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看主流媒体作用的发挥

2020-08-14 10:17郭红斌吴艳林
声屏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新冠肺炎

郭红斌 吴艳林

摘要:网络新兴媒体的兴起,让人们质疑传统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还能否成为“主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讲述了中国战“疫”真实面貌、感人故事,弘扬了主旋律,发挥着权威信息供应者、主流舆论引领者、对外宣传主导者、舆论斗争主力军的角色作用。主流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报道经验,对主流媒体今后的建设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冠肺炎  主流媒体 媒体建设

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面临受众分流、竞争加剧的局面。由此,人们难免质疑,传统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还是“主流”吗?还能有效引领舆论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吗?应该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报道及其角色作用给出了答案,并对主流媒体今后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主流媒体的疫情报道特征

事实供给优先。相比于自媒体的各种碎片化议论、感想和推理,主流媒体坚持以事实说话,从官方的政策公布到民众的衣食住行,从宏观的疫情发展到微观的个人防护,从前线的医务保障到后方群众支援,从权威专家的声音到普通人物的故事,都得到覆盖,讲述了一系列立体、权威的抗疫故事。《湖北日报》在1月底就将所有版面改成《众志成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长江日报》随后也将版面全部改成《战“疫”》,刊登疫情相关报道,大部分都是前线抗疫故事,评论也是基于事实的观点呈现。这符合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规律,因为大量、准确、权威的事实有助于消除不确定性。这也是主流媒体的优势,必须拥有庞大的训练有素的新闻采编队伍,才能完成规模化的优质新闻供给。

基调协调一致。主流媒体坚持以正面报道以主,营造团结鼓劲向上的氛围,唱响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赢抗疫阻击总体战的主旋律,起到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比如,央视《战疫情》报道大量出院患者的康复故事,聚焦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等建设情况,让民众见证抗疫进展和成就;《中国青年报》开辟《坚定信心 同舟共济》专版,聚焦大量基层抗疫人员的感人故事,为团结一致抗疫注入正能量;《光明日报》开辟专版《共迎春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报道》,关注民众复工复产、经济社会逐步恢复秩序的良好态势,不断给打赢新冠疫情加油鼓劲。主流媒体的报道基调整体一致,都是积极正面的、有利于疫情防治工作的,与自媒体各吹各号、各有各调的情况大不相同。

报道紧贴需求。主流媒体在聚焦疫情防控之际,在议程上积极配合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同时结合民众需求进行议题取舍,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在配合党中央、国务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上,通过大型直播、系列评论、重点访谈等形式加强政策宣传。比如,新华社针对习总书记有关疫情的讲话、指示、部署进行深度解读,连续播发“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评论员文章,还开设《学习快评》《金声来习》等栏目进行评论宣传。在满足民众需求方面,主流媒体聚焦民众关心的疫情发展和防控等话题进行集中报道、知识普及、信息服务和互动交流。

呈现立体多元。大部分主流媒体都保存和发扬了传统媒体的实力和特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手段呈现事实,也探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新传播,通过直播、专版、连线、公益广告、音乐MV、纪录片、H5、动画、短视频等形式全维呈现,涵盖了各类年龄、职业、阶层的群体。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央广每天进行3个半小时的战役情特别报道,央视每天上下午推出两期《战疫情》特别报道,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24小时直播《共同战“疫”》,通过5G高清信号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建设情况,制作各类科普、纪实、时政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发布,联合腾讯微视发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视频征集活动,在微博开辟“加油啊热干面”等话题,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谣言必考卷》等,在传播渠道、包装形式、技术手段、服务项目等方面都有创新,实现了全维、立体、实时报道。

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的角色作用

主流媒体作为主流舆论平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两个舆论场,起到的“定盘星”“压舱石”作用都尤为明显,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的体制优势和责任担当。

权威信息的供应者。主流媒体能担负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功能,源于其提供权威可靠的信息,满足民众的知情权。比如,在央视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对话知名专家院士、各类抗疫人员、各级政府官员,对民众关心的疫情发展、管控措施、防护治疗等话题进行了权威解答,被各类媒体大量转载传播。这一方面源于央视拥有体制优势,能采访到核心事件或人物。另一方面源于长期以来经营的媒体品牌,已经转化为民众认可的公信力。“关键人物+主流媒体品牌”的叠加影响,信息的权威性更强、可信度更高。

