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0-08-14 09:48张必勇
考试与评价 2020年8期
关键词:物理学科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张必勇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课堂上创设出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高效的学习,并达到提升整体教学效率的目的。由于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知识内容较多且比较复杂,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高。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问题情境进行有效引导,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本文根据物理学科教材进行情境创设,根据实际生活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合理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情景创设,实施物理学科问题情境教学。

【关键词】 物理学科  问题情境  教学策略

物理学科的抽象性以及复杂性,使得许多学生对于物理学科产生了畏惧心理。这主要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足,在物理学科学习时,没有抓住关键性问题,学生也缺乏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拥有学习自信。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在物理学科教学当中,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导入课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科知识。

一、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现阶段学生物理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物理学科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高效思考,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进行学习,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备课阶段就有充足的准备。首先,教师需要从物理教材着手,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将重点知识内容筛选出来,加强物理学科教学的目的性。然后就是需要根据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状况进行问题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学科学习以调动物理学科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将整个问题情境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此达到科学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并掌握更多的物理学科知识与技能。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内容时,笔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探究与分析之后了解到,“物体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教学当中的中难点问题。因而需要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与学习,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这一知识内容。在备课阶段笔者根据教材提供的图像内容进行问题情境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寻找到物体的运动状况。学生通过探究就可以自己去理解速度与时间图像的意义,让学生先理解直线运动状态,以及时间与速度图像的内容。让学生根据笔者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进一步理解运动状态,以及速度与时间图像。因此学生会得到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未产生改变,就能够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与速度图像得到速度公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去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进行位置情境的设计和运用,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究。学生在观察图像过程中,了解物体运动速度时间的变化状况。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快速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根据生活场景,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由于物理学科所学知识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学生也对生活情境拥有浓厚兴趣。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物理问题情境创设,教学中创设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当中进行有效思考,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观察。物理教师在根据实际生活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首先需要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着手,以此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形成自己的方法;其次,从物理教材当中寻找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引导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再者,就是通过生活情境去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对生活情境的有效运用,让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解决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际生活当中,学生都见过鱼在水中游的情景。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去描述鱼类的运动状况。通过生活当中的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寻找解决方法。学生就会回忆自己所观察到的鱼类运动状况,并考虑鱼在水中有时会出现哪些因素。首先学生会以理想状态鱼类的运动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鱼类在运动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物理学科学习的趣味性,如果将这些鱼类作为质点让学生只分析的运动情况,通过这一理想的状态,从而突破问题。通过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探究物理知识。

三、物理实验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物理学科除了理论知识之外,实验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物理现象,让学生动手实践。物理实验是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运动速度”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运动的几种状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并解释。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时就需要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不断尝试,以达到验证自己观点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以及推理等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补充。在动手實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学科问题情境教学,教师需要把握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有效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也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达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陶粟源.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607(10):130.

[2] 张佳恒.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12):68-68.

[3] 吴杰.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都市家教月刊(6):55-55.

猜你喜欢
物理学科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新探
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
关于物理学科探究模式的探索
试论物理教学中创新力的培养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