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与对策

2020-08-14 10:16卢道玺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危重症

卢道玺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界对肠功能的研究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针对肠功能障碍意义、内涵的研究也更加完善。肠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即为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发生改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临床医师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进而更有效地治疗肠功能障碍,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肠功能障碍的概念、检测方法、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肠功能障碍;治疗方法;危重症;肠黏膜屏障功能

早期,人们对肠功能的认识是存在局限性的,更多的只是关注消化与吸收营养。直到2004年,我国的黎介寿院士正式提出“肠功能障碍”一词,才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性。肠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小肠切除或者是疾病相关的吸收不良而造成的。患病后,患者的电解质、蛋白质与能量平衡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持。在临床治疗中,医师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治疗肠功能障碍。

1 肠功能障碍的概念

上世纪50年代,在有关文献中最早出现“肠衰竭”的词语,然而却缺乏完整的含义。在1956年,Irving提出肠衰竭的概念,即患者的功能性肠道减少,无法充分满足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在1981年,Flenring等最早明确地提出肠衰竭的定义,即为患者的肠道功能降低,不能对消化以及营养吸收进行维持的最低需求量。经过多年的发展,肠衰竭的定义也在不断的完善。直到2004年,我国的黎介寿院士正式提出“肠功能障碍”一词,其认为从概念层面上进行分析,将肠功能障碍代替肠衰竭是更加符合临床需求的,这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价值。这一功能引发的肠细菌异位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危重患者生理与病理的改变,最终可能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1],从而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理黎院士对肠功能障碍赋予的定义即为,肠实质和功能所发生的损害,会造成吸收、消化以及粘膜屏障功能出现障碍。引发肠功能障碍的因素包括许多种,例如恶性肿瘤手术、重度感染、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与放化疗等。

2 肠功能障碍的检测

截止到当前为止,在肠功能检测的工作中更多的是以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为主的。但是,由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过程是相对较为复杂,是各种严重应激反应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例如严重感染以及创伤等。因此,对于其发病机制等还存在着不够明确的认识,缺乏完善的诊断方法,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缺乏直接的检测方法,更多的是采用间接的检测方法。通过内毒素水平以及二胺氧化酶等能够评定患者的肠通透性;通过D-乳酸含量能够体现出肠黏膜的损伤程度;通过肠粘膜PH值能够表现出肠缺血缺氧情况等[2]。在对肠免疫黏膜屏障功能进行检测时,可以利用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

3 肠功能障碍的诊断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明确地提出了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1)患者存在或许会引发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2)患者患有原发疾病,并且产生一些临床症状,例如无法耐受食物、腹痛、便秘或者消化道出血等;(3)患者体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提升;(4)患者的肠低灌注或者是通透性提升;(5)患者的血、腹水培养细菌呈阳性,而且不存在其他较为显著的感染病灶。在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中,诊断的必需条件是(1)+(2);基本确诊的标准是(1)+(2)+(3)+(4),或者是(1)+(2)+(5);拟诊病例的标准是(1)+(2)+(3)[3]。

4 肠功能障碍的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临床医师必须要充分重视一些严重应激反应所引发的肠功能障碍,例如手术休克及严重感染等。截止到目前为止,对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采用以下措施:要对引发肠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要对患者的内稳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对其肠道的微循环进行调整,使得肠道的连续性得到进一步重建;要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恢复患者的肠黏膜,使其肠黏膜的屏障得到有效的保护;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得患者的肠道菌群保持平衡;可以采用小肠移植的治疗方法;采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如大黄等。

总之,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在多器官功能障碍中,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十分显著。因此,在危重患者预后评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对肠功能障碍进行早期的发现、早期的干预,从而更好地保护肠道的功能,有效地防范触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的发生,从而更好地诊治危重症肠功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宋成超,王玉玞,闫景龙,等.脊髓损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机制[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4):306-309.

[2] 王建明,何毅,袁彩霞,etal.莫沙必利聯合氟西汀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35(4):582-585.

[3] 尹中,李鹏,戴琳琳.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J].北京医学,2017,39(4):393-395.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危重症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