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20-08-14 09:48王强
考试与评价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王强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类课程的开设直接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一代,让他们从小接触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帮助他们更早地养成遵纪守法、尊重师长、勇于向上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中学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校通过德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对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奠定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

【关键词】 生活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厌烦,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价值观进行引导。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以生活案例入手,创设多样化生活情境,还要注重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全面增强教学效果,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价值。

一、将生活融入课堂,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实际上,教育教学的实际来源就是教学工作的生活化,而初中阶段生活是教育教学的实际来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展开亦是如此,倘若想要实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教师则要在新课时的准备阶段进入深入的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生活化素材以及教学案例将其汇入教学资源,从而进一步地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设置创新实验学生的具体教学内容,采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比较熟知的生活化素材或者案例来使得课本知识或者教学内容得以进一步得到改造和丰富。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1. 以学生为主体。为了提升课堂有效率,利用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不单单是向学生灌输道德与思想的纸面意思。生活化思维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思想认知与道德价值观,把学生能够理解和考虑透彻的事情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思维模式。学生要把自己作为生活实际的主体,通过在生活中主动寻找细节来学习道德法治的运用与实施。譬如,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废纸以及泼洒的汤汁,若是捡起来,就会耽误上课,被记迟到;如果不捡,东西快速腐烂污染环境。教师要探究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想法有哪些,并且对学生的思想做出适当的点评。其实这些小事都可以拿来做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 以教材为主体。现今教学中总是带了很多模板,教师拿着书本,将书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随后便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番,纯粹是为了高分成绩。这样的教学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但是教材的编写也有它存在的意义,教师不应对教材的理解只存在于表面,因为学生对于教学的兴趣并不占据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将书本上的知识点,与现实融合起来,这样对于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知,会更加准确和全面。同时,做到这一步了,也不能仅仅止于此,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进度以及自身发展。合理运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现在中国有很多时候犯罪的青少年即使經过了刑罚的惩戒,也没办法意识到自己的罪行和错误,所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开在初中,时机恰好,力度也需要足够的支撑。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在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场景的基础上

众所周知,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相应的教学价值定位偏向于学科知识学习,一定意义上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脱节的,这大致有两个层面上的缺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很容易偏向于简单的理论说教,同时由于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脱节的,直接导致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具体行为难以发挥有效的矫正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实现积极的课外延伸,构建基于学生实际生活基础上的道德与法治评价与规范机制,这是当下值得重点探究和完善的基本途径,而这个过程需要包括班主任、学校甚至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多个主体在学科教师的主导下强化对学生言行举止的监督和规范,如班级内可以建立相应的道德与法治奖惩考核机制,学生在实际学校出现不符合基本道德与法治要求行为时就记录在案,及时进行适当的惩罚和教育,反之亦然。

四、改进评价方式,建构全面的评价体系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需要将传统的课堂评价模式进行转变,这就需要一个全面的综合性强的评价体系的构建,针对具体的学生易于出现错误性知识内容的设置以及诊断性评价等;并且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结果或者学习效果方面需要进一步进行终结性的评价;亦可试图展开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以及个体内差异评价、定量、定性评价方式等。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将学生在评价体系当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并且还要重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因素,促进其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五、加强概念的记忆

虽然我们不能死记硬背,但也需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其概念性内容的记忆,尤其有一部分专业术语除了要求学生要能够理解其字面意思以外,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有效地搞懂其内涵所在。所以在课前,教师就要为课堂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当前情况看来,媒体方常常会举办一些成语或者是汉字等书法比赛,而这也恰恰暴露出了许多学生在对于国学方面的理解依旧比较淡薄,教师则要充分结合学科自身的实际特点,来给学生总结出有效的方法及技巧,此极其有利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窍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1(4).

[2] 陈齐开.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 2012(13).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