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疾病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2020-08-14 10:16陈丽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陈丽娟

【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疾病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感染疾病科收治的2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组(n=130例)和实验组(n=13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感染疾病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感染疾病科;陪护;预见性护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感染疾病科是用于接诊各种感染性疾病及肝脏疾病的科室[1]。家属陪护是我国现阶段住院患者的主要陪护方式,此陪护虽然可以让患者的心理得到寄托,但是由于家属陪护人员技能和知识的欠缺,可能会导致护理措施不到位,引发交叉感染,增加护理难度,还会产生一些家庭和社会性的问题[2]。近年来相关文献表明在感染疾病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因此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就治感染疾病科收治的2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组(n=130例)和实验组(n=130例)。

常规组中男73例,女57例;平均年龄(38.42±3.68)岁;其中患流行性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比例为62:32:27:9。

实验组中男71例,女59例;平均年龄(37.17±3.29)岁;其中患流行性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比例为64:31:27:8。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经比较差异微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各项检查均符合感染科疾病的诊断标准[3];②经检查所有患者的疾病均具有传染性;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认知和交流能力方面的障碍者;②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③有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成立专门的预见性管理护理小组,包括护士长、责任护理组长、护理人员等成员;(2)对护理小组人员进行专业的预见管理护理培训,使其具备预见性护理管理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并查阅文献制定护理干预方案并严格执行;(3)科室要建立完善的陪护管理制度,在患者入院时便向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讲解感染疾病科的科室管理制度,所有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科室的规章制度规定;(4)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患者对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包括各种疾病的感染途径、预防措施、陪护卫生与消毒问题等,护理人员要向陪护人员特别强调手部的卫生与消毒,接触病人时要带一次性手套,勤洗手,通过预防感染的措施,避免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5)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饮食,并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每天定时清扫卫生并消毒病房,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保持病房绝对安静,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6)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令护理人员可以迅速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护患关系。

1.4 观察标准

(1)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对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护士职业素养等三方面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预见性护理的满意程度,采取本院自治的问卷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5~89分为比较满意,65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比较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版中处理,当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在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护士职业素养等三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31%,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7.69%,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差异显著,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0325,P=0.0003<0.05)。

3 讨 论

感染疾病科的大部分患者所患疾病均为急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为感染疾病科常见的疾病,此类疾病具有传染性的特点,因此患者的不适可能会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产生抵触心理,在治疗过程中不配合医护人员[4]。陪护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有很多,(1)由于许多患者和家属因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在陪护过程中未能按照正确的护理措施,导致患者出现交叉感染或者再次引发感染,使得病情加重;(2)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关,部分护理人員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没有到位,缺乏护理管理的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影响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5]。

预见性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成立专门的预见性管理护理小组,进行专业的预见管理护理培训,完善相关的陪护管理制度,并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告知预防感染个避免交叉感染的措施,严格执行感染疾病科的科室消毒和隔离制度,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令护理人员可以迅速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护患关系,令患者满意度提高[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疾病科陪护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各大医院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晁青,曹敏,张飞,折帅帅,苏慧慧,王瑞君,马卫平.感染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的干预性管理效果[J].护理研究,2019,33(20):3586-3589.

[2] 李秋菊,宋颖杰.激光手术护理缺陷与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对策[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S1):31-33.

[3] 幸文娟.感染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6):133+136.

[4] 张洪,张闻熙,陈继明,许红燕,曹 颖,刘俊玲,陆冰颖,张晓剑.预见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单孔腹腔镜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04):16-19.

[5] 易冰霞,彭东娟,张晓妍.感染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可行性[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8):1229-1231.

[6] 李秀萍.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01):135-139.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探讨亲情护理应用于焦虑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