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是有声语言表达艺术的核心范畴

2020-08-14 10:17王雷范藻
声屏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语境

王雷 范藻

摘要:作为有声语言交流双方共同营造的物理与心理交融的语境,在从有声语言的感性存在到悟性升华的过程中,应更具有语言交流的艺术魅力。文章厘清了言内与言外的相辅相成、表意与表情的相得益彰、语言与语智的相为表里的有声语言二位一体的语境含义,梳理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语言艺术辩证结构的语境生成,揭示了遣词造句的准确、表情达意的鲜明、传神写照的生动的语言表达三重境界的语境意义,从而证明了语境是有声语言艺术的核心范畴。

关键词:语境 有声语言 语言艺术

语境是什么?波兰著名的人类学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语言性的“情景语境”和非语言性的“文化语境”。从具有口语特征的有声语言的角度看,语境就是语言产生的环境和语言运用的条件,即说话人在说话时和听话人在听话时所处的状况和状态、对话语内容和意义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述和接受的外部环境和相應条件。在“谁在说”“说什么”“谁在听”有声语言的“三要素”关系中,语境可以分为“历史—文化构成”的社会语境、“言语—表情呈现”的现场语境和“性格—习惯形成”的内在语境。也正是这三种形态的语境存在,使得有声语言在叙事明理、抒情言志和写景状物时,不但具备了语言作为交际手段的必然性,而且激活了语言成为表达艺术的可能性。

语境的含义,有声语言的二位一体

一、言内与言外的相辅相成。任何有意义的有声语言交流,都会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形成一个似有非有的“场”,如果这个“场”不仅被说话的一方铺垫出来了,而且还被听话的一方理解到了,就会产生语言的“场效应”。处于对话的两方,一方面,是说话人就物理意义上的空气震动而能让人“听得见”的有声语言,这是符合语法规则、社会习俗和传递基本信息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听话人就心理意义上的心灵触动而能让人“悟得出”的无声语言,这是不能用语法规则、社会习俗而只能凭特殊关系、特定状态来感悟的潜台词,前者叫做“言内之意”,后者叫做“言外之意”,而语境就是沟通和联结并且是形成和制造这言内与言外相辅相成的重要环境、特别场景和先在条件。

二、表意与表情的相得益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语境的重要意义毋庸讳言,要产生“言外之意”的效果,还有一个非有声语言的姿态神色“语言”,民间的说法叫做“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就是张颂教授命名的“副语言”:“电视播音员在播音或主持节目以及现场采访时,不光有声语言在传递着信息,而且其眼神、表情、体态、服饰等,也都在传递着信息。后者,我们称之为副语言。”①我们将口头的有声语言称之为表意语言,而将非口头的有形语言称之为表情语言,这说明语境还有一个既依托又超越有声语言的重要含义,就是表意与表情的相得益彰。这些有着形象、鲜明而生动视觉效应的表情语言和场景语音,对有声语言的表达可以起到补充和辅助、强化和渲染的作用,就像生活中交谈时,握住对方的手和盯着对方的眼,这两种语境所产生的语意效果是大不相同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正语言”的表意与“副语言”的表情、听觉的表意与视觉的表情,它们如何在相得益彰的谐和中营造有声之言与无声之意、听觉之声与视觉之形的意味隽永的语境,从而使得语境的含义超越听觉的范畴,而让语境获得了“视听合一”的复合意义。

三、语言与语智的相为表里。在语境的含义或构成中还有一个人们听不到、也看不见但又如影随形般存在的影子,这就是“语言智慧”简称的“语智”,它具有潜在性、预设性,甚至是引导性的综合智慧,尤其是当我们追求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时,这种底蕴的积累和内在的支撑就显得尤重要。可以说,没有交流双方语智的正常发挥,具有感受性和一次性特征的有声语言的表达将味同嚼蜡,甚至是不知所云,相应地所谓语境也荡然无存。它不显山不露水,让听话人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让我们说出来的话与对象和环境,同主题和意义,和内容与形式显得既充内形外又相得益彰,语智越发达语言就越流畅,语境的艺术性也越高超。语言和语智的关系是古人说的“慧于心而秀于口”,即语智储量丰富、开发得当、运转灵活就能够及时而有效地支持现实的语言表达,优秀的语智还能为有声语言的交际提供强大而有力、丰富而深厚和及时而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因为它本身也是后天通过努力而形成的“内在语境”。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品质良好和构成合理的“内在语境”,使得现实的交际传播语境在言内与言外、表意与表情关系的处理上,既拿捏到位又游刃有余,而且还能设计和提供意味深长的“言外之意”以及恰到好处的“身体表情”。

语境的生成,语言艺术的辩证结构

一、情与景的贯通:情景交融。宋代词人张炎在《词源》里评说秦观《八六子·倚危亭》云:“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可见如果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就能够营造“得言外意”的语境,这和语言表达的“潜台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运用有声语言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信息传达,而是想说得有意味和韵味、有技巧和妙巧的艺术性时,即说话人在表达他的思想感情既不愿意开门见山式的直接,也不急于竹筒倒豆子式的直白,这时就可以利用语言蕴含的“情”和与此相关的“景”。运用情景交融的方式营造语言表达艺术的语境,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选取恰当的“外景”,寻找与要表达的主旨吻合的景物;二是要激发由衷的“内情”,触景生情,景中含情。

