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潍坊市“三个模式”的理论探讨与内涵提升

2020-08-13 07:24鞠峰徐艳秋王春芳
乡村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鞠峰 徐艳秋 王春芳

[摘 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者们掀起了对山东省潍坊市“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简称“三个模式”)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思考。本文从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等角度梳理国内权威专家对“三个模式”的重要观点,以期从“三个模式”的经验总结升华到基本理论规律,进一步提升“三个模式”新内涵,努力创造可复制的潍坊经验,为乡村振兴做出潍坊贡献。

[关键词] “三个模式”;内涵提升;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9-24-2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市作为山东省的农业大市,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农业农村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9年2月24日,“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以下简称“三个模式”)与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回顾“三个模式”的发展历程,从实践经验的概括进行了理论升华。

1 “三个模式”的探讨一直坚持并将继续坚持马克思的辩证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认为,“三个模式”的理论价值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的体现。首先,“三个模式”解决的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路线,是基于群众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的创造,这种创造解决了当地问题,推动了潍坊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群众性、实践性和多样性。这本身就是一个经验,而不是教条主义。其次,其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认识世界、科学改造世界的观念。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潍坊市、寿光市、诸城市为了解决当地的发展问题,从当地实际出发,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如此所谓的改革经验和模式才具有生命力。最后,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观点。“三个模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世界,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体现了科学性。从目的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发展为了人民。这“三个模式”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三个模式”在理论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既是立场也是方法论[1]。

山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刘岳通过对“三个模式”的研究,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套完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完整认识和理解新时期城乡发展全局的思想体系和方法政策,是全新的理论导向、政策导向。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是事关全局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不是就农村看农村,更不是城市吃掉农村;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是仅仅着眼于产业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地区的全域振兴,而不是简单的村庄振兴。基于这样的认识,“三个模式”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发端于农业产业化,出发点在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其内涵特点和任务定位远远超过了2000年左右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总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体现出更加具有总体性、整体性的鲜明特点,体现了内生系列化,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充分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潍坊市建成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依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同步进行[2]。

2 “三个模式”发展完善了中国农村的发展经济学

刘岳认为“三个模式”的政治经济学意义表现如下:模式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是一个地方依靠党的领导和地方政府的倡导使小农组织积极作为,发挥内生力量,通过机制创新经济体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发展经济学意义,形成了中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实践经验,具有显著的国际意义,对国内其他落后地区、后发展地区能起到榜样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认为,对于“三个模式”的研究总结,应从模式的基本轨迹、基本经验的总结上升到基本规律的提炼,而且要从实践到理论的上升、从实践与理论的互动呼应上进行总结提炼。因为没有理论层面的成功运用,难以在经济建设的实践层面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同时,认为“三个模式”的总结回望是为了走好当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是应把握好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认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把握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总结“三个模式”时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政策主线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必须聚焦的主要任务和工作。

3 “三个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潍坊市的具体实践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认为,“三个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崛起的宝贵实践成果。具体到潍坊市,就是在区域实践的基础上,在农业农村特有矛盾的基础上,其最直接、最现实的回答就是要实现什么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怎样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个模式”是潍坊市自己走出的道路。我们总结、推进“三個模式”的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非常有意义的。总结经验的目的是让“三个模式”再出发、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进入高速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所以“三个模式”的根本目标也应是高质量发展。“三个模式”的内涵提升应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促进“三个模式”的内涵提升,需重视科技创新。“三个模式”的再出发、再发展、再上新台阶,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根本上依靠科技创新。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顾海良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及面较广,会涉及一些理论、实践问题,“三个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真的培养人,收获的是人才。“三个模式”应分三步走:党的十八大以前、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十九大之后。党的十九大之后,潍坊市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头,乡村振兴绝不能照搬西方做法,要走自己的农村发展道路,希望创新性地体现新时代的新特点,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充分肯定了“三个模式”的重要意义。“三农”问题是决定中国未来能否兴旺发达的重要问题,“三个模式”实际上是在“三农”问题上创造的突出经验。潍坊、诸城、寿光创造的经验对民族复兴有重要意义。要立足新时代,进一步把“三个模式”的经验创造好、总结好、提升好,在实践中再创新、在理论上再概括。

4 “三个模式”的内涵提升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认为,目前研究的不是原来的“三个模式”,而是在原来“三个模式”基础上创造新的模式,新模式的核心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三个新模式”是在进入新时代大背景下,理解、掌握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内涵,找到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问题,在现代化层次上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可操作性的模式。“三个新模式”体现和实现了系统发展的思想,“三个模式”最可贵的是体现发展思维,体现和落实融合发展的思维。首先,城乡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具体就是城乡经济要素的融合。其次是产业融合,生产要素融合要落实到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最重要的条件是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主体要注重模式创新,要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培育乡村振兴的新生骨干力量[3]。

5 “三个模式”的内涵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策略

“三个模式”的成功实践,是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和制度成果,也是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不断赋予其新内涵,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潍坊贡献,是潍坊市委、市政府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三个模式”的经验总结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一,正确处理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第二,潍坊市始终坚持整县推进;第三,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形成良性的城乡关系;第四,潍坊模式是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有机组成。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创新“三个模式”新内涵、新标准、新要求,应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用系统观点,结合潍坊市实际,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全局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综合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理论化、制度化。而且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着力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农业开放、融合发展,抓住发展深水期的主要矛盾,补齐农村短板、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探索实践,不断赋予“三个模式”新内涵,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由具体到一般、由潍坊市辐射全国,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潍坊贡献[4]。

参考文献

[1]马修文.乡村振兴战略的哲学思考:“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壽光模式”与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9(4):124-127.

[2]孟祥风,尹莉莉.吹响综试区建设集结号:潍坊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创新提升“三个模式”[J].走向世界,2019(14):4-9.

[3]田民利.推动“潍坊模式”提档升级[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11):42-43.

[4]王立胜.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潍坊模式”[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11):43-44.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