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

2020-08-14 09:58吕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小学生对策

吕奎

【摘要】近年,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除了主课程外,小学美术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改革,教学重点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为主,并且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突显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其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便是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小学生 感受能力 对策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的必要性简析

美术学习就是将自己的对事物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现,学生在感受图像时能获得情感鉴赏能力的提升,但小学生在进行图像赏析时因其个人审美尚未达到一定的高度、知识积累不够充足所能够感受欣赏的水平便会有局限性,为此,在小学生美术教学中主要是提升学生们的欣赏及感受能力。换言之,想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情感、认知进行展示,那么首先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漂亮的事物、让自己兴奋、开心的事物这份感觉进行明确,再让学生去发现让自己感到美好的事物,如此学生才能对图像拥有一定的赏析能力同时也开阔了思维想象能力。

丰富多彩、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审美,当学生们对此类作品进行赏析时便会逐渐产生共鸣获取知识,教师此时再进行引导性的赏析便会让学生们进一步获得对图像感知的提升。在美术课上,学生进行创作的先决条件是能够感受到图像及事物的美。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花丛,首先,花具有五彩缤纷、艳丽的特性极易吸引孩子们去观赏;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局部放大缩小的功能,更便于孩子做进一步观察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深层次的美。此时,学生们进行的勾勒将会更加清晰,色彩的掌握也会更加准确。为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所采用的图像鉴赏内容应该是色彩丰富的、符合学生生理特点的作品在借助一些辅助教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图像鉴赏在课堂上的实际意义。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的对策

1.利用图像创造教学环境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情感特点进行掌握,选取符合学生特点的图像进行展示达到共鸣的效果。为此,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更容易将参差不齐的学生特性带入同一频道进行教学,在情境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选取有趣生动的内容,如此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带动课堂气氛的提升。例如,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春节到》,春节应该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一个传统大节日,美术老师开课的时候,可以通过猜图激趣的导语,把学生引入图像情境:“春节将至,今天有两位神将降临我们的课堂,他们怒目圆睁,表情严厉,双手持兵器,全身武装;总是喜欢成双成对,过年的时候,人们喜欢将他们贴于两扇大门之上。同学们猜出他们是什么神了吗?”学生便可顺着老师的话语进行勾勒门神图像,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像开展问答教学

对小学生的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审美层次,不能用太高的标准去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应对教学内容、理念进行创新以获得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课堂气氛的提升;在授课时可以选择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教学选择一组花的图像引导学生去观察,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想要回答出问题必然会细心观察。同时,教师也实现了引导学生观察的目的,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提问逐渐深入了解图像自主产生思考。

3.开展手工课锻炼学生感受能力

小学生生理特点是爱动的,为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开展类似手工制作的课堂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在进行手工制作时,教师应选择有趣味贴近生活的手工制作内容,即吸引学生同时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创作思维。例如,《标签与品牌》这一课,教师通过CAI课件让学生认知了解标签、品牌以及包装,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超市实地观摩,让学生从中调研收集资料,而后动手进行“我喜欢的品牌”广告设计课,通过动手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力,同时学会将个人情感融入手工制作中,以作品为媒介表达自我情感。

4.分组讨论实现知识的积累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只在其中扮演旁听者可以适当的给予话题引到,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并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信心,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当面对难以分辨、产生极大分歧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提示并引导他们去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如此能够将问题回归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获得深刻的知识积累,同时分组讨论课能够极大的带动课堂气氛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认识作品

在美术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去认识作品、感受作品时,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可以为学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吸引学生去琢磨。例如,《巨匠童心》这个欣赏课中,大师齐白石画的虾极为传神,可以借着鉴赏齐白石的画作,教师细细介绍齐白石作画事迹,让学生学习齐白石一生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的对策

1.教会学生对图像进行分析

大多数美术作品都源于生活。为此,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去观察、去感知生活的点滴,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发掘生活中创作素材,再对这些创作素材与现实生活去比对发掘其中相似与不同,学生在接受这样的锻炼后能够更好的对身边的图像素材进行比对,教师与学生共同对作品的表现形式、特点、色彩运用等进行赏析;帮助学生去理解画作的主题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以理性的思维去鉴赏作品、去感受图像。

2.教会学生如何去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时,教師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时所采取的方法和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轻松、有明确的方法去感受图像所蕴含的艺术气息,但要更加深入地去感受艺术作品则必须要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美术审美,鉴赏图像的整个过程就是审美活动的过程,审美活动依靠的是人类感官、思维、情感共同的作用所形成的。每一幅图像作品都是创作者通过生活感受获得的灵感精心创作出来,它凝聚着作者当时的心态、情感等心理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去掌握审美能力的调动才能更好的去感受作品所带来的心灵触动,获得作者的创作思维并将其学会运用。

3.教会学生借助环境感受图像意境

美术教学课时,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美术感受环境让学生能有更多的艺术体会,如带学生到操场、校园、花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多接触事物便会有不同的灵感积累,教师可以在其中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释放自我感知去深入体会美、体会艺术。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艺术创作者,教师应带领学生对这些刀斧神功细细探索,获取不一样的灵感。小学生本就好动喜欢玩耍,教师在进行此项活动时必然会得到学生的极度响应,课堂气氛也会随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大脑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感受能力同样也会因此而提高,教师再引入图像背景故事时,学生便会更加容易理解实现教学成效性的倍增。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的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需要美术教师投入大量的心思和心力,致力于提高小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以及分析意识,为学好美术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小学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初探[J].校园英语,2014,(11):14.

[2]岳常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17.

[3]徐旭香.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07):141.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小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