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创新能力

2020-08-14 09:48刘永莉
考试与评价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刘永莉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如果语文教学中有更多的培养创造力的意识和方法,学生走向社会后,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有更多的创新人才。这样,我们才能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自主学习正是“不教而教”,它能使学习过程在系统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正如投篮,它不单单是传授某一个单一的动作要领,还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练习和完成一套完整的复合动作体系,从而学会投篮的技能。可以说,自主学习打开了语文教学创新的大门,是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使学习由系统性向自主性、自由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敢于质疑,激发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智慧宝库的敲门砖。怀疑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是开启智慧宝库的钥匙。当有疑问时,就有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发问,使他们的思维活动起来,积极思考和探索,才能把他们带到知识的殿堂。学生提问是学生积极的表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积极思考和质疑入手。

1. 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设问。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视自身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看成是探索知识过程的基石,并以认真诚恳的态度对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这样学生质疑的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思如泉涌。教学中,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学生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气氛中,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激发灵感。

2. 教给质疑设问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一位科学家曾说:“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光凭兴趣敢问、好问,往往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质疑设问方法,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提高问题的质量。

二、积极引导学习,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善于从不同的方向和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知识,善于从同一个角度寻求差异,善于发现事实、现象和问题之间的隐性联系,是创新思维的特点。了解这一特点,有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多方向思考。

创新思维的轨迹是多向性的,即“纵”“横”“逆”三个方面来思考问题。课堂教学活动是知识信息的传导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储存信息,更要引导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加工并变量输出。教学中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因为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及经验世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大有不同,教师要充分挖掘其潜能,让他们充分展示各自的长处,最后殊途同归,从多方面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某种创新的启示。

2. 多角度思考。

创新思维具有多元性,也就是它具有多维度,指主体思维善于从事物的多侧面、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来进行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从多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思考,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也为创新提供契机。这是因为多角度的思考,带给学生的是新异的刺激,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从而为一些创新思想的产生提供重要条件。

3. 同中求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统一的东西太多了,缺乏“新”“异”。这样的“标准答案”压抑了学生心中创新的种子的萌发。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立求“新”“异”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把隐藏的认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这样,学生的个性品质及创新思想才会得到培养。

三、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 强化课外实践,拓展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对于一些知识性强、操作性强或与学生现有生活紧密联系的课文,如果光靠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解,学生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且不知所云。因為这些内容是别人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于缺乏那些体验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只有亲自实践才能激发思维,才能有想法,有创新。

2. 激发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想象力的有无以及是否丰富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因为想象力是开掘创新潜能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一切有利因素,尽量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的个性在想象中得以发挥,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在识记字形时,根据字形的特点,教师启发学生“雨”字怎样识记呢?有一学生回答说:“雨就像一个窗户,透过玻璃窗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雨点。”多么大胆形象的想像,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像,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无处不在。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浅谈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生物学通报,2004(1).

[2] 方红峰.浅论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学习版),2010.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