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作用及启示

2020-08-14 10:17杨颖
声屏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杨颖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经历了很多变化和发展,不仅包含马恩原著的经典理论,更是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论述和指导意见,将二者融会贯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核心指导思想。在具体的重大突发事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显现出了巨大的力量和作用,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疫情的报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今后的新闻报道产生了一定的启示。文章将对此进行简单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新冠疫情报道

相关概念阐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含义及特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经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分析后,有多种不同的释义,各个学者主要是从史学角度、一般理论角度以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角度等方面进行解读。本文采用郑保卫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概念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涉及多个方面,很多西方国家抨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涉及政治,是政治家实现统治的工具。这种看法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含义认识的缺失所导致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念包括党性原则观念、人民中心观念、新闻规律观念以及正确舆论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同的观念被赋予符合时代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党性原则首先要做到的是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体现在新闻报道要做到党管媒体,遵循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当然也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新闻报道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报道人民所重视所关注的问题。人民中心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共产党领导人相关理论的提出而不断更新,新闻报道不能只浮在纸上,新闻报道要深入群众、扎根群众。报道新闻事件时要遵循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相关的理论应该有具体的实践作为依据和支撑。正确舆论观念表现为能正确区分舆论的对与错,并且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用符合新闻发展规律的方法引导舆论。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概念。重大突发事件有四类: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國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发公共事件的权威解释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本文所讨论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属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虽然不是波及范围内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损害,但都是事件的易感人群,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波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伊始,媒体还没有对其进行充分报道,因此新冠肺炎并没有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甚至出现各个社区乡镇强行阻拦居民出户的措施,而各个省市也积极开启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一级响应。相对于一般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更具破坏性,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所需的恢复期更长。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大量国内外民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在舆情方面需要媒体加强引导,从而平息由此引发的民众恐慌。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冠疫情报道中的作用

引导舆论,避免恐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强调的重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引起广大民众的恐慌,其间也会产生一些谣言,西方媒体更是乘机抹黑中国,煽动发布一些不实言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和人民的发声筒,要时刻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各种谣言随处可见,这时信息公开透明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闻报道在此时主动引用各方言论,让不同的声音得以听见,这对于正确引导舆论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当信息阻塞人们得不到官方权威的发声时,就会极易听信网络上的不实言论。我国的媒体在此次疫情报道中沉着冷静,多方位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实时跟进各地疫情最新进展,由此可见媒体的进步。郑保卫曾在文章中提及:“要提高对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重大事件的议题设置。二是注意重大事件舆论引导的时机。”主流媒体在此次疫情期间调动其新闻敏感性,积极设置恰当的议题,使得国内外的谣言不攻自破。新闻报道的快慢也影响人们对于事件的了解和看法,而此次疫情期间,媒体及时更新疫情相关信息,占据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不仅能够有效引导舆论,还能够避免后发播报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削弱了后期进行解释说明来消除受众恐慌的不确定性。公众的情绪很容易出现波动,会影响社会稳定,舆论监督能够帮助引导舆论,帮助媒体尽快了解当下公众所缺失的信息和疑惑点,有助于媒体及时提供简单易懂的价值判断。

坚持真实性,还原事件本貌。新闻报道要坚持真实性原则,遵循客观规律,向公众清晰阐释事件原委。新闻报道同一切人类活动一样,具有客观规律性。新冠疫情的发生有其自身的原因,抗击疫情的活动、疫苗的研发都是遵循科学规律和流程进行的。媒体在对抗击疫情进展的报道中自觉从实际出发,清晰梳理事件始末,按照事件发展先后顺序呈现疫情的恶化到逐渐明朗好转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掩盖坏消息,只报道好消息。事实上遵循真实性原则,主动向公众报道疫情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反而更能平定人心。互联网信息的交互性也可以使一些民间医疗专家主动为抗击疫情提供意见和建议。

