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在低位肛瘘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20-08-14 10:16贾国龙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低剂量

贾国龙

【摘要】目的 分析低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在低位肛瘘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低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法麻醉,而实验组则采用低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麻醉。对患者麻醉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低位肛瘘患者的麻醉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x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位肛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患者(30.00%),x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本文研究发现,两点扇形麻醉联合小剂量的利多卡因骶管麻醉在对肛瘘患者的治疗中有着较为不错的麻醉效果,且麻醉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常规麻醉方法更低,因此这种麻醉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低剂量;利多卡因;骶管麻醉;两点扇形麻醉法;低位肛瘘

肛瘘在临床中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的疾病,其发病几率高,在我国人群中达到了25%左右[1]。低位肛瘘会对患者的肛门造成较大影响,患者在患病后可能会出现肛门失禁和漏气漏液,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都有着较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因为肛瘘而降低,且肛瘘病变范围广,在治疗后易复发,因此属于一种顽疾。临床需要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因此也就需要对患者采取麻醉,但是肛门的位置比较特殊,又比较敏感,因此常规的麻醉方式很容易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影响手术效果。低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研究表明在术后患者有着不错的预后。本文以我院治疗的60例低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低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在低位肛瘘中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治疗的60例低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0~75岁,男42例,女18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中,患者的性別、年龄等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心理精神正常,能配合研究开展。排除标准:①患者不配合研究开展的;②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患者。患者在术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法进行麻醉,肛瘘患者呈截石位,采用长穿刺针穿刺,然后将0.2 mg利多卡因(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5249)加入10 mL生理盐水中注射。而实验组患者则俯卧并暴露骶尾,消毒后45度角穿刺患者尾骨尖向上约2~4 cm凹陷中间点,在患者感受到刺入的突破感后继续刺入1~2 cm,然后将20 mL浓度2%的利多卡因混合液注射,在注射五分钟患者无异常则再注射20 mL。并联合使用两点扇形麻醉法,患者侧卧,让患者主动咳嗽,穿刺患者肛门周围2 cm处的结石部位,穿刺到患者的骨直肠窝后注射利多卡因混合液,然后撤出刺针,45度向前、后方向注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效:患者的手术中无疼痛感,患者的括约肌松弛;有效:患者手术中有轻微疼痛感,括约肌松弛一般;无效:患者手术中有强烈疼痛感,无法正常手术。麻醉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包括尿潴留、呼吸困难、恶心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0软件处理本次低位肛瘘患者的相关数据,将0.05作为检验临界值,若是检验值低于临界值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低位肛瘘患者麻醉有效率比较

由表1可知实验组低位肛瘘患者的麻醉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x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低位肛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由表2可知实验组低位肛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患者(30.00%),x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由于肛瘘的特殊性,患者在患病后的病耻心较重,压力较大,一般不到严重的程度不会就医,因此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往往比较严重,需要的治疗时间也更复杂,这就对麻醉的方法有了更多的考验。本文采用了低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对患者开展麻醉,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本文研究结果中,实验组低位肛瘘患者的麻醉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X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对患者开展麻醉,患者的麻醉有效率更高。实验组低位肛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患者(30.00%),X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对患者开展麻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经过本文研究发现,两点扇形麻醉联合小剂量的利多卡因骶管麻醉在对肛瘘患者的治疗中有着较为不错的麻醉效果,且麻醉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常规麻醉方法更低,因此这种麻醉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改良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J].曾恒,李俊,周述芝.四川医学.2017(09).

[2] 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研究进展[J].高庆建,杨铁峥.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04).

[3] 我国居民常见肛肠疾病相关症状及分布特征[J].陈平,韩宝,周璐,史李铄,陈功,燕虹,李十月.重庆医学.2017(08).

[4]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研究[J].聂新法,苗秀娟,李修良,朱宏,邹立峰,李涛,尹苏芹.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04).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低剂量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FBP重建与iDose4IR在肺癌低剂量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