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朗的读书声响彻语文课堂

2020-08-14 09:48陈魏凤
考试与评价 2020年8期
关键词:语调新课标文本

新课标提出了“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即标明学生的朗读能力应在语音、技巧、言语表达等方面达到何种层面,同时也包含了新课标对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功能的认定——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而且也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进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

笔者始终認为,朗读是最传统、最“原始”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在语文教学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智力开发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结构美和行文美,感悟到散文的形散神聚,领略到文章的严密逻辑。

2. 它有助于深刻理解文本。

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出声来,方能读出苏轼临江思古的恢宏与豪迈,作为有声信息的传递,朗读的音高、音长和音色都包含着丰富的含义,它赋予作品以生命,是激活文字,所以它有助于理解文本。

3. 朗读有助于培养创造思维。

朗读前,教师有目的地给予指导,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同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题,学生分小组研讨,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适当地点评,这样的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多读课文,可以使他们在品读的过程中探究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情和意,展开丰富的联想,捕捉文章中蕴含的睿智,与作者产生共鸣。不读何以得其神韵?

4. 朗读有助于提高鉴赏和写作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均是古今名篇,佳作颇多,这些文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情趣高雅,“文意兼得”,读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有着极大的欣赏价值,更有着许多值得学习和吸收的精华所在。随着朗读的增多,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技巧,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鉴赏水平自然“水涨船高”。

1. 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功欲,而这两种欲望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进行愉快教育的必要因素。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来。

2. 加强朗读教学指导。

首先,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目的或要求。学生在初读文本时,教师可以提最基本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也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朗读。

其次要注意朗读的方法和形式。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它们有着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有效的朗读方式。譬如:

⑴ 范读。教师一定要范读。叶圣陶先生称朗读为“美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教师在范读中全身心地投入,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不仅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更能加深、加快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

⑵ 自由朗读。这是一种常被采用的朗读形式,即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诵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用心去感知课文,多读才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参与研读,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更有兴致。

⑶ 分角色朗读。它多应用于对话描写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在扎实阅读、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描写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中体会角色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个性,并以贴近人物内心的角度去朗读文本,与所扮演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而加深对人物性格以及作品主旨的理解。这不,《唐雎不辱使命》角色朗读中,“唐雎”时而拍案而怒,时而挺剑而起;“秦王”时而骄横跋扈,时而卑躬屈膝:绘声绘色的朗读何尝不让我们的课堂熠熠生辉呢?

⑷ 配乐朗读。它是学习诗歌时常采用的朗读形式。所配的音乐可以营造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在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确保它们与文本内容相协调。要注意的是,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⑸ 诵读,特指背诵。这种朗读方式尤其适合于现代诗歌和古诗文教学。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又能积累名言佳句,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写作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3. 教会学生朗读技巧。

为了解决部分学生不善朗读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朗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可从速度的快慢、停连、轻重和语调等方面,作一些切实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朗读的一般规律。

以速度的把握为例。朗读的速度由作品的内容和体裁来决定,其中内容是主要的,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内容去掌握语速。要通过训练让学生懂得,表示欢快、激动、兴奋的词句,一般读得稍快,如散文诗《海燕》中,“看吧,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而表示悲愤、忧郁、沉重的重点句段,读的速度要慢。

再如语调的把握。处理语调高低变化的标准在于文章的感情基调。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朗读是一种传统,在很多传统被有意无意地淡出师生视野之时,它应该坚守自己的阵地,因为新课标旗下的阅读模式中不能少了它,这个舞台非常需要它辐射的魅力。读,是一种返本归元,是一种“以语言为本色,以学生为本体”的返璞归真。请让朗朗书声回来吧,那声音真地很好听!

作者简介:陈魏凤 出生年月:1977年5月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江苏南京 学历:本科 职称:高级 研究方向:追求语文味的课堂。

猜你喜欢
语调新课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浅谈英语语调及英语教学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谈汉语特殊疑问句的语调类型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