主流舆论的引领者。主流媒体不仅要提供权威信息,还要产生广泛的影响,引领积极正向的主流舆论。疫情期间,主流媒体都保持一种积极、乐观、正面、警醒的舆论导向,主要体现在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宣传解读、对前线抗疫人士的歌颂、对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表扬、对解除管制后人员聚集的提醒、对中国抗疫经验的宣传,等等。这些报道聚合成了抗疫期间的主流声音,主导了疫情报道的主流舆论。搜索新浪微博2月9日至3月9日的微博月榜排名,前100条中,有关疫情的微博有74条,其中主流媒体发布的有50条,占67.6%。在新浪微博疫情话题中,央视新闻主持的“共同战疫”总阅读量在3月初就达92亿,在同类话题中居冠。

对外宣传的主导者。在这次疫情期间,主流媒体担当了对外发声的主要渠道,积极宣传中国抗疫成就、塑造中国抗疫模式、传播中国抗疫经验、纾解国际排中情绪等,有力维护了我国在疫情期间的国际形象。以《人民日报》为例,其充分利用国外39个分社对多国政要、民众进行采访,其国际部以10种语言向外推送疫情报道,与10余个国家媒体合作推出抗疫专版,《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向数十家海外媒体介绍抗疫经验。埃及《金字塔報》、俄罗斯《俄罗斯报》、泰国《经理报》、韩国《每日经济新闻》、西班牙《理性报》等媒体大量刊发《人民日报》的疫情稿件,在国际社会制造了“中国为全世界抗击疫情争取时间”“中国教会我们如何攻克新冠病毒”“抗击疫情中国‘速度值得借鉴”等有利舆论。

舆论斗争的主力军。各类谣言在疫情期间充斥国内外两个舆论场,且有相互交叉、倒灌渗透之势,对疫情防治工作、社会稳定、政府形象都带来不良影响。主流媒体积极担当舆论斗争的主力军,有针对性进行澄清、回击,在国内起到聚人心稳民心的作用,在国际上有效化解了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武汉是疫情重灾区,也是谣言滋生的重点地区。对此,《长江日报》于1月28日推出“谣言粉碎机”专栏,后将武汉市30家政府部门、医院、媒体等纳入专家团,24小时监控网络并及时澄清谣言,全力打压谣言生存空间。针对国际歪曲言论,《环球时报》等媒体先后揭穿境外反华人士传播的中国“不尊重人权”视频、美国给中国送来救援物资、实名举报武汉病毒所所长等谣言,及时批驳“东亚病夫论”“病毒阴谋论”“中国道歉论”,有效传递了事实真相、维护了国家形象尊严。

对主流媒体优势发挥的思考启示

这次疫情报道是对主流媒体的集中考验,也凸显了主流媒体在监督舆论、引领主流中的地位作用。如何在自媒体时代保持和发展这种优势,还需从媒介定位、专业精神、媒体建设上着力。

坚守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在这次危机事态中,主流媒体的社会沟通功能、舆论引导功能、动员鼓舞功能体现得非常明显。在纷繁复杂的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敢于发声、勇于亮剑,充分履行政策宣传、舆论监督、事实报道、信息服务、价值传递等职能,以服务大局、做大社会效益为目标,为社会的各种思潮、舆论纠偏正向,把体制优势、责任担当转化为民众的信任和依靠。

发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主流媒体的第一属性是媒体,需发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做好表率和传承。在这次疫情报道中,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能发挥强大影响力,要归功于其知名的媒体品牌,这是几十年的新闻专业实践铸就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主流媒体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品牌效应,坚守好客观、公正、全面的报道准则,多推出一些有品味、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精品,提升公信力和权威性,才能在信息海量的自媒体时代脱颖而出。

坚持“三贴近”的报道风格。从各家主流媒体的报道看,影响力较大的新闻作品往往是那些展示一线抗疫人员奋战的报道,部分媒体推出的健康课堂、网络问诊、确诊病例轨迹查询等服务产品也畅销网络。可见,主流媒体只有不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传播形式、语言风格、报道议题、服务项目等方面满足受众的需求和习惯,才能获得民众的积极回应。

力推进媒体转型进程。中央级主流媒体拥有多元传播渠道、先进的传媒技术、大批全媒体人才,支撑起了一次立体、全维、无死角的大型报道。这也给其他正在经历媒体融合的主流媒体做了示范:在保持传统传播手段优势的同时,要打造好社交媒体、直播、短视频、客户端等网络平台扩大受众覆盖面,运用5G、VR、AI、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提升媒介体验,引进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支撑媒体转型进程,逐步建构起全媒体传播矩阵,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單位: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责编:邵满春

参考文献: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矩阵发力,凝聚强大正能量》,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20/0225/c4060631603353.html。

2.《人民日报社:牢记职责使命,当好新闻宣传排头兵》,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0/0225/c40606-31603336.html。

3.《凝聚众志成城强大力量?展现同舟共济精神风貌——新华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0/0211/c40606-31580526.html。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新冠肺炎
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