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教育的发展史思考当下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的教育模式

2020-08-13 07:03吴天语
锦绣·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艺术教育高校

摘 要:我们从中西方的艺术教育历程中可以得知,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活动的开展息息相关。一个新时代背景的产生必然会激发一种新兴的艺术观念,而在新兴艺术观念的作用下,也会使得新的艺术教育观念应运而生。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作为艺术与科技水乳交融的新型艺术形式,给传统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造成了摧枯拉朽般的冲击。在当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是遵循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延续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探寻的艺术教育之路,还是找到新的艺术教育方法,另辟蹊径,创造数字媒体艺术独有的教育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校;数字媒体艺术

1 分析艺术教育发展史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艺术教育都经历了从混沌模糊到清晰明了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孔子提出“礼乐治国”,“礼”是指一整套符合正统的礼仪规范,而“乐”最初指的是音乐。“礼乐治国”强调的是通过好的音乐—后又扩展至其他艺术形式,使得人的品德修养得到提升,进而对于国家的安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古代,艺术教育中并不包含“文”。因此,把“学而优则仕”当做主流思想的中国人,使得艺术教育只能充当以科举制度为主导的学校教育的调味剂,故而不受到重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强势进入中国,使得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前赴后继地进行了浩浩荡荡的革新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教育观念被引入中国,中国的艺术教育开始效仿西方,在模式上更加适应近代工业的发展。在民国成立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艺术教育才得以逐步建立。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教育家确立起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使得中国的学校艺术教育进入一个相对规范和系统化的历史新时期。艺术教育的制度化一方面促进了专业艺术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宣扬了艺术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撼动的地位。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即艺术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民,使得艺术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明确起来。

就西方而言,对于艺术教育的思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art”一词最初指向与技艺有关的活动,木工、铁匠、外科手术等技艺也都属于“art”范畴之内,因此这时人们对于艺术的范畴仍然模糊不清。到了中世纪时期,一切都是围绕宗教运转,艺术受到了宗教的严格控制。从文艺复兴开始,各类艺术的现代概念逐渐打下基础,美的艺术与手工艺开始分离,但所提倡的是一种符合天才的观点。19世纪,艺术的现代概念最终形成,清楚地表明了艺术与使用技术的分离。这对于艺术教育活动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人们关于艺术的思考进入了自觉时代,对于艺术的专门化处理而逐渐深入。

2 结合艺术教育发展史,思考当下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

2.1 高校教育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的定位不够明晰

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的理念中,艺术教育通常被划分为专业型艺术教育和普通艺术教育。专业型艺术教育是针对在高校培养的某种特定学科的专门人才,强调“技”的培养;普通艺术教育则是把所有人作为艺术培养依据的,强调的是“道”,是指人的全方位的高素质培养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在中国现代教育系统确定后才得以被一直反复强调。例如,蔡元培曾经明确地将普通教育的宗旨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发展共和的精神;二是养成健全的人格,而且确切地表达了塑造健全人格所必需的德、智、体、美并重的理论。纵观一整部艺术教育的发展史,普通艺术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它具有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特征,需要链接最前沿、最高端的技术,而高等教育作为整个社会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需要向社会输送符合市场发展的人才,而且需要通过培养人才推动文明的进步。伴随着被资本浪潮不断冲刷的艺术市场的向前发展,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的教育模式也在市场洗礼下出现停滞与徘徊,因而导致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的定位愈发模糊。一方面,市场行情变化莫测,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因而导致部分学校无法精准捕捉市场的最新技术发展走向,导致学生刚学到的技能就因为市场更替而淘汰了;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只顾迎合市场,忘记了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在于培养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他们只顾一味的技术上的灌输,从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身的追求以及学生艺术思维的锻炼和艺术素养的培育。

2.2 “应试教育”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局限性

在当代社会,有一种背离了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单单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的“应试教育”逐渐控制了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我们社会长远而稳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培育全面型、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仅仅依靠通过“应试教育”培养并选拔出的专门型人才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艺术教育担任的主要使命,就是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精神层面上的综合素养。数字媒体艺术,因其特有的特征,使得学生进入大学时段才能得以学习,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局限于学校的“怪圈”,数字媒体艺术对于学生而言仅仅只要能够提出设想,完成作业考试即可,不用考虑作品的可行性以及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这样一个与实时技术紧密相连的专业来说,容易导致了审美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形成恶性循环。

3 当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提议

3.1 明确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高校教育的基本定位

中国的高校教育为中国当代艺术产业链在源头上输送人才,成为举足轻重的一环。高校的学校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机构的教育主要在于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把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作为其责任所在。因此,高校的學校教育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思维的培养,而不是像培训机构一样只是教会学生技术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结合当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科特征,高等教育中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需要给予学生一双敏锐的慧眼,需要扩宽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增强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不能只做技术上的“工人”,更要做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高校教育中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本身需要找准自己的行业定位。高等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系统中,其专业性更强,教育模式也更为先进,高校教育中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是近年来伴随时代发展新兴的学科,是高等艺术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需要重视艺术基本理论的教育,学校需要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不能让学生只顾技术层面的追求而忽略了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以及作品本身的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创作出有思想、有深度、有美感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其次,高校自身应当对数字媒体艺术行业保持极高的敏感度,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研讨会、艺术展,衔接最前沿的艺术理念、表达方式与科学技术,让学生的目光跟随学校紧跟行业发展的动态,着眼于国际舞台。

3.2 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数字媒体人才

结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教学特征,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需要将学生与数字媒体行业的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课堂所学与当下的技术发展形态保持实时同步,同时也要拓宽视野,拓展思路,提升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

针对当下数字媒体市场的发展形势,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长与特征,摒弃言传身教的传统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天赋、风格和独创性。继承旧教学模式中的优良传统,在打好美学素养的基础上,组合画家、设计师及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计划,使得教产相助,教产相长,促进教育与市场接轨。公司实际项目的生产设计由学生亲身参与,学校与企业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型创作平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学。通过学习前沿的数字媒体制作技术,把握核心市场的需求,为成为一名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数字媒体内容制作核心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4 結束语

创新型艺术形式在当下科学技术与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如雨后春笋般源源不绝地显现出来。我们从研究艺术教育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发展历程的可以获悉,虽然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理论体系及学科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其中依旧存在着很多不可忽略的问题。只有通过我们研究者自身的持续学习、持续探索,持续不断延伸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边界研究,才能促使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向着更完善更全面的方向发展。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模式应该在保有起本身的基本艺术素养的前提下,紧跟行业动向,打破固有思维,以推动文化的进步为己任,创造出符合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教育模式。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在未来很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面向未来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每一个研究者与从业者去思考与探寻。

作者简介:

吴天语( 1995-),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在读,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教育高校
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