二、虚与实的结合:虚实相生。有声语言的“虚”和“实”分别指:就感受而言,虚是可意会难言传的意蕴,实是能感受能听见的话语;就形态而言,虚是稍纵即逝的空气中流动的声音,实是眼前出现的现实中的对话人物;就生成而言,虚是语言意义的多元化理解,实是声音内容的基本性认知。再加上有声语言的传达具有声语的“言此意彼”、体态语的“貌合神离”和潜台词的“语近旨远”等构成特征,使得语境不仅是语言交际的真实场景和环境,还是语言艺术生成的心境和意境,也是它们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曝光假冒伪劣产品后,主持人通常会说:不知这些生产者想过没有,假如有一天他自己使用了这些产品,又将如何呢?到此戛然而止,给受众留下思索的余地,这里形成的意境就是 “留白”的绘画艺术,更是“无中生有”的语言艺术。

三、形与神的相融:形神兼备。在有声语言语境的生成过程中,形神兼备就包含了说话与听话交际双方,一方面在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的视觉和发音状态、声音效果的听觉,以及说话的场景、手持的物件等的有形之象;另一方面在体态选择、表情运用的背后和语气变化、语音调整的用意,以及场景安排、物件使用等的无形之神。正是这声音与姿态之“形”与内容与意义之“神”,二者的完美相融使得语境真正具有了韵味无穷和魅力无限的艺术效果。如果说播音主持的“形神兼备”更多的是在规定的语言表达情形和状态中实现的,那么有声语言在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性时,创作主体的能动性更强,因而空间更大,即借助语言之“形”和姿態的“形”,还有环境之“形”,让有声语言艺术的语境更有充满魅力和富有韵味。

语境的意义,语言表达的三重境界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有声语言运用所营造的语境如何在遣词造句上做到准确性? “言此意彼”中的前提是“言此”,没有这个指向明确和含义清晰的“言此”,就不能产生相应的“意彼”。如何做到这个“言此”?首先是基本信息的准确性。一次有意义和有效果的口头语言交流,说话人传达的基本信息不外乎是时间地点、主体对象、主题内容和原因结果等,犹如新闻报道的五个“W”。其次,核心观点的准确性。在基本信息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需要阐明说话人的核心观点,即他对谈话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态度、大致判断,特别是那些深刻性、启发性和创建性的见解。最后,传播意图的准确性。如果说基本信息和核心观点侧重于语言的内容的话,那么传播意图就是侧重于语言的动机,它关乎着谁在说,说给谁听,为何要说等,也只有弄清楚了这些,才会收到应有的交际效果。

二、表情达意的鲜明性。构成语境的既有听觉性的有声语言,也有视觉性的无声语言,一旦语境形成后,能否产生效果,其关键不在于承担表意功能的主语言,而在于表情功能的副语言,也就是说副语言的鲜明性程度了决定了语境的意义和效果,也只有副语言具备了表情达意上的鲜明,不但能促进语言的交流,而且能营造语境并释放语境的积极意义。如何做到表情达意的鲜明呢?一方面,表情语言要准确到位。有声语言的交流双方除了遣词造句的准确外,姿体手势眼神一类的表情语言也要准确到位。另一方面,达意语言要及时引领。有声语言的交流首要的和主要的是依靠声音来传达意思,尽管有副语言的出现和需要,但那只是辅助和协助,所以主语言的主体地位和引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三、传神写照的生动性。语境的意义依次可以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有声语言讲究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其次是无声语言要求表情达意的鲜明性,最后是二者融合而达到的传神写照的生动性。“传神”即栩栩如生的逼真境界,“写照”即丝丝入扣的描摹效果,前者大概相当于表意语言,后者相当于表情语言,而不论是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境,艺术性是其最高境界。如何才能实现传神写照的生动性?其一,抓住要点,展示能力。一次语言交流,既要展示谈话人的思辨能力和口才能力,也要展示他的幽默机智的才智的和姿体控制的能力,从而为听众提供一个享受知识和体验智慧的语言环境。其二,寻找动点,增添活力。所谓有声语言的“动点”,是指这次谈话或这段语言里最能打动听众的和最能感动大家的画龙点睛之笔,或者是煽动情感之处,也可能是现场出现的一个意外,说话人自嘲发挥。其三,突出亮点,释放魅力。如赵忠祥的沉着稳重,倪萍的热情大方,杨澜的机警睿智,而相貌平平的崔永元则于幽默中发人深省,光头秃顶的孟非则于俏皮中意味深长,在突出亮点中释放魅力。

结语

不论是有声语言表达的语境,还是语境中的有声语言表达,简言之,其实讲的就是语义的传达、语艺的构成和语意的效果,连接这个从发出之“义”到接受之“意”的关键环节就是“艺”——语言的艺术和艺术的语言而形成的语境,这样有声语言的艺术追求让交谈的语言环境,借助语言的艺术再升华为交流的文化意境。“因此,口语表达者必须注意与言语交际环境的适应与协调,而且口语表达者作为能动的具有创造力的言语交往主体,还可以根据切实可行的客观条件,控制、设置和巧妙地利用言语交际环境的要素,以加强口语表达效果。”②

(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责编:邵满春

注释:

①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

②赵菊春:《口才艺术》,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关于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探讨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刍议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