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干预方式研究

2020-08-13 07:09金燕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老年患者

金燕

【摘  要】目的:研讨老年人用药治疗过程中使用不良反应,旨在规划合理用药计划执行干预方式。方法:实验开展前,对象主要选择本院中2018.06——2019.01期间基于回顾分析法筛选符合实验条件患者共计70名,以患者在用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分析指标,经计算后核对70名患者基线资料后对其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在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涉及消化、皮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众多方面,临床表现为高热、乏力等全身表现,但在本次实验中患者皮肤系统出现不良反应概率相比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P<0.05)。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干预包括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等治療药物,其中诸多药物种类使用过程中,抗菌药物介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P<0.05,药物使用中静脉注射、联合用药法占比更高。结论:面对老年患者用药时较易发生不良反应,为此需要加强合理用药干预强化药品的作用疗效。

【关键词】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090-01

临床中老年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主要为社会老龄化趋势越发严重导致的,这类病人不仅身体综合素质较差,同时伴随着生理功能严重减退影响新陈代谢异常。而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在完成药物治疗方案时,非常容易造成不良反应的生成导致治疗成效变差。按照临床调查显示,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是青、中年患者的二倍。临床近些年的药物管理体系缺失继而造成用药合理性降低,所以药物不良反应症状时有发生,而且面对老年病人的治疗难度也相对较高。老年人机体代偿性较低且耐受性不高,从而导致了老年人成为不良反应发生主体,加上合并症较多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非常多,病情转归不佳甚至容易发生不良用药事件,所以合理的用药干预非常重要[1-2]。

1.资料和方法

1.1线性资料

实验对象选择在2018.06——2019.01本院接收老年患者共计70名,以患者在用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分析指标,经计算后核对70名患者基线资料后对其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其中患者男:女例数40:30,其年岁范围在60—88岁之间,年龄中位数(76.8±2.6)岁,高中学历以下者42名、高中学历以上者38名。所有病人在实验过程中均有清醒意识,可完成自我护理完成基本洗漱和行为,基本资料完整。

1.2方法

基于回顾分析法收集本次课题中70名老年患者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主要针对其不良反应发生、受累系统与临床表现进行统计,收集药物的使用方式,并针对以上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与分析,得出规划药物合理使用干预方式。

1.3观察指标

针对相同类型的患者为分析其药物使用不良反应效果,可对其进行不良反应统计、不良药物使用类别与药物使用方式进行统计。哪项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占比率越高,则表示对应组药物使用方式、使用类别、不良反应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1.4统计方式

利用统计学SPSS21.0软件展开分析数据,检测结果则用(n%)、x2值共同分析,计算得出P<0.05代则数据差较为明显,可对其展开统计意义分析。

2.结果

2.1患者不良反应统计

老年人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呼吸、皮肤、消化道、泌尿、心血管系统等受累,其中还会发生高热乏力等机体表现。经统计分析可见,在众多不良反应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数值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可统计其意义。

2.2不良药物使用

其中包括常用的神经类药物、消化药品、抗菌药等共计五项,其中在所有累别药物中抗菌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高,与其他类别药物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消化类别发生13例,占比18.5;心脑血管类别发生16例,占比22.8;神经类别发生9例,占比12.8;抗菌类别发生24例,占比34.2;内分泌类别发生8例,占比11.4。

2.3药物使用状况

70名患者中单独用药7例,占比10.0%、联合用药61例,占比87.1%、静脉注射法30例,占比42.8%、肌肉注射法13例,占比18.5%、口服用药法15例,占比21.4%,其他8例,占比11.4%。经计算后可见,药物的使用状况中静脉注射法与联合用药法较多。

3.讨论

随着人的年龄在不断上涨,各个脏器与组织的衰老进程加快,其记忆力也会随之减退继而在用药时常常发生重复用药或是忘记用药等,这也是直接引起老年患者耐药性降低、微循环功能阻滞、胃肠吸收能力减弱等症状的主要原因,而且老年人的自身消化与代谢时间相比青年人相对比较缓慢,而这种不良症状也直接降低了患者对排泄效率与药物代谢,药物对人体各脏器的使用损害也就此加重[3-4]。老年人容易诱发的不良反应机制较多,机体药代动力学发生改变,在日常饮食进行过程中患者需要诸多营养物质中的酶来参与代谢和吸收,同时也需要输送一定量的蛋白质,老年患者内源性蛋白酶指数相对较低。因为老年患者的体内脂肪层较少,血液中游离药物活性的含量明显增加,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规因素。而有些药物的需要借干肝脏、肾脏做基础代谢,但是有些患者的肾脏功能相对不足,因而无法将药物排除体外。

临床需对药物处方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审核,防止因各种因素所导致的处方药剂配伍错误,导致发生不良反应概率增大。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发放药品之前需进行用要指导严格限制其用药规范性,对于年龄实在过大患者,可告知其家属用药方式和诸多注意事项,让家属帮助管理尽可能避免诸多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畅雅芬,牛俊强.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分析[J].智慧健康,2020,6(5):151-152,157.

[2] 邹晶晶.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91-92.

[3] 李万芬,王冬.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9):19-21.

[4] 吴新春,胡世莲,陈尹, 等.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措施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2):84-86.

猜你喜欢
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老年患者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策分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