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新闻舆论虽与政治密切相关,但新闻不是政治,两者之间的区别一定要分辨清楚。在遵循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新闻报道不能放弃对新闻客观规律的遵循。关于抗击疫情的报道,媒体始终坚持中央的正确指导,对中央采取的关键战略性决策予以全面呈现,而且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同时,也注意科学报道疫情的进展,如疫情爆发伊始及时向公众普及新冠病毒的概念以及预防措施,央视更是直观地实时更新信息,每日屏幕滚动更新疫情确诊及治愈人数。值得称赞的是,不仅是主流媒体,各网络自媒体新媒体也积极探索新的新闻规律,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一系列措施帮助快速更新传播资讯。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新闻真实性涉及的是人的认识问题,即认识主体如何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再按照这种规律去指导实践。媒体要在新闻报道中遵循真实性原则,向公众传达事情的真相,矫正错误的信息及言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存在很多不实报道,各大主流媒体积极站出来更新信息,及时辟谣,避免疫情本身之外造成的更大恐慌。另外,随着公众新闻素养的提高以及以往信谣传谣所带来的教训经验,公众更加在意新闻的真实性,较以往更加注重新闻消息的来源,不盲目轻信网络上的不实言论。主流媒体在疫情期间真正做到了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公众负责,报道真实的新闻信息。

新时代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工作者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于实践。以往的研究总强调新闻从业人员要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根本不能对新闻事业对社会发展产生实际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要将具体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将新闻理论融入到新闻采访报道中。新闻的报道不能一味地追求关注度,只报道受众所感兴趣的,或者为追求点击量,不去探寻新闻的本源和真实性就盲目予以报道。盲目报道所产生的危害和后果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来修复,或者根本修复不了,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因此下降,再想重新树立威信则难于上青天。但由于传媒从业人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真正要让所有的人员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付诸实践比较困难,那么提高传媒从业者的就业门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真正受过专业训练且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员从事新闻的采写编发等工作。

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各项核心观念和原则也是真正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用于实践所必不可少的。传媒机构要积极宣传党的领导方针和政策,让民众了解到党始终将人民的切身利益牵挂于心,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的同时,要始终记住传媒本身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设置恰当的议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同西方的新闻机构性质是不同的,在我国新闻事业要为人民服务,要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新闻从业人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的基础上,真正将理论融于实践,从而保证新闻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渠道都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

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方法。首先,目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普及程度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新闻相关专业的学生身上,应该将其设为全国高校学生普遍必修的课程。仅靠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传播者单方面将理论运用于新闻报道中并不能实现报道被高质量地理解和接受,由于受众缺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或许对相应的报道方式和内容不能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接受,反而会产生排斥或者误解。毕竟新闻生产的终端是读者,因此,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必修课程安排至高校课堂十分必要,同时,社会方面的理论知识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普及也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方式应该有所改变。纯理论的灌输式教学不仅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会使得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即便参与应试答题,也只是临时记忆,更別提将理论运用到日后的工作实际中了。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单一的理论讲解,应结合具体的实例,将理论融入具体事件中,使得理论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的趣味性增加会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这比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使理论深入人心。新闻是一门极其强调实践的学科,学生如果不在学习过程中就掌握将理论融入实践的本领,参加工作后是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这一本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穿插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了解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

利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好中国故事。郑保卫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一书中特别用一讲来阐述利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国外关于中国的声音杂音不断,很多西方国家把疫情爆发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并且发布一些不实的言论攻击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不同于西方传媒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思想,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向国外展现了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

时代的发展促使中国的新闻报道方式发生转变,我国媒体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在向世界各国传达中国故事、中国思想。要注意的是,不能只从我国人民对于新闻的理解与接受方式出发,而是要按照各国人民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来阐述中国故事,注意讲述的方式不是宣传而是分享,是一种更加亲近和自然的方式,这样便于其他国家人民接受和理解。我国媒体要让世界各国人民充分了解到中国真实的发展状况,应通过调整传统思路,优化战略布局,打造旗舰媒体,提高道义感召力来增强我国国际传播力,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责编:杨刚

参考文献:1.杨保军:《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念及其基本关系》,《新闻大学》,2017(4)。

2.宫承波,李珊珊:《四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比较研究》,《当代传播》,2013(2)。

3.毕宏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媒体传播》,《重庆社会科学》,2013(4)。

4.郑保卫,王静:《浅谈舆论引导的艺术与技巧》,《新闻界》,2007(5)。

5.计方胜:《试论新闻真实性的三重内涵》,《新闻记者》,2010(1)。

6.郑保卫:《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编写背景、思路及其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国际新闻界》,2019(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践行
财经新闻中的“数据陷阱”表现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努力践行社会主义特色的新闻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我国媒介审判现象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启新时期新闻舆论 “供给侧”改革
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