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生态文明与自律体系建设研究

2020-08-13 07:24刘明刚
乡村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生态文明

刘明刚

[摘 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薄弱,自律体系建设尚未起步是突出短板。生态系统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大力推进喀什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值得深思。本文结合喀什地区生态区情,就如何加快推进喀什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完善的自律体系进行探索。

[关键词] 生态文明;自律体系;喀什地区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9-37-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美丽宜居喀什势在必行。

1 喀什生態环境现状

喀什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中部、祖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全区总面积16.2万km2,东西宽约750 km,南北长535 km。

1.1 土地资源

喀什地区山地荒漠比重较高,绿洲面积小。喀什地区三面环山,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极为复杂。冰雪性融水给喀什地区绿洲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较为集中的是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两大绿洲。喀什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08.24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4.63万hm2,小麦播种面积23.03万hm2,玉米播种面积18.50万hm2,棉花播种面积45.81万hm2,瓜果类播种面积4.95万hm2,蔬菜播种面积4.83万hm2[1]。喀什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盐碱化程度高,土地质量整体不高。

1.2 水资源

喀什地区水资源量小且分布不均。全区有5大河流(叶尔羌、提孜那甫、克孜勒、盖孜和库山),另有短距河流3条,均为融补型河流。各河系源于冰川、山区积雪带,伴随山区冰雪融冻各河流枯洪变化明显,导致河流的来水特点是洪、枯期差异较大。据统计,喀什地区地下水的储存量在50亿~60亿m3(包括上层滞水)。地下水主要补给区是在洪积扇、冲积扇,渗漏比重高,其渗漏量占河水的30%以上。全地区河水年径总流量120亿m3,此外,地下回归水量为10亿m3,水能蕴藏量760万kW,易开发的水能占总量不足20%,为120万kW。

1.3 生物资源

喀什地区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喀什地区林地面积35.53万hm2,其中天然林22.93万hm2,森林覆盖率2.75%[2],植被种类涵盖高山植被、沼泽植被、平原绿洲植被、荒漠植被等。喀什地区植被总体上低矮且稀疏,分布极不均衡。喀什地区草地总面积161.00万hm2,可利用草场11.48万hm2,其中改良草场2.96万hm2、围栏草场1.38万hm2。

2 喀什地区生态文明自律体系建设现状

自律是指个体自警、自励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能力,又是对个人利益、公众利益和他人利益一致性的认同。相比于他律,自律的加强和倡导是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可发挥基础性决定作用。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口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未形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喀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自律体系建设尚未建立,严重滞缓喀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自律体系整体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2.1 相应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喀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作用缺失,相关规定未做到广泛宣传、人尽皆知,导致个体自律建设缺乏方向性。据调查,喀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部门权责划分、分工协作、队伍打造、环保部门职能发挥尚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管理方面存在职能叠加、交叉或脱节等问题;部门之间协调性不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法单一,专业人员配备不齐且能力有待提升;环境要素管理存在分散化、领域化等缺陷。诸多问题的存在对喀什地区生态自律体系建设造成了一定阻力。

2.2 生态资源相对匮乏滞缓自律体系建设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喀什地区生态资源总量不足问题突出,承载负荷严重超标。一方面,土地资源总量不高且人口增长过快。喀什农作物播种面积108.24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4.63万hm2[1],年均开发约2.00万hm2,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一般在1%以下。而喀什地区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2018年,喀什地区人口出生率7.94‰,死亡率5.56‰,人口自然增长率2.38‰。2018年末,喀什地区户籍人口总户数120.14万,总人口463.38万[1]。庞大的人口数与土地资源不均衡,生态环境负荷重,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水资源总量小。喀什地区处于我国中纬度大陆腹地、西北内陆干旱区,三面环山且远离海洋。同时,植被总量少,覆盖率低。喀什生态资源总量匮乏与庞大人口基数下的生态刚性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

2.3 自律体系建设缺乏充分的要素支撑

在自律体系建设方面,喀什地区资金投入不足且社会力量参与不够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喀什地区经济基础薄弱。2018年,喀什地区生产总值890.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1.02亿元。截至目前,喀什地区尚有未脱贫人口34.98万[1]。这些都极大地削减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资金拨付总量。与此同时,社会力量特别是市场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热情不高、力度不大,一些企业甚至发挥“负作用”,严重制约了个体自律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减缓了自律体系建设步伐。

2.4 个体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制约自律体系建设

喀什地区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且个体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问卷调查喀什地区伽师县某乡某村,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男53人、女47人;年龄分布15~30岁41人,31~45岁31人,46~60岁28人。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生态文明建设概念的?”,有近17%选择“没了解过”(见图1);对于“您了解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吗?”,有近31%选择“不了解”“不感兴趣”(见图2)。个体生态保护意识淡漠,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自律体系建设水平低下;生态道德意识、道德责任、生态伦理观、生态道德水平很难达到生态自律体系建设的要求。

3 建立健全自律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3.1 增强个体生态道德意识

生态道德意识是构建公民生态文明道德自律体系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环。增强生态道德意识是唤醒个体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性因素,是公民生態文明道德自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公民个体自觉性的有力武器,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生态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个体形成自觉约束力。

3.2 培育生态道德责任

维护、发展生态文明,人人有责。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当前的生态危机是人类一手造成的,人类必须对此承担起责任,缓和直至消除生态危机,恢复和重建生态平衡。个体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培育生态道德责任,

增强个体担当感、主动性是有效汇聚建设生态文明人民力量的重要手段。个体作为大自然的一分子,源于自然,理应归于自然。要清醒认识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责任意识,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多想多做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事情,积极担负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和使命。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拥有绿水青山,人类自己才可能长久地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3.3 形成生态道德习惯

要想养成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形成绿色消费理念,树立正确生态伦理观,一方面要爱惜、维护、发展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珍惜一草一木;另一方面个体要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出行、低碳消费,形成爱护环境、维护环境的行动自觉,持久促进生态环境向好发展。

走生态文明之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立喀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自律体系任重道远。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局面,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喀什地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喀什调查队.喀什地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4-30)[2020-05-30].http://www.kashi.gov.cn/Item/47217.aspx.

[2]于坤,谢永萍,姑丽格娜·哈力木拉提.喀什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性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3):40-43.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生态文明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