的自我表达,物品本身在人们的选择中不再具有优先权,奢侈品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奢侈品与“诗意”

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一文中指出“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他认为有个决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存在:技术世界和艺术世界。前者是在摧毁大地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是一种在本质上无视大地(自然)的极端世界化要求,技术作为人肆无忌惮地贯彻主观意图以追求最大化利润的手段,将大地(自然)置于毁灭的境地。而后者则是看护大地与大地共存的世界。(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也就是说艺术、审美能够实现对科技理性世界的拯救,即实现人诗意的栖居。一直以来,谈到奢侈品,人们的关注点总会聚焦在人的虚荣、攀比心理,对财富和地位的非理性占有等功利性因素方面,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受营销手段、广告和定价等因素的影响。其实不然,从美学和艺术的视角来看,奢侈品牌是艺术与审美的结合体,具有经典性的审美意义。法国奢侈品牌chanel(中文译香奈尔)的经典配色——黑与白,流行百年,一度成为优雅的代名词,白色代表着纯洁与安静,黑色代表着稳定和庄重,在低调奢华与单调平实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全球精品品牌之- Gucci(中文译古驰)马具具象装饰,以方形铆钉形式出现古驰的产品设计当中,这一元素源于把马蹄铁固定于马蹄上的锥形钉,造型与其马衔扣一样,都取材自对骑马时代的缅怀,传承着高贵的骑士精神和对马文化的赞颂。品牌Louis Vuitton(中文译路易·威登,简称LV)的Monogram(交叉字母)元素,深受当时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日本美学的影响,底色是咖啡色,散布着星星、四叶草图案,底色和图案是同色系搭配,星星图案和四叶草分别被菱形和圆形包围,再以品牌创始人的名字缩写“LV”作陪衬,成为了品牌的标志性符号。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一独特雅典的图案设计,伴随着丰富的传奇色彩成为时尚的经典。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安迪·沃霍尔曾预想“所有的艺术馆正在成为商铺,所有的商铺正在成为艺术馆”或许正在成为现实,艺术逐渐摆脱了纯艺术的范畴,艺术与奢侈品牌的本质区别也不再是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对立。人们对奢侈品牌的追求也并不只是停留在“浅层的审美化”层面,仅关注外在表面,还包含着深层次的审美化,这改变了我们的意识。奢侈品作为最具有艺术气息和审美形式的商品,对提升大众审美能力,扩大人们审美维度的广度和深度起到的功不可没的作用,使人们实现诗意的生活。

三、奢侈品的符号价值及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他的符号学理论中曾指出——符号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语言符号联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约翰·菲斯克也在《传播、意义与符号》一书中曾提到,“符号由符号具能指和符号义所指组成。符号具能指是符号的形象,是纸上的一记号或是空气里的声音,可以由我们的感官感知符号义所指则是符号所指涉的心理上的概念。”

首先奢侈品就是一种符号,奢侈品的消费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符号的消费,追求符号的人们不会去选择那些功能、设计大致相同且相比价格更低的商品,哪怕是高仿品也难以让人接受,笔者认为奢侈品符号的意义就在于此,在日常生活诗意化和审美化的过程中,符号消费成为了沟通二者的桥梁,连结了艺术世界和现实生活。人们通过符号消费,获取商品的符号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就是拾取艺术碎片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解,人们也体会到了以往日常生活中没有的直观感性体验,又仿佛可以沟通神奇而充满韵味的生命状态。

其次对于奢侈品牌符号价值,可以从哲学上理解,价值——产生于于主体有需要而客体恰好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这属于关系范畴,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功能、属性彼此形成了一种效应、效用或效益关系。价值在哲学范围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的。

另外,价值又是一个属性范筹;价值作为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具备了主客体两方面的内容,主观性是指人的需要,以人为主体,如果没有人的需要,物对人的价值就不会实现,人是关系中的核心。而客观性是

指物的属性,物的属性和功能是客观存在的,此外,人的需求也同样具有客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二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客观关系。当在论及某事物的价值时,除了从它自身衡量考察外还有注意主体人的需求。人对物的需要绝非凭空产生的,是在物的属性的基础上。奢侈品作为一个有着稳定牢固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的符号,符号的象征意义已经超越了实用价值,不仅如此这象征意义还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是它自身价值的所在,满足人们对于象征意义的需要。象征意义作为奢侈品牌的内涵是奢侈品牌的立身之本,而消费者对于内涵的认可和需要则促使了品牌的永续发展。可以说,奢侈品的内涵是内因,消费者的认可和需要是外因,奢侈品的价值离不开这两者的共同作用。

四、为何“潮流已逝,经典永存”

奢侈品牌大都有百年的历史,永远站在时尚潮流的浪尖,那些经典的元素和设计更是历经百年而不衰,跨越时间的长河出现在当代人的生活里,影响着当下人的审美。正如可可香奈尔所说“潮流易逝,风格永存”。

从审美本质的角度来说,柏拉图曾在《对话录》中,强调区分了“什么是美的东西”与“美是什么”,明确地提出了各种审美对象的共同本质的问题,要求寻求“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美的那个品质”(尤西林《美学原理》)。根据黑格尔的观点,美的本质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理念,即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二者的直接地统一,但是这种统一须直接在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着,才是美的理念。”(黑格尔《美学》)香奈尔的经典设计——圆领小沿边套装,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宽松简洁的设计,简单的线条、宽松的剪裁、弹性的面料拋弃了当时流行的紧身束腰的鲸骨裙箍,这是“女性需要独立与自由”理念的表达,解放女性,开创属于女性的时尚,打破传统向世俗唱反调,创造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品味——简单。早在1950年就问世的古驰(Gucci)标志性红绿条纹带,风靡全球,经久不衰。红色和绿色是一对补色,红色竖条和绿色竖条按照一定比列和面积排列在一起,当红色的面积大于绿色的面积时,就会增强画面的效果,除让画面更加突出外更能给人以调和感。远在西方古罗马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指出美的形式有“秩序、匀称与明确”。正如《诗学》中写到:“一个美的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坚持人文主义的学者们同样认同“美的事物一定要有光泽、比例等属性上的和谐”的观点,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认为“数”、“布局”,“完整性”是形成建筑美的三大关键要素;阿尼奥洛·菲伦佐拉说:“美是自然有序的和谐。”达·芬奇认为人体的比列是神圣的,“它表现在人体各部分和身高成简单整数比,各部分之间也成简单整数比。”(达芬奇《绘画论》)由于人体有着神圣的比列,就决定了人们对“合适”的比列的要求。合乎合适比列的体貌就是被人们认为“均匀”,应用到家居、器物、建筑等设计外观上,就是以人体为尺度而决定的。香奈儿(chanel)经典格菱纹图案、迪奥(Dior)的圆形花纹设计就是按照一定的比列与尺度,讲求对称与均衡,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能够给人以调和感、平衡感。

猜你喜欢
美学符号艺术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符号的由来
纸的艺术
纯白美学
变符号
“妆”饰美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