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经济背景下乡土体验旅游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0-08-14 10:14田冬青
中国民商 2020年7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

田冬青

摘 要:在经济振兴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而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乡土体验旅游逐步成为社会热点,这就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也给乡土体验旅游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服务质量差、安全保障措施不利等问题屡屡发生,导致游客投诉率不断攀升。因此,本文将着眼于农业经济背景下乡土体验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有效应对策略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农业经济背景;乡土体验旅游;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一、农业经济背景下乡土体验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单一,区域产品雷同

就当前乡村体验旅游项目来说,多数农村地区以体现当地农村的文化特色、民俗特色、饮食特色为出发点,在项目设置上往往涵盖果蔬采摘园、垂钓园、农业生产体验区、乡土文化体验项目等,虽然各地的文化习俗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旅游项目设置上可以看出,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对于旅游观光者来说,选择乡土体验旅游的初衷是到一处换一景,游一处换一种心情,其消费心理更倾向于求新、求变的旅游项目。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和运作,这种雷同式的旅游产品将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且也使当地农村的对外形象大打折扣。

(二)盲目追求项目品味,乡村资源过度浪费

与城市旅游项目相比,乡村旅游项目的原生态气息更浓,更加注重当地原始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一些旅游管理部门为了追求项目品味,盲目模仿城市旅游项目的开发理念,跟风现象严重,导致乡村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而出现了一些与乡村气息不相匹配的高大上建筑或者景观,当游客身居乡村旅游景点时,无法体验到乡村清新的空气,无法感受原始生态气息,以至于乡土体验旅游收入直线下滑。比如休闲场所建筑用料完全利用人工合成的板材或者鋼筋混凝土结构,游客置身其中,与置身城市旅游景点的感觉无异,因此,也对乡土体验旅游失去了兴趣,进而出现了“一次性旅游消费”的现象。

(三)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基础旅游设施简陋

相比于城市旅游景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度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基础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活动项目少、公用设施严重缺失等。比如客房、饭店作为游客的栖息与用餐的重要场所,内部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安全防盗设施不足,甚至一些乡村旅游景点,没有24小时热水,没有安装免费使用的网线,这就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游客财物丢失、食物吃出异物等现象也屡屡发生,这些都已成为影响乡土体验旅游收入的主要原因。

(四)服务意识淡薄,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乡土体验旅游的多数服务人员都来自于当地的农民群体,虽然在上岗之前,经过了严格的培训,但是,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些服务人员的视野较窄,文化水平较低,服务意识淡薄,在为游客提供一些基础性服务时,常常出现言语表述不清、服务流程不明、个人态度恶劣等情况,导致游客投诉率呈现出直线上涨趋势,使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另外,由于部分服务人员学习意识差,对乡土旅游的相关专业知识不求甚解,在向游客介绍当地的旅游资源与特色旅游项目时,往往不知所云,给游客带来一头雾水的感觉,无形当中使当地的旅游收入大幅减少。

(五)过程监管机制欠缺,消费争议事件频发

近年来,关于乡土体验旅游中游客掉入高消费陷阱的事件层出不穷,比如一盘当地的野生鱼少则几百,多则几千,游客在消费行为结束后,不仅影响了旅游心情,而且对当地的旅游景点也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游客举报投诉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与过程监管机制的缺失息息相关,尤其对当地的一些商户,存在严重的管理疏忽与漏洞,部分管理人员为了满足个人利益,常常与商户串通一气,进而给广大游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农业经济背景下乡土体验旅游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结合乡村资源,合理规划设计

乡村原生态自然资源是农村的天然宝库,因此,乡土体验旅游项目的规划部门、开发部门与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联动机制,结合当地农村的特色文化、特色农产品以及原生态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科学组织,精心谋划,合理规划旅游项目。比如当地河流众多,并且水体未受到污染,项目规划部门就可以借助于丰富的水资源,打造体现当地特色的水景观,以此来吸引游客的目光。另外,在旅游管理工作当中,各级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借鉴城市旅游景点的管理经验,以游客的主观需求为着眼点,适时为游客推荐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使游客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产生深刻印象,以增加“回头客”的数量,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二)拓展旅游项目,完善产业链条

乡土体验旅游的核心在于传递乡土文化,使游客产生置身于“世外桃园”的感觉,但是,这种体验不能仅仅局限于吃饭、打牌、休憩、采摘等方面,应当进一步拓展更多的实体型旅游项目,使当地的旅游资源能够全方位得到开发利用。比如当地农村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些代表性民族乐器的发源地,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借助于这种独有的特色文化,设置民族乐器展览区、制作区、演奏区,使游客在体验民族乐器天籁之音的同时,消除旅途的疲倦感与劳累感,并快速融入到真实乡土体验氛围当中。另外,为了使广大游客能够收到理想的体验效果,管理部门可以构建一个吃、喝、玩、乐、购一条龙式的旅游产业链条,全方位、多角度考虑游客的主观需求,使游客产生回家的感觉,打造当地农村的特色旅游品牌。

(三)培养专业人才,健全培训体系

基层农民作为乡土体验旅游服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乡村知名度,树立乡村良好对外形象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尤其是服务人员服务意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农业经济收入的高低。因此,旅游管理部门应当针对目前的旅游服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制订针对性强的月度、季度、年度培训计划,将旅游专业知识、服务流程、服务专业用语、个人职业素养等内容纳入到培训计划当中,使服务人员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周到和满意的服务。

此外,为了增强旅游管理队伍的综合实力,管理部门应当与相关的旅游院校强强联手,引进大量的专业型、素质型、实用型人才,以充实和丰富管理人才队伍。在应届毕业生上岗前,可以结合管理岗位内容,对其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使应届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为乡村旅游業的快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四)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产品档次

旅游管理部门应当打破游客对传统乡村旅游脏、乱、差的印象,通过建立旅游专项资金的方法,实行点对点投放,逐渐恢复当地旅游资源的生气与活力。对原有已被破坏的旅游景观进行修缮,对已经过时的旅游设施进行更换,对游客普遍关注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完善,使游客在旅途当中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也实现信息化管理,相继建立了较为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管理部门应当进行加大旅游景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比如安装GPS定位系统、全方位监控系统、游客安全预警系统等,在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确保收到良好的旅游体验效果。

另外,乡村旅游产品应当走出传统设计理念的误区,在原有旅游设施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现代化以及高科技含量高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观光者。比如机器人采摘、乡村景观航拍等项目,这样,既能够突出乡村特色主题,同时,也能够激发游客的旅游热情与兴致,对旅游收入的提升也大有帮助。

(五)完善监督流程,建立反馈机制

优质卓越的服务理念对促进乡土体验旅游效果的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博取游客信任,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旅游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通过设立专职监督管理部门,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与流程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督,如果发现服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在工作当中频频出现人为失误,监管人员有权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另外,为了及时准确获取游客的反馈信息,管理部门应当结合旅游景点的规模与游客人数,制订一个精准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这种方法,广泛收集和征求游客的意见与建议,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结束语

针对农业经济背景下乡土体验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旅游管理部门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从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源头抓起,使各级管理人员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在实际工作当中,积极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与先进成熟的管理方法,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实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使乡土体验旅游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价值得到切实体现,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徐波.农业生态旅游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9,32(12):103.

[2]张昌铭.开发农业生态旅游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初探[J].文存阅刊,2020(3):196.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营改增”对集团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